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和北麂山燈塔相伴33年,他把孤獨日子過成了詩
發佈時間:2023-11-17 14:41:09    

   “青燈孤影,落日殘暉。”浙江瑞安北麂山燈塔守望人杜忠良的工作,充滿浪漫主義色彩,卻又如苦修者一般孤寂。

  18歲參與北麂山燈塔基建,19歲成為燈塔工,34歲成為燈塔主任,如今51歲仍堅守島上。他和北麂山燈塔相伴了33年,也讓這盞海角孤燈保持了100%發光率。漫長的時光裏,他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人,也送走了人生最美的芳華。

  為什麼堅守?“我父親以及很多親戚都是漁民,小時候他們就和我説,燈塔是漁民的指路明燈,這個話一直印在我的腦海當中,所以一定要把這盞燈看好。”

  瞄準一件事,把它做到極致。有人説,他把孤獨的日子過成了詩。

  33年守著一座燈塔

  北麂山燈塔,建在溫州市東南80公里的北麂島主峰之上,塔高137.28米,燈光射程25海裏,是目前溫州海域唯一有人值守的國際一級大型燈塔。

  修建這座燈塔時,杜忠良才18歲。因為缺人手,他和村裏不少人都被喊去幫忙,攪石子、拌水泥,每天能領到幾塊錢的工資。

  1990年12月,這座燈塔建成亮燈。當時,杜忠良已經順利成為一名航標員,正努力學習修理燈器的技能,他和其他同事一起,到場參加了儀式。

  在杜忠良的記憶裏,那是一個畢生難忘的時刻。

  “我們單位的兩條船都開過來了,請了很多人。” 杜忠良回憶。

  北麂山燈塔啟用時,一共聘請了8名燈塔工。幾個人,一座燈塔,在遠離城市的海島,守塔的日子是枯燥艱苦的。隨著科技的發展,船舶導航系統不斷完善,燈塔的作用日益減弱,工作也愈發簡單和孤獨。

  北麂島的常住居民只有300人左右,從最近的碼頭出發,行船至島上要將近3個小時。33年來,有同事耐不住寂寞離開了,也有一些人申請調往別的崗位。最初的8名燈塔工,只剩下杜忠良還在堅守。

  即便如此,杜忠良每天依舊會按時升降國旗、檢查儀器、記錄數據、擦拭太陽能板,一絲不茍完成所有工作。

  “現在我們用的是太陽能蓄電池,一般晚上吃過飯後,先去測量一下電壓,到了清晨四五點鐘,再去測一下。打個比方説,晚上測的電壓是28伏,一夜沒有充電,到早上變成了27點幾伏,説明蓄電池狀況是比較正常的。如果數據差別很大,就要全面檢查和更換了。”杜忠良説。

  在白天閒暇時,他會整理院子裏的花草,自己買菜做飯,給單調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

  “他”是漁民的指路明燈

  現在的人們,依舊很喜歡燈塔。它早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在各種文學作品和詩歌裏,都是美好和希望的象徵。

  關於燈塔,有一本書叫《世界盡頭的燈塔》,裏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説的:“毫無疑問,世界盡頭的燈塔是一簇穩定的光芒,無需擔心哪位船長會將它跟另一束光線混淆,因為在那些地方沒有任何其他燈塔。”

  多年前,在一次和船老大的聊天中,杜忠良才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那是燈塔仍在使用柴油發電的年代,船舶導航功能也沒有現在這麼先進。“有一天我去買菜,有位船老大跟我聊起被燈塔拯救的經歷。”

  那天晚上,開著小木船外出的捕魚的船老大,突遭大風、雷電和暴雨,在風浪中迷失了方向。慌亂之中,北麂山燈塔閃爍的燈光,幫他指明瞭方向,他尋著燈塔的方向,把漁船開進了港灣。

  “幸虧還有燈塔。”親耳聽到船老大講出這句話,杜忠良開心不已,也明白了自己堅守的意義所在。

  單調的日子也有“詩意”

  一成不變的日子裏,也有一些新鮮的東西。比如,燈塔上老式高能耗燈器變成了新型節能燈器,柴油發電變成了太陽能供電。

  從2014年開始,杜忠良的日子也變得更加“詩意”。那年2月,溫州航標處在全國首開先河,公開招募北麂山燈塔值守志願者。如今,志願者報名人數達到4000多人,被網友稱為“最浪漫的志願者活動”。

  也是在那一年,一直支援杜忠良工作的妻子,作為外聘人員成為了島上第一位女燈塔工。夫唱婦隨攜手守塔,在清晨升起國旗,在晚上點亮明燈,成為兩人的專屬浪漫。

  説起家人,杜忠良總覺得虧欠,“我那時候在島上,家裏基本上都是我老婆在照顧,像孩子生病半夜去醫院急診,都是她一個人。”

  有時間呆在家裏時,他就會搶著做點家務,算是對妻子的一種彌補。如今,妻子來到自己身邊,讓他有了更多彌補的機會。

  除了杜忠良夫婦,北麂山燈塔還有另外兩名長期守望者。每年夏天,還會有許多志願者,從全國各地趕來,協助一起值守、燈塔設備的維護、保潔等工作。

  志願者中,有醫生、公務員、警察,也有老師、學生、老闆,他們的到來,也為守塔人的生活,帶來了一些溫暖和樂趣。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黃玉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