春風又綠江南岸。眼下,行走在太湖南岸的鄉村大地上,可見萬物生長,充滿勃勃生機。
▲茶山春光 胡忠於 攝
鄉村是家園,也是回望鄉愁的歸處。湖州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也是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在新時代,藝術與鄉村如何實現有機互動?去年,湖州市委宣傳部、湖州市文聯共同印發《關於開展“藝術鄉建”助力共同富裕的實施意見》。
舉一綱而萬目張,湖州市“藝術鄉建”工作有了明確的行動方向。湖州各級文聯組織深入挖掘當地文化資源,用文藝方式激活鄉村資源,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高品質打造“藝術鄉建”湖州樣本,形成了帶有湖州辨識度的“文藝行走綠水青山”藝術鄉建品牌。
村裏“文藝范”更濃了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走進春日裏的吳興區妙西鎮妙山村,唐代詩人張志和筆下所描繪的一方勝景仿佛就在眼前。上週末,“遇見西塞山”書畫展暨西塞山大講堂在這個山村裏的西塞山美術館舉行,為村裏增添了濃濃的文藝味。
此次書畫展以“遇見西塞山”為主題,共展出由劉祖鵬藝術工作室成員和上海著名畫家所創作的56件書畫作品,吸引遊客和村民紛紛前來觀展。“現在村裏的文化藝術空間越來越多,我們茶余飯後也多了個好去處。”村民郭滿生感慨,以前從來沒想過,這個偏遠的小山村會變得這麼“文藝范”。
▲“遇見西塞山”書畫展
“我們這個美術館原來是家舊水廠,通過‘微改造、精提升’改造而來的。”西塞山美術館館長王佳荔説。從去年9月啟用至今,該館承辦了全省老幹部書畫大賽作品巡展、湖州市女花鳥畫家作品展等各類活動,吸引省首批老幹部書畫家工作室、葉向禮百荷藝術館先後入駐。
妙西鎮黨委委員周春華介紹,藝術介入鄉村建設後,鎮裏還利用舊有建築打造了老鄧漫畫美術館、禪茶一味博物館等一批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場館,有效推動文旅融合,為吳興西塞山旅遊度假區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增添厚重的軟實力。
這是以文藝因子激活鄉村資源、增添文化氛圍的一個生動實踐。在開展“藝術鄉建”行動中,湖州堅持場景塑造本土化,依託鄉村獨特的地理風貌和人文環境,結合鄉村發展的總體規劃,借助藝術的力量,發揮藝術作用,主要通過“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進行在地性的藝術內容創作,營造特色鮮明的地方文化空間和藝術場景。
▲“花開五四”首屆莫幹山全國青年空間藝術創意大展
“莫幹山是一個動靜皆宜的地方。在這裡,我把週遭的景色和人物描繪下來,慢慢融合進自己的作品中,這種發自內心的創作讓我的作品更接地氣,更具生活質感。”知名作家蔣勝男這樣形容她的莫幹山沉浸式創作體驗。
蔣勝男是德清縣“莫幹山藝術村落”首批63位駐村藝術家之一,擔任莫幹山作家村的首任村長,並領到了駐村“綠卡”,方便以後的駐村創作。近年來,德清縣文聯積極打造“莫幹山藝術村落”,佈局打造了綜合藝術村、作家村、編劇村、書畫村等藝術村,吸引文藝人才集聚,逐步形成集文藝作品創作推廣、互動交流、項目孵化、作品轉化等於一體的新業態。
與此同時,德清遍佈鄉村的民宿因為“藝術鄉建”,紛紛變身藝術空間,成為鄉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的重要場所和載體。“我們引領民宿開展各種書畫、攝影、郵票、閱讀等文化藝術交流展示活動。”德清縣文聯主席梁建紅説,得益於藝術的浸潤和熏陶,鄉村的面貌和村民的生活都在發生著改變。
産業“藝術+”更多了
“據家譜記載,南朝梁時,著名文學家吳均次子、駙馬都尉吳僧永在我們這裡建村,發祥了石泉吳氏一脈……”今年春節假期期間,長興縣李家巷鎮石泉村的日均客流量近千人,村幹部高薔薇忙得不亦樂乎,熱情地向遊客講解村史和名人的故事。
▲石泉村裏遊人如織
石泉村是一個有著15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圍繞建設“書傳百代、千古一村”的定位,村裏啟動了吳氏傳統歷史文化挖掘工作,邀請中國美術學院團隊來設計打造。同時,村裏成功引入上海思爾騰公司合資開展鄉村運營,活化利用古村落資源。
村莊的文化味既帶來了人流量又賦能産業發展。“我們注重打好‘文化牌’,村裏有書吧、藝校和書畫社。”李家巷鎮工作人員陳思思介紹,目前已引入了派對空間、石泉山房文化民宿、古建特色餐飲、特色研學、劇本殺等業態,村裏實現商務接待、日常休閒、文化傳承三大功能。去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621萬元,有效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讓鄉村成為藝術的有機載體,讓藝術為鄉村高品質發展賦能。近年來,湖州堅持以“藝術+”“+藝術”思維,推動藝術與鄉村一二三産業的有機融合,豐富和發展鄉村文藝生態,帶動鄉村傳統經濟轉型升級,提升鄉村知名度。
南潯區舊館街道的新興港村,因河成市、依水成街,至今保存著大量老民居建築,有著江南水鄉唯美的景色。近年來,村裏通過招商引資,打造了集淘寶平面拍攝和影視拍攝為一體的綜合性攝影基地。
▲新興港村攝影基地裏的童裝拍攝
“我們周邊電商企業多,網上銷售發達,這樣一來就有大量的拍攝需求,這幾天夏款童裝拍攝的單子比較多。”攝影基地工作人員張志介紹,項目一期已對外開放,日均接待外來攝影人數達400余人,二期目前正在裝修施工。
攝影基地項目喚醒了鄉村沉睡的資源,給村裏的年租金達100余萬元,也讓不少村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現在來村裏的遊客多了,我們本地農産品有了更多的銷路,我自己也在攝影基地裏找了份工作,離家近,很方便。”村民湯建美笑著説。
“去年我們開展面向全市的攝影大賽,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和遊客前來采風觀光,今年正在策劃攝影藝術節,想吸引更多的目光聚焦到新興港村。”舊館街道黨建辦主任沈青青告訴記者,希望通過藝術鄉建,進一步提高特色農産品、手工藝品、旅遊服務等的文化附加值,助力鄉村振興。
村民“參與度”更高了
這幾天,“2023安吉大麓青年音樂節將重磅來襲”的新聞在微信朋友圈刷屏了。這個音樂節將邀請趙雷、馬頔、逃跑計劃等知名音樂人前來安吉縣開唱,活動的組織者正是大麓書院。
▲大麓書院裏的音樂演出
大麓書院位於上墅鄉上墅村山野間,一直致力於通過組織各類音樂節、音樂表演活動,與藝術對話。“很多音樂活動,我們村民都是可以免費參與,我都去了好幾次。村裏也經常開展音樂主題的群眾活動,整個音樂文化氛圍越來越濃了。”村民應發堯一臉欣喜。
大麓書院負責人蔡松鶴告訴記者,團隊還跟鄉里小學有了音樂上的合作,邀請來的音樂人會到學校給孩子們上公益課,助力音樂特色學校的創建。
去年9月,安吉縣發佈了全省首份藝術鄉建地圖,綠水青山間的15個鄉鎮街道有了自己的“藝術定位”。“上墅鄉的定位是音樂原鄉,我們緊緊抓住音樂主題,不斷豐富形式、濃厚氛圍、深化産業,致力於打造一個有樂趣、有品位、有驚喜的音樂原鄉。”上墅鄉黨委委員石定一透露,已啟動了大麓山谷音樂項目,將配備專業錄音棚、歌手訓練營、音樂酒吧等,建成後將以音樂部落經濟合作社的經營形式,以農戶入股入社的利益聯結機制,打造上墅音樂鄉村的核心區。
藝術搭臺,鄉村唱戲,村民參與。“藝術鄉建”的主體是村民,只有培育壯大鄉土文藝人才隊伍,才能提升鄉村自身造血能力,這是檢驗“藝術鄉建”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長興縣作為我市率先探索“文藝村長”的試點縣,去年首批派出10名文藝骨幹到村擔任“文藝村長”,確定每月23日為固定下村日。去年以來,10名“文藝村長”已組建特色文藝團隊18支,培訓文藝骨幹400余人。
泗安鎮上泗安村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村民們在閒暇之餘有寫書法的習慣。長興縣書法家協會主席張志敏擔任該村的“文藝村長”後,每次自駕一個多小時趕到村裏為書法愛好者授課並點評作品。“上泗安村的書法氛圍真的好。我是隔壁村的,每次張村長過來上課,我都要去聽,他手把手教我們。”村民徐俠坦言,以前自己空閒了就隨便寫,現在知道學書法要臨帖。在張志敏的指導下,他練習的行書和楷書都有了進步。
▲“藝術村長”張志敏在村裏授課
墨香悠悠潤鄉村。“文藝村長”到家門口送課後,點燃了村民的文藝創作熱情。他們在湖州書法展上獲獎的有10余人次,還有8人的作品入選了湖州“浙江書法村(社區)”書法篆刻作品聯展。現如今,村民們的書法創作信心更足了,實現從“送文化”到“種文化”的轉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佈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鄉村的建設發展中,文藝大有可為!
“‘藝術鄉建’只有置身於推動鄉村振興、助力共同富裕的宏觀背景下,才能取得實效。我們即將出臺全市‘藝術鄉建’特色村創建標準,培育建設一批藝術特色示範村。”湖州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覃泓表示,全市文聯繫統聚焦“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實幹爭先主題實踐,持續推進“藝術鄉建”全域行動,通過開展“藝術鄉建”特色村創建,讓文藝融入鄉村,激活共富動能。
記者:王一堡
編輯:施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