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全國首創“職工成長型社會”,溫州如何探索實踐?
發佈時間:2024-05-11 16:17:32    

  近日,溫州召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其中一項重要議程,就是審議通過“溫州市職工成長型社會建設”。

  什麼是“職工成長型社會”?顧名思義,就是要打造利於新時代産業工人成長的生態服務圈。

  年初,省委“新春第一會”提出要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三支隊伍”中,高素養勞動者隊伍是基礎支撐。溫州此舉,無疑是建強“三支隊伍”的一個具體抓手。

  作為民營經濟重要發祥地之一,溫州近年來求“新”提“質”的同時,如何打造一支與之匹配的勞動者大軍,成為必思之問、必答之題。

  職工成長型社會建設,由此應運而生,這在全國尚屬首創。

  那麼,從個體成長到營造生態,溫州將如何實踐破題?

  何以溫州

  勞動是社會進步的源泉。新時代,如何建設好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是浙江乃至全國面臨的課題。

  作為中國民營經濟重要發祥地之一,溫州市場活力旺盛,尤其以傳統製造業聞名。據不完全統計,溫州全市共有企業41萬家,職工數達到300萬人左右。

  “加強高素養勞動者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溫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胡長虹告訴記者,打造職工成長型社會,就是要緊扣職工需求、凝聚多方合力,構建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工會推動、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格局。

  “溫州有基礎有優勢,打造好這個生態系統。”溫州大學教授、溫州市決咨委委員張小燕認為,一方面,民營經濟是溫州最大特色。溫州企業量大面廣,近年來不斷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急需一支高素養勞動者大軍。另一方面,溫州廣大職工對於自身成長的意願同樣強烈。經問卷調查發現,溫州職工對於“工資待遇的提升”最為關注,佔比達到88.42%,其次是“更多職業發展的空間和平臺”佔比達45%,此外對住房、教育、醫療等高品質生活的期望值較高。

  “在此背景下,溫州更容易整合資源,形成政府、企業與職工間多向奔赴,朝著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張小燕説到。

  實踐破題

  實際上,深化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建設職工成長型社會,溫州已經謀劃許久。

  “起步不易,只能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溫州市總工會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兒童友好、青年發展型城市,大家都知道。但放眼全球,“職工成長型社會”是個嶄新載體,連作業都沒得抄。

  為了做好頂層設計,構建“四梁八柱”。2022年起,溫州組織各路專家深入實地系統調研。介於該課題的創新意義與現實價值,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將此課題納入該校首席課題,並由校長傅德印親自領銜。

  去年年中,溫州市總工會系統提出《溫州市職工成長型社會建設實施方案》。根據實施方案,溫州將高水準推動學習型、技能型、奮鬥型、共用型、和諧型“五型社會”建設,實現廣大職工學有所成、技有所升、幹有所值、創有所獲、心有所依。

  方案提出,到2025年,實現縣域職工成長型社會全覆蓋,建成50個職工成長型鎮街(園區)、100個職工成長型企業、300個職工成長型班組,增強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期待溫州能為全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去年12月,職工成長型社會試點建設全國研討交流活動在溫州召開,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室一級巡視員李陽在致辭中如是説。

  今年,作為溫州市委確定的重大改革方案,“職工成長型社會建設”更是提檔加碼。溫州提出,要以此創新舉措作為建強“三支隊伍”的抓手,打造溫暖溫馨的勞動者城市。

  一窺全貌

  去年,溫州將4個縣(市、區)、6個街鎮(園區)、30家企業、16個班組列為首批試點示範單位。這其中,瑞安作為省級試點,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瑞安高樓鎮早春茶企業,近日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該市勞模工匠團隊組團到府針對茶葉種植、加工、管理等方面進行指導幫扶。

  工匠的一句點撥,或許就能幫助企業攻克生産難題。去年起,瑞安打造“勞模工匠助企服務”應用平臺,分類組織12支勞模工匠志願者服務隊深入企業生産一線,在技術攻關、産品研發、工藝改進等方面傾囊相授。

  為培育更多土生土長、貼合本地産業需求的人才。試點建設以來,瑞安常態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28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74萬人,培育高技能人才取證7429人,累計發放職業培訓補貼資金3000余萬元。舉辦了22場職業技能大賽,引領2萬名職工以賽代練、以賽促學。

  不僅是當地政府、工會多措並舉,當地企業更是激發出內生動力,創新亮點頻發。

  就在上個月,由全國總工會舉辦的非公企業産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進會上,來自瑞安的華峰集團登臺發佈職工成長報告。

  為了切好技能人才薪酬分配的“蛋糕”,華峰集團創新“八級”技工制,建立技能晉陞與薪級配套制度,生産一線産業工人年收入最高可拿到100萬元。該集團還打造“家文化”,投入6億元新建1592套高檔員工住房,員工日常慰問及困難幫扶每年支出超過100萬元。

  通過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瑞立集團投入4億多元創辦瑞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讀書期間可以在瑞立集團實習,畢業後也可以優先入職。去年9月,該集團還與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共建的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瑞立學院,揭牌成立新能源精密製造産教融合實踐中心。“每年招1000個學生,如果一年能培養出300個優秀的産業工人,三年就能有千人規模。”瑞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曉平説,企業辦學是從整個産業鏈上考慮,算的是發展大賬。

  小試點折射出大轉變。去年以來,溫州通過試點推進,積極探索實踐,打造溫州勞模工匠館,成立勞模工匠産業人才學院,研發“産業工人成長線上”平臺,出臺企業內訓師溫州標準,幫助262家企業、13萬職工提升技能。此外還評選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20家,命名職工優秀創新成果70條、先進操作法60個,職工獲專利194項,産生經濟效益4.89億元。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殷誠聰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