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無縫閃回!童年的羽毛球飛向21年後,溫州一對父子復刻當時場景
發佈時間:2024-03-13 09:10:21    

   近日,一則“童年的羽毛球飛向了21年後”的視頻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火了起來,不到一週時間,便收穫了18.9萬的點讚,4.5萬轉發。

  視頻的主人公是一對正在打羽毛球的父子,視頻裏2003年父子倆的身影與2024年的兩個人交疊在一起。不少網友感嘆,這則短短17秒的視頻中有著“世界上最難拍的轉場”,因為相隔的是21年的時光。

  3月12日,記者聯繫上了視頻的發佈者倪浩中,聽他講述藏在視頻背後父與子的故事。

  從父子到無話不談的“兄弟”

  “從我有記憶開始,身邊就總有一台DV機在記錄著我們家庭生活的點點滴滴。”倪浩中説,之所以能留下2003年的影像,全是因為父親倪維行。曾經做過溫州電視臺導演的父親不僅會拍攝和剪輯,而且十分喜歡用影像記錄生活。

  從母親懷孕到自己出生,這樣子的記錄一直持續到倪浩中上小學。DV機的一盤錄影帶可以拍攝1到2個小時,而這些像磁帶大小的錄影帶幾乎放滿了家中的兩個紙箱。倪浩中感嘆:“可以説,父親把我的童年記憶全部留在了裏面。”

  小時候,他和很多小男孩一樣,總是在仰視著父親。佳作頻出的倪維行在溫州當地小有名氣,倪浩中總是時常聽到“原來你就是倪導演的兒子”這樣的話。

  來到青春期,不少父子會爆發激烈的衝突和矛盾,但倪維行、倪浩中父子卻結成了更緊密的聯合體。

  “父親不再像從前那樣嚴肅,反而變得柔軟,所以我們才能無話不談。”倪浩中説,父親開始越來越懂得傾聽自己的想法,而自己也越來越願意跟父親分享自己的生活。

  “我跟父親的關係有點像‘兄弟’,溝通起來沒什麼負擔感。像我有時候去打個球或者碰到什麼趣事,就會在微信上跟他講。”在倪浩中眼中,父子間的交流少了那份跟家長相處的小心翼翼,更像跟親密的朋友聊天,只用在對話方塊中輸入自己真實的想法點下發送,並不需要整理措辭。而有時候父親有事情也會跟他商量,聽聽他的意見,這種平等的交流讓雙方的相處更自在。

  在匆匆時光中留下回憶

  七八年前,倪維行從電視臺離職開始自己做項目,繼續活躍在紀錄片和電影領域。在倪浩中心中,父親始終是那個全能型的“超人”,不論策劃構思還是拍攝剪輯,統統可以拿下。

  但時光催人老。“我上了大學以後,離家遠了。放假回家的時候,我感覺父親突然一下子老了。”倪浩中發現父親頭髮開始掉了、皺紋開始多了,他才意識到父親已經不是曾經那個精力旺盛的中年人了。

  去年,倪浩中研究生畢業後留在了上海工作,和父親一樣選擇了媒體行業,不過是新媒體領域。

  今年過年期間,倪浩中一時心血來潮,打開了那些塵封多年的影像。幾年前,父親專門去了趟電視臺把那些錄影帶翻錄到硬碟中。

  “很多年沒看了,當時拍的時候,不覺得這些會有什麼意義。現在才覺得,當時每多拍一分鐘都能留下多一分鐘珍貴的回憶。”看著影片,時光中的點點滴滴涌上倪浩中的心頭。在眾多的父子互動中,兩個人一起打羽毛球的畫面,是他覺得最生動的。

  一個閃念突然躍進他的腦海裏,“拍個抖音,跟父親復刻一下當時的場景!”熟悉社交媒體平臺的他,想把時光的碎片留在網際網路上。

  其實5、6歲時,倪浩中一家就已經搬離了影片中的住處。“好久沒有回去過了,但還好老房子還在。”時隔21年,倪浩中和父親倪維行又回到了曾經一起打羽毛球的地方,拍下了和當時差不多的鏡頭。

  拍完後,父子倆一起查看未剪輯的原素材。倪浩中還記得父親的評價,兩個字,“震撼”。那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感覺,兒子的長大和父親的變老,成了生命的刻度。

  倪浩中也沒有想到視頻發上網路後,會引發這麼多人的共鳴。“我爸正在考慮以此為主題,拍個電影或者紀錄片。”倪浩中也在期待著父親的作品,因為他很確定,那也一定會很“震撼”。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梁亮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