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優結構、增後勁、補短板:以有效投資撬動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 | 2024-03-09 10:07:10    

   農曆新年上班第一天,浙江就吹響了新一年投資的號角:333個項目集中開工投産投運,總投資9770.6億元。無論項目數還是投資額,均創歷史新高。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聚焦聚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是浙江今年穩投資的確定方向。通過有的放矢的投資,改善投資結構、增強發展後勁、補齊發展短板,使之成為浙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新支點。

  創優勢 打造新引擎

  3月,浙江春天生機勃勃的氛圍感已然拉滿——

  錢塘江邊,三花全球研發中心正馬不停蹄趕工,計劃今年10月正式投用,屆時3000名左右的研發人員將集結於此,迸發創新火花;

  樂清灣畔,總投資80億元的正泰年産8GW高效N型光伏電池、8GW高效光伏組件生産基地蓄勢待發,項目一期已進入預驗試産階段,二期項目已在籌備規劃設計中,預計今年二季度開工建設;

  南太湖旁,天能儲能長興南太湖鋰電池基地,一邊是滿産的一期6GWh項目,另一邊二期已在同步建設中,同時,基地裏魯北200MWh儲能電站已並網成功,動力電池和儲能系統正是天能全力打造的兩大千億級産業生態;

  姚江邊,江豐電子在余姚建造超大型積體電路用高純金屬全系列靶材生産線,正在為下半年的設備安裝調試作準備,明年投産後,將使中國的半導體靶材生産技術水準達到世界前沿;

  ……

  瞄準新能源、新材料、積體電路等重點領域,建設科創中心、先進製造基地……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浙江企業家,幹勁猶如滿弦之弓。

  這些正在有序推進的新項目,契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這些都將成為浙江新質生産力的動力引擎。

  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浙江抓投資向來注重早落地、有效益。尤其既有利於擴大內需、又有利於優化供給的重大項目建設,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強引擎。

  2023年,浙江宣佈實施“十項重大工程”。作為“十項重大工程”之首,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的目標是“每年滾動推進1000個左右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萬億元以上,五年完成重大項目投資7萬億元以上”。

  在“千項萬億”工程的開局之年,截至當年11月,浙江提前實現“千項萬億”工程新建項目100%開工,項目當年投資完成率超過100%。去年,浙江1244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12976億元,佔全省固定資産投資總額的約三分之一。

  一批製造業重大項目已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去年9月,蜂巢能源科技(湖州)有限公司年産15GWh動力電池項目一期投産,當年新增産值12.43億元。在舟山,已經投産的浙石化新增14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裝置(二期工程産品結構優化)項目,當年新增産值超200億元。

  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正是因為注重抓有效投資,過去一年即便置身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和多重挑戰疊加的嚴峻考驗,浙江經濟依然保持回穩向好態勢。“三駕馬車”之一的投資為浙江經濟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增信心 激發新活力

  民間投資,既是做大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量的主力軍,也是提升投資品質、增強投資活力的關鍵力量。2024年浙江穩投資的前提,就是民間投資信心的恢復。

  這一點,政府工作報告也有明確提及,“著力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落實和完善支援政策,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拆除各種藩籬,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

  民間投資信心的恢復,離不開放寬市場準入、拓展投資空間。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太及時了。我今年的建議之一,就是希望國家支援寧波深化民營企業投資制度改革。”全國人大代表、太平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江平難掩激動。

  張江平代表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援寧波深化民營企業投資制度改革,在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等方面加大對口指導力度,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

  事實上,浙江已著手謀劃,將通過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鼓勵和支援社會資本擴大産業投資、參與基礎設施投資,推動民間投資較快增長。目前,浙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新模式將要實施,有望掀起一輪新的投資熱潮。

  民間投資信心的恢復,還離不開投資環境的優化,尤其是要素保障及時到位。

  當下,浙江正千方百計為投資項目備足“糧草”——土地方面,2024年浙江將保障省級以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省重大産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5萬畝、1.5萬畝,保障省重大項目使用林地定額3萬畝;資金方面,力爭投放政策性開發性銀行中長期項目貸款1600億元左右;能耗方面,保障新上重大項目用能2000萬噸標準煤以上,確保省重大項目用能“應保盡保”。

  同時,浙江已迭代升級“8+4”經濟政策體系,其中就有力度更大的投資政策包;民營經濟32條政策今年也將進一步精準落地,讓民營企業敢投、放心投,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

  浙江企業家有實力、有魄力,瞄準新賽道的果斷與實幹,將成為浙江民間投資信心恢復最為強勁的動力。

  聽,在挖掘機此起彼伏的轟鳴聲中,遍佈全省的185個新開工項目,猶如雨後春筍,正紛紛破土。

  補短板 發力新基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援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加強民生等經濟社會薄弱領域補短板。

  當前,浙江正用實際行動,為政府工作報告提供生動注解。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浙江奮起直追。

  眼下,位於未來科技城的浙江大學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中。建成後,它將成為世界上超重力離心機容量最大、實驗艙功能最強的多學科科學實驗設施,填補我國超大容量超重力離心機的空白。

  總投資達53億元的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雙浦校區項目的開工,意味著浙江科研院所將再添一員猛將。“它可容納3000名全日制研究生和1500名聯合培養研究生就讀。”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陶立透露,學校將引進科研人員650人、博士後1000人。

  發力新基建,浙江快馬揚鞭。

  3月3日,甬舟鐵路金塘海底隧道金塘島側工作井施工現場,一台100余噸重的盾構設備正在吊放下井。一旦這臺“龐然大物”開動起來,舟山老百姓翹首以盼的甬舟鐵路又將向前推進一步。

  甬舟鐵路建成通車後,將補齊浙江省“省域1小時高鐵交通圈”和“市市通高鐵”的最後一塊短板,舟山市將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

  作為聯通城市經濟的大動脈,浙江格外重視高速鐵路等新基建的謀劃、落地。“‘十四五’期間,全省預計建成運營杭溫高鐵等近1000公里鐵路,新開工甬舟鐵路等超1000公里鐵路,還將佈局謀劃超1500公里鐵路項目。”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鐵路所副所長祝詩蓓介紹,涉及項目總投資超萬億元,總體規模將是“十三五”時期的兩倍。

  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鐵路運營里程達3989公里,為支援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提供重要支撐。

  新基建也是全國兩會代表、委員關注的重點領域。全國人大代表、富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沂提出,“建議國家超前佈局規劃建立面向未來AI應用的國家級‘超高速、超低衰減、超低時延’新一代幹線運力網路‘大動脈’”。

  【專家解讀】

  擴大投資,關鍵在“有效”

  浙江省政府諮詢委特邀專家 劉亭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怎樣準確理解和全面把握“有效投資”中的“有效”二字?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新增投資必須是優結構、高水準的。在推進高品質發展的背景下,新增投資要重點支援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加強民生等經濟社會薄弱領域補短板,推進防洪排澇抗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類生産和服務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並加快實施已納入“十四五”規劃的重大工程項目。

  第二,投資效益必須以經濟效益為主,同時也要兼顧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整體而言,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産業和城鄉,同時還是後天的環境。拿産業投資來説,不能再停留在傳統工藝技術、低效利用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低水準擴張上,而要著眼于大力推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傳統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集群發展。

  第三,投資擴展必須以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為保障。有效性光靠籠而統之的要求是不行的,必須相應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統籌用好各類投資資金,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利用舉債資金安排的投資,其額度分配就不能“推平頭”,而是要向項目前期工作紮實、準備充分、投資效率較高的地區傾斜。

  更重要的是,投資不能光靠政府的單兵突進,而要著力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落實和完善支援政策;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進一步拆除各種藩籬,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

  【代表委員説】

  全國人大代表、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洪湖鵬——

  以政府産業基金撬動有效投資擴大

4.jpg

  潮新聞記者 胡元勇 攝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洪湖鵬深表認同。

  洪湖鵬代表表示,要樹牢“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理念,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優化産業基金運作模式,重點支援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撬動有效投資擴大。

  政府産業基金對促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推進重點産業集群發展、助推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當前,浙江正在加快推進“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由浙江省金融控股公司牽頭設立的15支專項基金,涉及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等領域,正在浙江全域加快落地。

  “要搶抓機遇,充分發揮省産業基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撬動作用,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更好助推湖州半導體及光電、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等八大新興産業鏈培育壯大,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支撐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洪湖鵬代表説。

  擴大有效投資,重頭在産業投資,關鍵是民間投資,根本要靠招商引資。洪湖鵬代表表示,湖州要深入實施“大招商、大引才、大建設、大發展”行動,抓實“1168”招商引資工程和“十百千萬”重大項目攻堅,推動人才、科技與産業、資本有機融合,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加快産業變革重塑,推動經濟發展量質齊升。

  “擴大有效投資,關鍵要靠優質的營商環境。”洪湖鵬代表建議,要抓牢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這個“牛鼻子”,深入推進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完善涉企問題高效閉環解決機制,務實打造“企業最有感”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拆除各種藩籬,在更多領域讓民間投資進得來、能發展、有作為。

  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

  讓民企敢投資願投資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著力穩定和擴大民間投資。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建議,加大對民企的引導和支援力度,降低民企的經營融資成本,幫助民企了解市場風險,讓民企敢於投資、願意投資。

  民間投資是投資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不穩定性因素增加,如貿易摩擦加劇、金融市場波動等,作為民間投資主體的民營企業,決策會較為謹慎,民間投資增長承受較大壓力。

  如何激發民企的投資積極性?張天任代表表示,首先要讓企業手裏有更多的余錢,敢於放開手腳去投資。“用能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不穩定、融資門檻高、物流成本上升等問題,導致綜合成本在上升,企業投資自然趨於謹慎。”張天任代表建議,在能源、金融、大宗商品、物流等供給領域,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加大中央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挖潛力度,推動企業用能、融資、物流、原材料等成本下降。

  他認為,要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支援民間投資的能力和水準,引導金融機構精細化服務,根據企業類型、企業發展階段等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方案,為民間投資提供更加多元化、靈活化的融資渠道,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激發投資意願,還得有看得見的回報。張天任代表表示,眼下,民企更多考慮投資項目的回報和風險管理,“建議政府為民企提供更多的資訊諮詢、項目推介等服務,幫助企業更好了解市場情況,把握投資機會,增強投資信心。同時可加大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PPP)模式推廣力度,激發企業的投資意願。”

  【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代表、黨委書記莫鼎革:

  建議政府層面針對石化産業全産業鏈創新發展關鍵環節項目,圍繞企業需求實施科技成果産業化專項行動,制定資源要素差別化扶持政策,在用地、能耗、排放指標等資源要素以及稅收方面給予支援,在行政審批、資金投入方面加大政策和資金傾斜,推動加快建設石化産業中試及孵化基地,幫助石化産業創新技術和成果迅速孵化落地。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目前中國人口老齡化進入快速增長期,預計到2030年老齡人口將達到近4億人;我國還有2400萬餘行動障礙人士,但市場上尚未針對特需人群提供均等化的出行解決方案。為此建議,鼓勵以無障礙用車標準規劃為參照,在機場、火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進行投資佈局,設置無障礙用車綠色通道,打造無障礙服務的暖心工程。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夏丹 鄭亞麗 王世琪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