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龍、拼字龍、布袋龍……”説起溫州龍燈的名字,溫州人餘利俊如數家珍。1988年出生的餘利俊是一名視頻博主,從正月初一開始,他一直奔波在溫州各地,只為做一件事——追龍燈。
新年直播“追龍”不止
三台手機、幾個充電寶,正月初一的一大早,餘利俊就帶著簡單的設備獨自趕往龍灣區瑤溪街道,這一天是朱宅村正月拼字龍燈活動的首日。
早上六點多,餘利俊便發出了第一條龍燈視頻,向粉絲預告當晚的直播內容。“拼字龍燈舞是眾多龍舞中的‘稀有品種’,拼字龍燈源於明朝嘉靖年間的傳統民俗,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傳承歷史。”餘利俊面對手機鏡頭向觀眾介紹,“龍可以幻化出漢字中的‘點、撇、捺’等不同筆劃,組合出‘天下太平’‘上元大吉’等許多吉祥話。”舞龍時,威風的鑼鈸鼓點聲響起,手機的直播鏡頭全程記錄下了這歡樂的新年盛景,餘利俊回憶,拼字龍燈舞還沒正式開始,直播間的線上人數就已經達到了2.7萬,這對他來説,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
“我在溫州見過了很多種類的龍燈,除了龍灣拼字龍,還看了梧田花口大龍燈、獅子龍、蝦菇龍、板凳龍等等。”餘利俊告訴記者,正月裏的民俗活動幾乎每天都有,一場直播從傍晚6點左右開始,一直進行到晚上12點,有時淩晨2點才結束。餘利俊説:“直播雖然累,但我每次都很高興。鞭炮聲一響,龍燈一亮,感覺好像時時刻刻都在過年。”
餘利俊是溫州永嘉人,一年多前,他還是一名專拍“搞笑段子”的搞笑博主,他告訴記者,自己轉型為民俗類主播是因為一個偶然。
去年春節,餘利俊的老家永嘉縣甌北街道珠岙村恢復了舞板凳龍的傳統習俗。
“過年期間我的拍攝搭檔不在,我閒著沒事幹,知道村裏要舞龍,就去拍了板凳龍的視頻。”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板凳龍直播勾起了粉絲們的興趣,有人開始在評論區呼喊,讓他多多拍攝溫州民俗,甚至還有熱情的粉絲直接在評論區向他發起了活動邀請。“俊哥,明天樂清蒲岐抬閣你去嗎?”“正月十六晚上來永嘉中塘看龍燈遊垟呀!”餘利俊表示,每一場民俗直播都十分受粉絲歡迎,直播的觀看人數最高能突破140萬。
憑藉著從小家門口板凳龍的耳濡目染和一個個鐵桿粉絲的支援鼓勵,餘利俊初次踏入了民俗主播的行列。由於沒有系統學習過民俗,餘利俊對龍燈的研究也不多,“我基本上到一個地方就學習一點,要了解龍燈的來歷,龍燈的各種結構,還有一些民俗活動背後的含義,慢慢地我就掌握了學習的訣竅。”餘利俊所説的學習訣竅,除了查閱網路資料外,還有詢問村裏的老人,以及向舞龍隊的隊員們請教,如果直播過程中出現講解錯誤,還會有熱心的粉絲在評論中糾正。
餘利俊告訴記者,在一次次的“追龍”中,自己漸漸喜歡上了龍燈。
讓溫州龍燈文化“走出”家鄉
“願意做民俗主播的人不多。”餘利俊説,“一般大家做主播都是想吸引粉絲帶帶貨,但愛看民俗直播的粉絲年紀都比較大,大部分人不太會用手機買東西。在餘利俊的主頁中,關於溫州龍燈的視頻和直播,大多都是由粉絲或者舞龍隊隊員提供線索,自己自願前去拍攝的。
“舞一次龍不容易。”餘利俊告訴記者,重大節慶活動舞龍的人,一般都是來自本村的青壯年,大家平時都有自己的工作,大多數人都分散在各地,想聚在一起排練一次都十分不容易。“每一次舞龍都象徵了幸福和團聚,這樣的時刻值得被鏡頭記錄下來,也應該把這份喜悅傳播到更多地方。”
在餘利俊看來,直播舞龍燈是一種向大眾普及溫州民俗的形式,但更重要的是傳承。“今年珠岙村舞板凳龍之前,我跟著村裏舞龍的隊員一起去永嘉上塘看了做龍燈的現場。”他介紹,珠岙村的板凳龍龍燈有400多年的歷史,36檔的龍身,5層的龍頭,3層的龍尾,從龍頭到龍身有88米長。當時製作龍燈的,是一位60多歲的老師傅,扎龍燈工序複雜,作坊裏卻只有他的妻子在 “打下手”。“學傳統手藝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溫州的傳統民俗不能斷了傳承。”餘利俊感慨道。
“民俗活動的延續,最重要的是要讓更多人看到和參與進來。”餘利俊説,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有現場直播的加入,可以讓溫州以及全國各地人們還有海外僑胞都能第一時間感受到現場的氣氛。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共用聯盟·溫州中心 張瓊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