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腳步越來越近,回家成了主旋律。在溫州海島洞頭,今年的回家味更濃。
這幾天,八方洞商受邀回鄉,參加首屆洞商大會,天南地北的洞籍學子連續第二年參與返鄉交流會,一塊塊“博士之家”牌匾被送進博士們在洞頭的家……這樁樁件件,無一不匯聚起青年人才歸來的磁吸力。
洞頭以鄉情為約,為回歸搭橋,號召洞商鄉賢、洞籍學子回海島、創未來,釋放強烈信號:拿出滿滿誠意,打造最優環境,請“才”歸。
洞頭何以如此執著?
48個“博士之家”裏,有溫度
2月7日,在喜氣洋洋的鑼鼓聲中,洞頭區委區政府、區委組織部一行人走進北岙街道新城社區的陳華珊博士家中,把“博士之家”牌匾、象徵“魚躍龍門”的大黃魚送到府。
“離家這麼多年,這會成為我回家最溫暖的一份記憶。”接過牌匾,現就職于中國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的陳華珊副研究員表達了對家鄉發展的關切之情。作為社會學博士,陳華珊説自己看到了家鄉近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喜悅之餘,他還希望能借助自己的工作單位——社科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這個平臺,邀請更多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為研究方向的專家學者到洞頭,把家鄉的變化傳播出去,讓更多專家學者為洞頭的發展出謀劃策。
這樣的“博士之家”在洞頭已經有48個。當天,洞頭區委區政府、區委組織部一行人還前往另外3家博士家中贈送牌匾。今年春節前後,洞頭區會將這樣的新年慰問陸陸續續送到每一戶博士的家中。
除了頗具海島特色的貝雕牌匾,洞頭還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讓“博士之家”真正感受到洞頭禮遇人才的熱情和決心。近些年來,洞頭持續推出“百島菁英”人才招引,舉辦3.12人才日活動;做優做實領導幹部掛鉤聯繫人才工作,節假日期間還安排了高層次人才走訪慰問;發揮海島生態資源優勢,建立人才咖啡、人才療休養基地等,不斷增強人才歸屬感、獲得感和榮譽感。
“洞頭接下來的主要工作,是做好‘博士之家’等後半篇文章,讓人才為洞頭所用,讓人才享受到洞頭給予的福利。”洞頭區委組織部(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洞頭區已經啟動了“百名人才聯百村助百企”行動,讓高學歷、高層次的人才點對點地幫助村社和企業,發揮專業特長解決鄉村振興、企業發展中碰到的難題。現已經有30名高學歷人才在洞頭區村社及企業擔任“興村顧問”“科技副總”,還有20名博士已在擔任洞頭區引才大使。
打造一批“博士村”,有力度
位於鹿西鄉的鹿西村是洞頭的離島村,年關將至,全村洋溢著喜慶的氛圍。前不久,培養出5名博士人才的鹿西村剛剛被評為洞頭區“博士村社”,村民們開心地説,“評上‘博士村’,我們全村人都臉上有光。”
這些年,從鹿西村走出了2名浙江大學博士、1名耶魯大學博士和1名喬治城大學博士,以及1名同濟大學在讀博士,無論是品質還是數量,鹿西村都是洞頭當之無愧的“博士村”,也當仁不讓地成為了洞頭首批“博士村社”。
根據“3名博士可以參評‘博士村社’、10名全日制碩士參評‘碩士村社’”的評價標準,除了鹿西村,北岙街道銀海社區、北岙街道新城社區、鹿西鄉口筐村也被評為“博士村社”;北岙街道嶺背社區、北岙街道小三盤村被評為“碩士村社”,牌匾也挂在了村社的醒目位置。
4個“博士村社”,北岙街道和鹿西鄉各佔兩席。然而,不同於位於洞頭新城的北岙街道,鹿西鄉是洞頭交通最為不便的離島鄉,資源不足,進出島難。現如今鹿西鄉卻成為了洞頭最出博士的地方。
“雖然是交通不便、資源不足的離島鄉、離島村,鹿西村依然將教育作為重中之重,比如紀錄片《海島書聲》的主人公劉玉飛校長,就一直守護著鹿西小學。”鹿西鄉黨委委員孔繁隆介紹。
鹿西鄉基礎教育發展比較早,有著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濃厚的尊師重教風氣,搭建了“鹿棲”教育協會等平臺,鄉賢、企業家、區鄉兩級人大代表通過資金支援、搭建交流平臺等形式助力鹿西的基礎教育。2022年洞頭區也出臺政策,明確建設“小而美、小而專、小而特、小而精”的未來鄉村學校。鹿西島的學生也在大門-鹿西一體化建設的背景下,前往大門鎮或洞頭本島就讀中學。
洞頭區委組織部(人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博士村社、碩士村社的授牌只是開始,充分調動好洞頭籍人才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各類高層次人才創新活力,助力鄉村振興和産業發展才是最終目的。洞頭通過這種形式,激發社會上崇學育才的動力,營造尊才、愛才、敬才、用才的濃厚氛圍。接下來,洞頭將繼續開展領導幹部聯繫服務人才活動,完善人才榮譽制度和激勵體系,將優秀人才評選作為常態化機制,並對招才引智先進個人、先進單位給予相應的表彰。
築巢引雁讓青年回歸,有氣度
“洞頭是一座與大家懷揣同樣夢想的城市,讓‘燕棲海島’成為青春的共識,讓‘回洞頭去’成為深情的約定。”前不久,在洞頭區城市島嶼,洞頭區委主要負責人對一百餘名返鄉大學生表達了自己的期望。當天,一眾青年人齊聚一堂,共同交流返鄉以來感受到的家鄉新變化。
為進一步推進洞頭籍人才回歸,當地舉辦“海燕領航·洞見未來”洞籍學子返家鄉交流會,多名在洞頭實習實踐、就業創業的青年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回鄉工作、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的強烈意願。
“我在實習實踐過程中看到了小角色的大格局、小問題的大民生、小崗位的大情懷。”就讀于浙江警察學院的林鵬博感嘆道,在洞頭的3段實習經歷中,他感受到了家鄉諸多方面的變化,也更加堅定了回鄉的想法。
“其他地方有的政策,我們就努力去匹配,爭取給洞頭青年營造在家門口就業創業的良好環境。”共青團洞頭區委員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希望讓青年人才感受到洞頭禮遇人才的熱情,讓洞頭青年可以在家門口就能有滿意的就業條件,以此通過比較優勢吸引青年人才回鄉發展。
每年寒暑假,洞頭都在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為洞頭籍大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崗位,讓學子們假期在不同的崗位磨礪成長。此外,面向青年群體的“幸福要事”也已開始不斷徵集,當地多部門協作,為在洞頭就業創業的青年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我們集中力量,通過‘政策找人’等形式,儘量把人才政策落實到每一個符合條件的青年人才身上。”洞頭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近年來部門一直在以各種渠道宣傳並推廣各項人才優惠措施,努力讓每一個來到洞頭生活的青年人才享受到人才補貼、租房購房補貼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政策。
特別是針對洞頭籍大學生,實施“面向未來”人才計劃,正在建立“一人一檔”數據庫,“揚帆護航”“創業賦能”“海納英才”“家燕歸巢”等八大活動、人才新政“16條”均在有條不紊進行中。近三年,已經有120名高層次人才到洞頭就業,全區累計招引大學生6000余人。
如今,洞頭城市建設逐漸完善,各項休閒娛樂配套設施也逐漸完備,逐漸形成了當下青年群體理想中環境優美、待遇可觀、節奏舒適的海島慢生活。通過産業聚變、城市蝶變、幸福躍變,做到創業有平臺、返鄉有政策、城市有品質。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見習記者 奧倫賽 記者 戚祥浩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