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溫州離“世界龍舟名城”還有多遠?
發佈時間:2023-12-07 10:23:24    

   12月5日上午,溫州龍舟運動中心獲授亞洲龍舟運動交流中心、中國龍舟運動中心、中國龍舟文化博物館三塊金字招牌。這意味著,作為“中國龍舟名城”,溫州離自己最新的目標——“世界龍舟名城”邁近了一步。

  溫州正式提出打造“世界龍舟名城”目標,是在11月中旬舉行的杭州亞運會溫州賽事分指揮部總結會上。短短20來天,新增兩張國字號名片、一個亞洲級定位,這讓“溫州龍舟”劃向世界多了一些自信。

  打造“世界龍舟名城”,溫州具備哪些條件?還有哪些欠缺與不足?溫州與“世界龍舟名城”的距離有多遠?溫州還需要做哪些努力?

  怎麼樣?

  溫州龍舟“履歷”優秀

  具備衝擊“世界級”水準

  “溫州打造世界龍舟名城,首先是提升文化,其次要有特色,最後還要做好普及。”中國龍舟協會副會長、浙江省龍舟協會主席王成雲接受記者採訪時,開門見山地説道,溫州龍舟運動長盛不衰,文化底蘊深厚,已成為廣為人知的群眾活動,溫州龍舟運動中心競賽水域總長1200米、寬130米,是目前國內乃至全亞洲最高端、最標準的龍舟體育運動比賽場館。通過承辦杭州亞運龍舟賽事,“看龍舟 到溫州”的城市品牌深入人心。從“硬體”看,溫州龍舟的“履歷”優秀,已具備“世界龍舟名城”的條件。

  相比國內其他主打龍舟牌的城市,溫州龍舟擁有鮮明的特色,具體體現在醒龍儀式、傳統龍舟及水上臺閣等龍舟“軟環境”的營造上。醒龍儀式分為供奉三牧、五行奉樂、萬物來朝、宣讀祭文、虔誠祭拜、祥雲醒龍等;水上臺閣即在傳統龍舟基礎上搭建亭臺樓閣,一般設有三層,是觀賞類龍舟中最具地方特色的,為溫州獨有。此外,溫州還有本土的傳統龍舟製造企業,生産國家標準的傳統龍舟。既有歷史沉澱,又有地方特色,還有製造企業,溫州龍舟形成了風格明顯的“閉環”。

  溫州之所以提出打造“世界龍舟名城”,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便是世界溫州人。溫州是全國著名的僑鄉之一,68萬溫州人遍佈131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有300多個溫州商會,全世界有數百個溫州商會。現在海外近90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龍舟的身影,其中超過百分之七十是由溫州華僑“輸出”的。“溫州龍舟的海外影響力正在形成。”王成雲告訴記者,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義大利羅馬、法國巴黎的溫州海外龍舟基地相繼落成。

  怎麼做?

  溫州龍舟“環球旅行”清單

  憑藉“全球劃”實現全球化

  從中華龍舟大賽到世界名校龍舟邀請賽,再到全運會、亞運會龍舟比賽,這些年溫州龍舟大賽不斷,為溫州衝擊“世界級”目標攢到了不少名氣,但溫州的“自評”是,“這還遠遠不夠”。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天天有賽事。”浙江省龍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溫州市龍舟協會秘書長金凱説,“現在的任務是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通過引進專業教練和職業運動員,提高溫州龍舟的競爭力和水準。”

  在溫州市龍舟協會的行事歷上,2024年行程滿噹噹:明年恰逢中國農曆龍年,溫州將在“二月二”、端午節、中秋節等重要節點舉辦從村居到鄉鎮,從縣(市、區)到全省、全國的龍舟比賽,同時策劃中華傳統龍舟展示系列賽、溫州商會龍舟賽、亞洲龍舟邀請賽、世界名校龍舟賽等有特色的賽事和活動。“溫州龍舟還打算參加2024年威尼斯賽船節,賽船節當天世界各地特色船隻參與,這是溫州龍舟‘廣告’的絕佳舞臺。”王成雲這樣説道。

  怎麼辦?

  劃龍舟被“嚴管”怎麼鬆綁

  龍舟的“接力棒”怎麼傳好

  “亞運會之後我們將重點發展龍舟等項目,做好亞運賽事的‘後半篇文章’,全力打造‘世界龍舟名城’。”溫州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雖然溫州龍舟運動火爆,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目前我市鹿城、甌海、龍灣等地龍舟運動發展良好,政府部門也非常支援。但個別地方民間劃龍舟熱情高漲,政府部門卻不大支援。今年端午節前,我市某地發文禁止民間劃龍舟活動,其後有人員在村居河道進行民間劃龍舟,被警方行政拘留,引發爭議。“政府部門應該以疏為主,不能一堵了之。”王成雲説,溫州龍舟只有全面均衡發展,才能稱得上“世界龍舟名城”。

  目前全市有1000多支龍舟隊伍,培養了一批龍舟傳承人,不過參與主體主要是中老年人。雖然溫州成立了全國首家龍舟學院,在各大高校廣泛開展龍舟活動,但中小學龍舟運動的開展不夠普及,青少年的基礎比較薄弱,斷層也是未來溫州龍舟面臨的一個苦惱。

  “這些問題,成為我們衝擊‘世界級’名片的障礙。溫州龍舟要想劃得更遠,不僅需要自下而上的民間熱情,更需要自上而下的促力。”王成雲説。

來源: 溫州都市報    | 撰稿:葉海鵬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