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貴州退役軍人奮鬥榜樣:平凡老兵潘中澤的非凡抉擇
現年61歲的潘中澤,1978年入伍,1980年退伍轉業。在自衛還擊戰中深入敵後方、生死一線,在戰功與入黨面前,他毅然選擇加入中國共産黨;回到家鄉,他堅守約定,將戰友的母親作為自己的親娘照顧;退休後,他不顧戰爭中殘留在腦內的彈片帶來的病痛折磨,四處奔波記錄傳播參戰老兵正能量。他只是一名平凡的參戰老兵,卻總能在關鍵時刻作出非凡抉擇,展示了新時代軍人風采,贏得群眾好口碑。
戰功與入黨 彰顯政治本色
1978年12月,18歲的潘中澤入伍,擔任通訊員,隨部隊前往自衛還擊前線——雲南省馬關縣仁和公社。
1979年2月28日,潘中澤所在的連隊與敵人的王牌師316A師交火。副連長吳登義要帶尖刀排到敵後方去“端”敵人的火力點,因潘中澤是一個好苗子,怕他出意外可惜了,不讓他去,下了他的衝鋒槍,他卻搶回衝鋒槍毅然決然衝出去。
那次交火,潘中澤差點沒能回來。被手榴彈炸傷,七竅流血,包了三個急救包,失去了右眼,且從右眼處進去的彈片無法取出,被送到中國人民解放軍43醫院醫治,在前線搶救點的那個晚上,衛生員一直給他喂水喂藥,他喝水吐水,吃藥吐藥。昏迷了兩天才慢慢甦醒過來。
3月份,尖刀排二排排長郭朝佐代表連隊來醫院看望他,告訴他部隊決定授予他三等戰功榮譽的消息,對於當時還只是通訊員的潘中澤來説,三等功無疑是至高無上的榮耀與勳章,但潘中澤內心更渴望得到組織的允許,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為一名黨員。在病床上的他毅然作出了捨棄三等功加入中國共産黨的決定,最終如願成為一名中共黨員。
義母與親娘 展現道德素養
“萬一我在戰場上死去,我的母親肯定會悲痛欲絕的,那時,但願你還活著,請你一定代我去看她一眼……。”這是潘中澤戰友唐榮鋒在戰場上留下的遺書,唐榮鋒是家裏的獨子,父親早逝,母親張惠君獨自把他撫養長大。兩人曾約定:如果有一人不幸犧牲了,活下來的那個一定要去看望對方的家人。
在戰場受傷出院後,潘中澤第一時間去了雲南玉溪,幾經輾轉,終於找到了唐榮鋒的母親。看著因失去兒子而變得遲鈍、疾病纏身的張惠君,他流著淚拉著她的手叫到:“媽,我是您親兒子中澤。”自此,潘中澤多了一位“母親”。
1984年春,隨著年齡的增長,張惠君身體大不如前,潘中澤放心不下,將張惠君接到納雍定居。就在“母親”到納雍後不久,他作出了一個決定:帶“母親”去北京看看。他在心裏對自己説,先帶“母親”去,以後再帶生母去,因為生母王登英比“母親”張惠君小16歲,還有機會的。1984年夏天,平生沒到過北京的張惠君看到了長城,看到了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又到了天津、蘇州、上海、杭州、桂林……
1986年秋後,風燭殘年的張惠君老人病痛纏身,臥床不起。潘中澤就在床前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吃飯;老人下不了床,大小便不方便,他又像女兒一樣伺候老人,還要給老人擦背,換洗內衣、外衣、床單。鄰居們都説,像潘中澤這樣照顧一個非親非故的老婆子,沒有良心和責任心是辦不到的,“親兒子都做不到這樣好!”1986年臘月二十四,張惠君老人走完了66年的人生,潘中澤按本地習俗安葬老人,每年上墳悼念。
彈片與鏡頭 折射人格魅力
退伍轉業後,潘中澤先後到解放軍44醫院、重慶新橋醫院、成都534醫院希望取出彈片,醫生都説風險太大,便放棄了,那枚彈片永遠地成了他身體的一部分。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力的下降,他時常頭痛欲裂,嚴重的時候甚至昏倒在地。每每頭痛發作,他眼前浮現的都是自己和戰友在戰場上浴血奮戰敵軍的場景。
潘中澤作為一個國家照顧、同志們關心的傷殘軍人,他卻從未把自己當作傷殘軍人,別人幹的他都幹,別人不幹的他也幹,—如既往地奮鬥著,踐行著一個共産黨員的使命擔當。工作上從不以一個殘疾人來放鬆自己;思想上從不以自己是為國家作出過貢獻而懈怠自己。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潘中澤含淚看完了《跨過鴨綠江》,頭痛頻率越來越高,他心裏暗暗打算,不能再等了,我要用有限的時間,在有生之年,把尚在人世的抗美援朝老兵參戰的故事一點一滴記錄下來,用鏡頭和文字把抗美援朝老兵的初心和使命傳承下去,為新時代青年“預熱”。
克服隨時發作的疼痛,潘中澤沒有耽擱,背上相機,帶上紙筆,每天奔波在納雍縣的29個鄉鎮(街道)各個角落。
“我的時間不多了,但共産黨員的初心永遠都在,我現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潘中澤在羊場鄉葛天元家門口等他回來,向路過的村民解釋時説到。那天,他等了四個多小時,才等到葛天元。
2020年2月,潘中澤退休了。按理説,也該享享清福了,何況他的大腦裏還有彈片,整夜整夜痛得睡不著。但他不願因為腦中的彈片放下手中的鏡頭,納雍縣健在的38位抗美援朝老戰士,才採訪了17位,還有21位需要採訪,他不能停下,還需繼續。
潘中澤的黨性和品行、人格和魅力、初心和執著、不棄和堅守,獲得了領導、同志、群眾的廣泛認同,曾先後入圍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榜”,並獲得貴州省“優秀共産黨員”“創先爭優先進個人”“優撫對象先進個人”及畢節市“優秀共産黨員”“百名模範”等各類榮譽稱號。作為一名退伍參戰老兵,他一直在發揮老兵餘熱。(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