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政務 > 政務資訊 > 

張廣漢委員: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探索文化遺産保護的“中國方案”

發佈時間: 2023-03-0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胡俊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作為集中打造的中華文化重要標誌,國家文化公園在新時期如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更好展現文化內涵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中華文明影響力傳播力?全國兩會期間,中國藝術研究院(國家文化公園專家諮詢委員會秘書處)、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中國網)聯合策劃推出《聚焦兩會·國家文化公園》專題訪談,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從規劃設計、文化內涵、非遺保護、文旅融合、人口資源等多層面多角度,共同為“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建言獻策。本期專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張廣漢。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張廣漢

中國網:您如何理解“建好”和“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張廣漢:我覺得,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首先是用系統的完整的方法,保護好這些地區的歷史文化遺産;第二個要把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展示好、傳承好,把國家文化公園的環境建設好,能夠講好中國故事;第三個要很好地利用它的價值功能,以用促保,這樣可以有序可持續發展;最後還要加強制度和機制的建設,把國家文化公園管理好、運作好。“用好”就是要發揮國家文化公園的價值和作用,彰顯它的歷史文化價值,讓遊客或當地居民能夠以此為榮,發揮它在增強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就是對地方經濟的發展能夠起到帶動輻射作用,以歷史文化保護髮展為引領,帶動周邊城鎮村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等,有利於當地可持續發展,拉動居民就業,增加當地收入。

張廣漢委員接受中國網專訪

中國網: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離不開城鄉規劃編制、工程設計、旅遊規劃設計、文物保護工程勘察設計等工作。請問規劃設計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發揮哪些作用?

張廣漢:規劃設計在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中主要起到三個作用:首先是引領作用。我們的保護也好,規劃建設也好,需要全面統籌,需要綜合考慮,要統籌保護和發展之間的關係。因為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這五大國家文化公園,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一是體現中華文明,歷史文化價值非常大;二是橫跨幾個省市,它的跨度特別大、區域特別大;三是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所以需要做好規劃,發揮頂層設計的引領作用。其次是管控作用。我們不同的規劃,它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文物保護規劃、世界遺産保護規劃,這些都是起到管理和控制的作用,使得當地的建設不至於破壞遺産。旅遊規劃,以及各種各樣的展示利用規劃,包括我們的國家文化公園規劃,主要是如何來展示利用,引導當地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綜合發展,就是協調好遺産保護、適度的文化旅遊和當地經濟社會之間的關係,綜合發展。

張廣漢委員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本人提供)

中國網:當前,部分地區正在開展國家文化公園核心區塊景觀設計工作,其中您也參與了大運河(浙江段)遺産保護規劃,請問國家文化公園的景觀設計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張廣漢:總的原則要以遺産保護為前提進行景觀設計。在具體設計過程中,涉及到城區段和郊野段的景觀設計是不一樣的。一方面遺産本體要保護,如何來反映遺産周邊原來真實的歷史場景,這需要用景觀設計的方法,把一些不協調的建設、不協調的環境進行整理,還原它的歷史場景。另外一方面還有一些新的建設不協調,比如説大運河周邊有很多的生産單位,還有一些雜亂的建設,要通過景觀設計使得它符合大運河的身份,能夠保護它的生態,保護它周圍的景觀環境。

比如説在大運河浙江段的保護當中,我們首先把大運河兩邊的景觀進行分類,有一些是屬於生態類的景觀,要保護它的生態環境,保護它的農業,以及原來稻作的原始景觀環境,對於一些村莊,我們要對它進行景觀的修復和整治,特別是在村莊和大運河之間的景觀視廊範圍內,如何來建設,我們都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在城市裏面,除了大運河兩邊,我們劃定一定範圍的生態綠地,作為它的景觀環境,同時對周圍建築的高度、風貌都有控制要求,這樣能夠保證國家文化公園整個景觀環境是協調的。

中國網:剛才您也提到五大國家文化公園涉及面廣,工程量大,城市環境和自然環境複雜。從規劃設計角度上看,如何平衡國家文化公園與城市發展的空間佈局?

張廣漢: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在城市的國土空間規劃當中,一定要對國家文化公園的空間進行保留保護。特別是在大運河、黃河、長江沿線的一些城鎮的空間佈局上,要考慮沿河的城市建設不能搞過多的房地産開發,應該把一些文化空間、生態空間盡可能地佈置在國家文化公園周邊。

此外,在國家文化公園裏面也會存在城鎮村,這些城鎮村的發展,就要和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利用有機結合起來。對存量建築要採取“留改拆”的方式——不協調的把它拆除,有價值的要保留,還有一些可以改做文化設施、旅遊服務設施,供國家文化公園使用。要綜合考慮城市的空間發展和國家文化公園的用地之間的這種關係,我覺得十分必要。

比如大運河周圍的空間佈局有些相對比較合理,有些地方問題比較突出。大運河的發展主要是在東部經濟發達的一些省份,運河經濟帶來了城鎮村的繁榮,所以運河和城鎮村是一種非常密切的關係,它們的發展實際上是互為因果,互相促進。在保護和發展利用當中就要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係,有的城鎮村是國家名城、名鎮、名村,歷史悠久,有些甚至是大運河聚落遺産的組成部分,在建設過程中要保護好這些聚落遺産。此外,我國早期的民族工業很多也是在大運河兩邊佈局的,所以這些工業遺産也需要保護好。

中國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加強城鄉建設中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一邊要保護,一邊要建設,如何更好協調其中關係?

張廣漢:實際上,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就是保護好國家文物和文化遺産,它們之間並不矛盾。那些好的利用、好的建設,就是更好地對文物和文化遺産進行保護繼承和發展。

不用了,廢棄了,這些文化遺産的價值也無法彰顯,而且它的環境也被破壞,遺産本體也缺少體面的環境,所以我覺得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的用意,就是為了把這些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好、展示好、利用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一方面是發揮它歷史文化價值的展示作用,另外一方面也通過旅遊讓國內外的遊客來參觀,來了解和體會我們國家歷史上的這些偉大工程。同時也可以看到城市發展當中城與水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也是黨的二十大報告裏面講到的“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就能夠體現這一點。

中國網: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保護歷史文化街區是一項重要工作。國家文化公園中歷史文化街區扮演著什麼角色?當前面臨哪些問題與挑戰?

張廣漢:五大國家文化公園裏面分佈有大量的歷史文化街區,也包括一些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怎麼來對待它們?我認為,這些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村落,應該把它們作為文化遺産的一部分。

大運河浙江省湖州市南潯段(王一堡攝)

比如説大運河,因為我是國家文化公園專家諮詢委員會大運河組的委員,所以我可能更多地用大運河的案例來説明。第一個,比如説浙江它有兩大水系,一個錢塘江水系,一個是太湖水系,它們交匯的地方有個長安閘。長安閘位於浙江嘉興海寧市長安鎮區範圍內,作為一個古代系統水利工程,歷史上包括長安新老兩堰(壩)、澳閘(上中下三閘和兩水澳)。很多過往船隻通過閘的時候,因為數量多,可能要經過三天,久而久之它兩邊的歷史街區自然就形成了,因為要解決這些人的吃住問題。實際上歷史街區本身就是運河遺産,就是保護對象。

第二個,因為國家文化公園的範圍比較大,歷史街區和村鎮可能不一定是遺産本體,但是它也是歷史文化資源,應該很好的利用。從文旅融合的角度來講,歷史文化街區是文旅融合一個最好的承載地,它可以幫助解決遊客直觀了解這個地方的一些非遺,還有飲食文化的展示等等,包括一些當地民俗,都可以到歷史文化街區去體驗。在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中,要比一般的文物保護難度大,因為它是一個活態遺産。既要保護好遺産的真實性、完整性,又要改善當地老百姓的居住生活條件,維修建築,進行現代化改造。

位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市區的裏多運河(余佳玥攝)

中國網:您曾對歐洲歷史文化古城、加拿大里多運河等海外非遺項目有過深入研究。您認為,中國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有什麼“中國特色”?有哪些“中國經驗”?

張廣漢:國際上對這種跨度比較大的文化線路和歷史文化城市的保護都比較重視,我們和他們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我們特殊的地方。

比如説像我國提出的國家文化公園概念、歷史文化名城概念,都是適應中國文化遺産和管理體制的,是中國的一種創新發展,或者説是對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一種貢獻。為什麼這麼説?國外對遺産的保護,它是從單個的文物到歷史文化保護區,然後現在發展到歷史景觀,關注保護城和自然景觀的關係。而我們的歷史文化名城在起初建立的時候,在頂層設計上綜合就考慮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城與山水的關係。

所以我們國家文化公園概念、歷史文化名城概念的設置,不僅僅是保護文物,保護歷史文化街區,還要保護城市的傳統格局風貌,以及和周圍山水、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它是分層次的,不僅僅是單體。

加拿大里多運河沿岸景觀(章蕭攝)

再比如説加拿大的裏多運河以及其他運河,現在大部分已經不再用了。裏多運河原來是加拿大的軍事戰略的重要通道,目前主要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發展觀光旅遊,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以它在保護當中要容易得多。而我們的大運河目前在江浙一帶還在使用,所以它的保護難度是非常大的。

中國網:中國是國家文化公園概念的提出者,在您看來,良好的國家文化公園規劃設計對提升國家形象加強國際交流方面,將産生哪些積極作用?

張廣漢:我們怎麼樣去講好中國故事,我覺得首先要有可信度,人家要相信你,首先要把國家文化公園那些遺産的價值完整地體現出來。一方面要展示好我們的考古遺址,另外一方面要闡釋好背後的文化故事,讓人家能看懂,聽得懂。前幾天我去了江蘇淮安的大運河清口樞紐,這個樞紐是大運河穿過黃河、淮河的一個交叉點,也是南北運河和東西運河的一個交匯點。這個交匯點是龐大而複雜的工程體系,僅僅展示幾個遺産點是不能説明問題的,必須要系統完整地把它整體展示出來,説明它的科學價值,讓人家能看懂。

調研大運河江蘇省淮安段清口樞紐遺址(張廣漢供圖)

第二個要用國際遺産保護的視角講故事。要用真實的歷史的文物本體和它的歷史環境去告訴大家其中的價值,我們要保護這些遺産的真實性,不能夠隨意打造或者是造假。舉幾個例子,比如説我們的大運河在不斷地在拓寬,從30米到50米再到70米,有些外國人就説了,你們的運河怎麼會這麼寬,像自然河流一樣寬,你就要給他來解釋好這個問題。

再比如説我們的紅色文化遺産,像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沿線的這些文化遺産,它實際上和周圍的傳統民居歷史街區是一體的,那是它的歷史環境。如果我們為了保護它,就把周圍的民居都給拆了,它孤零零的放在那裏,怎麼講它的故事呢?還有一些遺産周圍本來是農田,為了參觀為了美化環境,就把它打造成一個公園式的造景,這就很難讓後人或者讓國外的人去理解紅軍那麼艱苦,怎麼會有這樣一個好的環境,這不是真實的歷史環境。所以這就是好心辦壞事。還有的為了保護它,就把周圍拆了以後建一個大廣場,這也是改變了原來的歷史環境。怎麼講故事就受到了一定影響。

調研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浙江段(張廣漢供圖)

中國網:當前五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各個地方都在著手規劃設計,當前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過程中還面臨哪些問題需要亟待解決?

張廣漢:規劃設計對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起到引領、統籌和管控的作用毫無質疑,但是更要提高地方各級政府領導的重視程度,需要統一思想、統一認識。我們也是想通過規劃設計、宣傳引導,讓地方政府在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方面、城市發展和國家文化公園有機融合方面,能夠發揮更多的作用,我覺得這個是難點,也是我們的重點。

另外,像國家文化公園這種國家級的、世界遺産級的文化工程建設,需要各級政府的資金支援,當地的財力也是遠遠不夠的,或者説建設的水準也達不到。到國際上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華文化,我們對它的要求很高,所以也需要各方面資金的投入、資源的支援,也需要規劃專家、保護專家等各類專家,共同來把它做好。

我覺得,當前在規劃設計、資金支援、管理機制,這些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樣才有可能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

(記者:胡俊;攝影:尤自秀;攝製:王哲 章震 ;策劃:胡俊 高琰鑫;製片:許浩成;監製:詹海濤 任慧;總監製:薛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