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南通市海門區雙擁老品牌煥發新活力

2021-08-12 16:15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海門是紅十四軍發源地之一、蘇中革命老區,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自1984年在全國首創“軍人家庭服務中心”以來,南通市海門區秉承優良傳統,大力發揚首創精神,以人為本、惠軍利民,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八度蟬聯“江蘇省雙擁模範城”,三次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新時代,海門雙擁工作堅持統籌兼顧、融合發展,不斷強化政策整合與創新,讓老品牌煥發新活力。

高規格建強體系 雙擁工作展現新氣象

image.png

圖:召開軍地聯席會議

海門各級黨委、政府始終堅持抓國防與經濟發展並重,把雙擁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部隊建設的總體規劃來推進,成立由區委主要領導任組長、政府主要領導任第一副組長的雙擁工作領導小組,41個區直部門、駐海部隊為成員單位,層層傳導壓實責任,構建起黨委領導、退役軍人部門牽頭、軍地配合齊抓共管新格局。

海門區委定期召開黨委議軍會,常委會定期聽取雙擁工作彙報,分管領導定期召開軍地聯席會,高規格推動落實。每年出臺《雙擁工作要點》和《雙擁工作重點任務分解表》明確任務、責任單位,把雙擁工作納入全區高品質考核、部門年度目標考核、領導幹部工作實績考核體系。各地、各部門黨政主要領導堅持親自研究過問雙擁工作,重要工作親自決策部署,重大活動親自指導參與。

近年來,相繼出臺《海門市雙擁工作若干規定》《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雙擁工作的實施意見》等規範性文件,確保了雙擁工作有章可循,區、鎮兩級財政也不斷加大預算投入,做到優先保障。各區、鎮(街道)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都設立了專門的雙擁工作窗口,全區共配備配齊300多人從事雙擁工作,雙擁工作力量進一步加強。

激發全民熱情 引領社會擁軍新風尚

image.png

圖:為退役軍人和優撫對象辦理“通通優”擁軍卡

8月1日,退役軍人張傑在海門思傑酒店結賬時,被告知可享受9折優惠,打折後優惠了100多元,“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不再是一句空話”。

據悉,今年8月,海門140家商戶參與到為期1個月的“擁軍優屬優惠月”活動,涉及商貿、餐飲、加油、銀行、通信等諸多與衣食住行相關的行業,3批已簽訂擁軍優撫合作協議的87家商貿企業及門店加盟,國美、龍信、大有境等商業綜合體組織商家推出優撫對象“來就送”“折上折”等優惠活動。

海門區不僅有軍人家庭服務中心、擁軍優屬協會、擁軍服務崗、雙擁志願者協會、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援助中心、老兵之家等一大批擁軍新載體,還積極為社會擁軍工作賦能新舉措。在南通地區首創的“雙擁公益創投”,服務對象囊括軍烈屬、退役軍人及子女、參戰老兵等各類優撫對象,服務範圍包括宣傳推介、生活照料、走訪慰問、健康義診、國防主題教育宣講等。目前,公益創投已開展至第三屆,24家社會公益性組織開展活動400余場,受益人群近萬人次。

實現優待全覆蓋 提升擁軍政策新品質

image.png

圖:區領導走訪慰問烈士母親

“沒想到區長會親自給我家送喜報,太光榮了。”家住常樂鎮的二等功現役軍人董傑的父母激動不已。多年來,海門賡續黨政領導到府送喜報、服務站工作人員到府懸挂光榮牌等雙擁傳統,廣泛開展新兵入伍歡送儀式和退役軍人返鄉歡迎儀式,用實打實的舉措確保軍人職業尊崇感落到實處。

不遺餘力關心關注軍人“全生命週期”需求,海門不斷健全完善區、鎮、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實現“全域覆蓋”與“動態服務”無縫對接,讓海門雙擁工作始終充滿活力。

近年來,海門不斷探索解決部隊官兵“後路、後院、後代”問題新路徑,結合“送政策、送培訓、送崗位、送項目”進軍營等活動,打造“公開選崗+人崗相適”安置新模式,搭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孵化平臺、提供就業創業培訓,使軍人“後路”越走越寬。今年以來,共舉辦專場招聘、網路招聘30余場,吸納企業350余家提供崗位2500余個。在全市率先實施“駐地部隊軍人享受住房補貼”政策,目前已有8名駐海部隊軍人享受到每平方米800元的購房補貼;現役軍人隨軍家屬隨遷安置實施指令性計劃和貨幣補償相結合,安置率100%,軍人子女擇優入學、入托,努力解決官兵的後顧之憂。

嚴格貫徹落實優撫政策,及時足額發放撫恤補助,撫恤補助標準實施自然增長和動態調整機制相結合,進藏義務兵家庭優待金4倍發放;組織區級機關和困難退役軍人結對幫扶,籌資設立困難退役軍人關愛基金,從醫療、住房、教育、生活等方面對困難退役軍人進行多渠道幫扶,首批已惠及50多戶困難退役軍人家庭。

講好“擁軍故事” 拓展雙擁文化新天地

image.png

圖:海門烈士館迎來一批參訪者

今年3月起,系列視頻短片《畫説·海門烽火》在多個網路平臺展播,圖、文、聲並茂講述海門老區革命故事,讓廣大群眾在故事中了解歷史、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熏陶。

在開展雙擁宣傳、國防教育中,海門一直堅持資源共用,通過開展國防雙擁教育“五進”工程、軍營開放日等活動,開展“最美退役軍人”“最美軍嫂”“最美擁軍人物”評選,挖掘身邊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大力實施“國防教育365工程”等富有時代氣息、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激發全市人民的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在對海門烈士紀念館、雙擁廣場、抗日軍民營救美飛行員紀念碑、湯景延團部舊址紀念墻等一批雙擁教育陣地翻新改造後,利用好各類紅色資源經常性開展各種主題活動。今年新落成的黨史教育主題公園,也已成為國防文化新地標。

海門還注重將國防教育融入群眾文化活動,遍佈城鄉的40多個民間藝術小分隊,自編自演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優秀節目,深入鄉村、社區、車間、田頭每年演出近百場,雙擁文藝專場觀眾累計達40多萬人次。全區中小學校創編國防教育校本課程,宣傳部、文聯、黨史辦等聯手編寫抗戰紀念文集、國防文藝書籍,紅色圖片故事巡迴展走進商圈、社區、軍營等地,立體化開展文化擁軍。村(居)層面以關愛功臣為核心,拍攝宣傳片、微視頻、辦講座宣傳功臣事跡,並利用村居“老兵會客廳”開展黨史、軍史教育,因地制宜舉辦“老兵永遠跟黨走”系列活動,社區退役軍人黨員籌建“紅書漂流站”,農村退役軍人參與“紅色大喇叭”播報,為流動退役軍人黨員郵寄300多份“紅色能量包”。

辦實事接地氣 探索擁軍服務新模式

image.png

圖:為烈士親屬開啟DNA血樣採集綠色通道

圍繞駐海部隊現代化建設目標,各地各部門主動靠前服務,了解部隊所需,為駐海部隊辦實事。

海門區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用於改善駐海部隊訓練生活設施升級改造,40多家區級機關部門與駐海部隊開展軍地共建互辦實事活動,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向駐海部隊全面開放工程招標服務平臺,協助部隊開展工程招標;區司法局成立法律宣傳隊,前往駐海部隊為官兵解讀法律;區檢察院為駐海部隊贈送圖書近萬冊,並安排專職檢察官配合海警開展海上執法行動;區文廣旅局跨區域送戲到部隊外訓駐紮地。疫情期間,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積極協調購置防疫物資,第一時間為駐海部隊送去口罩、酒精、手套等防護用品,想方設法協助部隊解決防護物資緊缺的難題。

今年,海門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採取“大數據+鐵腳板”工作法,開展殘疾軍人新版證件換發活動,以“集中+到府”相結合方式,在全區11個區鎮服務站分別舉行新版《殘疾軍人證》集中換發儀式,順利完成全區530名殘疾退役軍人換發新證工作。此外,還精心組織撫恤補助對象一年一次的醫療體檢活動,安排重點優撫對象參加康復療養、醫療巡診,開展殘疾軍人康復器具配發、輔具巡修服務;開展“關愛烈屬活動”,把“我為群眾辦實事”融入為烈士子女解決入學優待、為烈士找尋犧牲地、為烈士遺骸比對尋親活動中,持續探索擁軍服務新模式。

牢記為民宗旨 譜寫魚水情深新篇章

image.png

圖:駐海部隊和退役軍人志願者為四甲退役軍人家庭搶收蠶豆

今年蠶豆收穫季,家中缺少勞動力的退役老兵許廷忠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20多名身著迷彩服的駐海部隊官兵,前來幫助他搶收蠶豆。原本要幹一週的活,兩小時全乾完了。看著裝滿蠶豆角的麻袋,許廷忠回以軍禮表示感謝:“人民子弟兵,好樣的!”

軍民魚水情。駐海部隊在抓緊做好戰備訓練的同時,始終牢記宗旨,以服務“第二故鄉”為己任。近年來,他們積極參與海門新農村建設,先後出動500多人次,義務清理河道20多公里,清理垃圾上百噸;結對幫扶貧困兒童、少數民族困難群眾,走訪看望轄區孤寡老人與抗戰老兵;多次圓滿完成駐地學校、單位等組織的軍訓任務,開展“軍營開放日”活動,與駐地建立聯防聯控機制,開展軍警民聯防活動;積極支援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支援駐地政府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實施海上救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官兵們用行動踐行“緊緊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促進了雙擁共建活動深入開展,鞏固了軍政軍民團結。

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十四五”啟幕之年。海門雙擁工作將始終堅持“紅旗永不倒、感情永不淡、步子永不停”精神,久久為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海門雙擁品牌擦得更亮,奮力譜寫新時代海門雙擁工作新篇章,再續雙擁模範城新輝煌。(南通市雙擁辦)

【責任編輯:閆景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