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最美退役軍人盧運柏:43年“衝鋒不止”

2022-11-25 10:52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他,是從1979年戰火硝煙中走來的“紅一團”“敢死隊長”,榮立個人二等戰功,卻從不居功自傲。他, 1992年少校轉業時不講條件,甘願做最基層的普通辦事員,啃下徵地2000畝的硬骨頭,推動城市化建設。他, 1994年臨危受命,令兩家地方國企柳暗花明,為政府分憂,2002年甩掉鐵飯碗帶領下崗職工自救,為社會解愁。他,2010年退休後,甘做義務築路石,組建老兵志願者巡邏隊,組建“永和街東縱精神傳承連”推動退役軍人建功新時代。

image.png

他叫盧運柏,43年來“衝鋒不止”。從穿上軍裝,對黨和人民一腔赤誠,到脫下軍裝,依舊“退役不褪色”,他始終以黨員軍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站起來,是一面旗幟;俯下身,甘為人民公僕。

沙場征戰:哪需要哪上

1955年,盧運柏出生在一個“紅色家庭”,爺爺是當年東江縱隊的地下工作者,父親則為公安事業奉獻了一生。1976年,做過知青下過鄉的盧運柏在鄉親們的敲鑼打鼓歡送聲中參軍入伍,進入了“紅一團”。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僅僅11個月,便當上了連隊最年輕的班長。

1979年,邊境戰爭爆發,時任連隊副指導員的盧運柏奉命來到戰場,執行穿插任務。經過三天四夜的激戰, 他帶領15名“敢死隊員”穿越雷區,以2死12傷的代價攻佔了18個高地,戰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探某攻堅英雄連” 榮譽稱號,盧運柏榮立個人二等功。

直到今天,盧運柏還時常會想起那個畫面:一位奄奄一息的戰友抱住他的腿,掏出滿是褶皺的五元錢:“如果我不能活著回去,一定替我用這五元交黨費。”戰友當時的津貼是每月六元。

不久,盧運柏又接到了新任務:到新組建且難管理的六連做士兵的思想工作。盧運柏找到了突破口,採取黨員包乾、先進帶後進的方式,優秀者可以調轉實現價值空間。

再後來,他當營部副指導員,當師文化補習學校校長,當部隊農場指導員、軍馬隊長,當部隊醫院基建工程辦主任…… 哪需要盧運柏,盧運柏就出現在哪;哪有困難,哪就能看到他的身影。

商場搏擊:新戰場的“拓荒牛”

1992年,從軍16載的盧運柏準備轉業返鄉,當時憑他的條件,完全可以自選一個稱心的單位。但是聽説廣州“外經委”缺人,他便主動請纓,誰知到任了才知道,這裡只是縣城一個以徵地為主的臨時性“開發辦”,職位也只是個普通辦事員,再加上開發辦與當地農民關係僵化,矛盾深重,著實是塊兒“燙手山芋”。

按規定,盧運柏完全可另選單位或爭取職位。但一陣兒失落和“委屈”後,他覺得不能讓人小瞧退役軍人,想親身證明“轉業幹部一樣也能為地方經濟建設作貢獻”,這個決定讓大家頗為不解。

37歲的盧運柏主動接過徵地任務。“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和同事捲起褲管到田間地頭和農民談心,了解雙方矛盾的緣由。盧運柏各個相關單位來回跑,思想工作幾頭做,最終短短三個月便徵地2000畝,超額完成任務。他的“戰績”在廣州市外經貿系統引起了轟動,單位領導感嘆道:“軍人就是能幹,以後會多招些退役軍人。”

1994年4月,“開發辦”撤銷,盧運柏擔任新組建的廣州銀通房地産有限公司經理,公司蒸蒸日上之際,又被調到負債高達1500萬元的銀通貿易公司。到任後,盧運柏一邊做職工的思想工作,一邊大刀闊斧調整經營思路,不到三個月再次起死回生。

戰場上瞬息萬變,商場上也是千變萬化。

2002年國家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除盧運柏外,公司40名幹部職工全部下崗。聽著職工們的抱怨,盧運柏心裏也不好受,“鬧是不行的,但如果大家都下崗了,這40多個家庭該怎麼辦?”

盧運柏深思熟慮後,又做出了個大膽的決定:辭職帶領大家辦公司,自己開創新天地。

“為職工解愁,為社會分憂,這是我的責任。”靠著這句承諾,增銀機械製造公司正式成立了,吸納了一批下崗轉業退役軍人。後來,盧運柏又獨資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半公益性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凡是退役軍人或者他們的子女,都可以給予優惠。”

拆除祖屋:卻是無情勝有情

2010年,退休後的盧運柏卻比上班還要忙。他從商海一線再次奔赴基層社區一線,主動向街道請纓擔任“紅色文化導賞員”,同時開辦“童學館”。

他説:“我要在有生之年利用好紅色資源,發揚好紅色傳統,傳承好紅色基因。”

正當學館“日出江花紅勝火”之際,禾豐社區3000戶居民(大多是東縱後裔)阻止“三舊”改造推進,其中也涉及了盧運柏家的房子,以及17戶親戚家的老屋。

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村民來説,拆除供奉祖先的老屋, 破舊立新,難免過不去心上的坎。盧運柏又帶頭站了出來,首先動員自己的親屬拆老屋,親人們一時難以接受,警告他不要帶頭搞拆遷,否則以後再也不讓他參加家族拜祭活動。

“拆!從我家開始拆!” 親人們卻沒想到“無情”的盧運柏竟狠下心“大義滅親”, “連祖宗都不要了,就是個瘋子!”。

任憑親戚朋友,鄉鄰如何冷嘲熱諷,盧運柏還是苦口婆心同他們講政策,講未來,講利弊。漸漸地,村民的門不難進了,臉不難看了,話不難聽了,心裏疙瘩解開了。“轟隆!”,隨著一間間舊屋作古,一棟棟新宇疊起,一座靚麗的新社區樓群矗立起來了。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凡是組織的要求,盧運柏都會不遺餘力去做。他不計較什麼是“犧牲”,只記得戰友們把生命留在了戰場上,作為活下來的人,盧運柏希望連帶著戰友的那一份,為更美好的未來添磚加瓦。

寶刀未老:帶領退役軍人建功新時代

2018年,永和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成立。面對街道40多家外資企業,8萬多流動人口,501個在冊管理的退役軍人,服務站長黃媛媛在思考兩件事:一是如何把“老兵”聚起來,令其有歸屬感?二是如何服務好“新兵”,使其發揮力量? 

她首先就想到了盧運柏,決定聘他為永和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思想政治指導員。

面對一些老戰友的不理解,不配合,盧運柏組織了一次思想轉換活動,邀請參戰老兵到廣西憑祥烈士陵園緬懷犧牲戰友。他指著墓碑説道:“這些為了國家拋頭顱灑熱血、長眠在地下的戰友,這些為我們擋過子彈的兄弟是真英雄,他們長眠地下40年,我們則多活了40年。我也理解現在還有些歷史遺留問題,可有人自認為打過幾天仗,就以大英雄自詡,提一些無理訴求,這就不合適了。”

面對近年來新退役的“戰友”,他琢磨探索編制退役軍人服務管理新模式。2019年底,全街退役軍人按照退役年份編班,組建了“永和街東縱精神傳承連”。每班建立微信群,制定了學、比、趕、超制度,建立起十不準紀律要求, 要求每季度召開一次連務會,每班常態化組織召開班務會。依託這個連隊管理模式,黨支部建了起來,黨課上了起來, 黨員和群眾聯繫了起來,退役士兵的心也暖了起來。

新時期退役軍人的政治思想應該怎麼做?盧運柏的回答是,“要用新方法,要送到心坎上。”

“沒人喜歡聽説教,我們要拿出真心對他們,不讓他們失望”。他身上有一個小本本,寫滿了參與志願工作的心得和方法,其中一條便是“找得到,留得住,服務好,用得上。”

盧運柏將更多精力放在了解老兵生活需求、烈士和烈屬家庭現狀上。對此,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都有感觸:盧叔就像一根“紐帶”,幫助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和退役軍人實現良好的聯繫互動,使退役軍人的訴求能被及時反映並得到解決,讓退役軍人能在這裡找得到歸屬感、獲得感、崇尚感、榮譽感和幸福感。

“這些年,盧叔就像我們的定海神針一樣,只要他往這裡一坐,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黃媛媛這樣評價。儘管忙碌,但盧運柏始終幹勁十足,帶領退役軍人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

盧運柏從不覺得自己犧牲了什麼,失去了什麼,他想的全是“我還能做什麼,我還能付出些什麼。”(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