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亞運足球旋風,為溫州“刮”來了什麼?
發佈時間:2023-10-01 10:57:27    

  球場上激情四射拼搶,看臺上山呼海嘯般呼喊,朋友圈內刷屏看球畫面……

  這幾天,足球,挑動數不清溫州人的神經。剛剛落下帷幕的四分之一淘汰賽,更是一票難求。

  無論賽事規格、觀戰人數、時間跨度,在溫州賽事承辦歷史上,杭州第19屆亞運會女足賽事都是絕無僅有的一筆。

  這陣足球旋風,為溫州“刮”來了什麼?

66.jpg

  劉琨 攝

  前所未有的考驗

  聚光燈下的國際性賽事,對於從未協辦過像亞運會這樣高規格賽事的溫州,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不同國家以及地區的運動員,如何做好週到服務;動輒上萬乃至數萬名觀眾,怎樣確保井然有序;各種突發意外情況,靠什麼沉著應對?

  考驗和重壓之下,溫州精心精細做好場館運維、備戰服務。不斷從實戰中摸索和總結經驗,溫州體育中心體育場相繼舉行“韻味杭州”系列等賽事,每場賽事結束後無論多晚,都要連夜召開總結復盤會議。而溫州奧體中心場館群運作團隊也通過一場又一場賽事,第一時間深入搜尋醫療保障、競賽組織、後勤保障、交通運輸、綜合保障等各個領域存在的問題和差距。

  在不斷發現問題、整改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積攢經驗,並推演各種可能會發生的意外情況。提前做好功課,也讓溫州處理一些突發意外時顯得遊刃有餘。

  9月25日下午,“意料”中的34℃高溫大烤來了。志願者現場引導,醫療人員一旁候命,溫州體育中心體育場近2000名觀眾進行坐席大調整,避免了烈日直曬。“早在賽事舉辦前,考慮到體育場的西曬問題,我們就做過相關預案,在必要情況下對位置進行臨時調整。”現場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溫州體育中心體育場志願者現場引導太陽直曬區域的觀眾坐到陰涼處

  細節服務是否週到,賽事體驗是否暖心,同樣衡量著辦賽水準。“坐在這裡看球的感覺真好。”行走不便的徐女士一度為自己能否順利看球擔心。讓她意外的是,在溫州奧體中心現場買票入場後,不但有數名志願者把她抬到觀眾席,場邊還專門設置了針對殘疾人的無障礙座席觀賽區,“這樣的安排很貼心,我很感動。”

  溫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專為殘疾人設置的無障礙座席觀賽區

  這種充滿溫情的一幕幕,幾乎貫穿著賽事的舉辦:為正逢生日的參賽隊員準備生日驚喜;幫遠道而來球迷完成見一見隊員心願;為參賽隊伍安排本國語言播報……

  志願者為新加坡隊隊員斯特凡妮·吉傑特·A·多明格斯送上生日驚喜。吳昱燊 攝

  “精益求精、萬無一失,只留經典、不留遺憾”,一場國際性綜合賽事,推動的是整個溫州治理能力的提升。

  發自內心的熱愛

  家門口的國際盛會,掀起了溫州市民的“追球熱”。

  9月24日,溫州奧體中心體育場涌進1.6萬餘名觀眾;9月30日的四分之一決賽,奧體中心體育場觀賽超過3.4萬餘人;位於老城區的溫州體育中心體育場,更是時常可見人頭攢動的畫面……

  “我買了10場足球賽的門票。”對溫州市足球協會黨支部書記李湖來説,難得有機會在家門口現場觀看到足球國際賽事,身為一名資深足球愛好者,他買了每個賽事日的門票,看個過癮。

  觀眾席上,66歲的李湖還算年輕的。89歲的球迷幹彩雲,專程從台州趕來;85歲的楊老伯,讓身在杭州的兒媳婦幫忙搶票;74歲的尹志松,在兩側臉頰貼上“溫州加油”“亞運加油”,不時忘情高呼著。

  89歲的幹彩雲(左一)在女兒陪同下“追球”

  不僅有老年觀眾,還有中年、青年、少年和抱在手裏的嬰幼兒。溫州濱海學校12名女足小隊隊員在老師帶領下,來現場“偷師學藝”;3歲的尼爾是中印混血兒,在9月21日生日當天,父母送給他一份特別的禮物:帶他到賽場為印度隊加油;足球迷張先生,緊緊抱著剛滿周歲的兒子來到賽場,在他看來,體育愛好要從小培養……

  山呼海嘯間,空氣中瀰漫著興奮的氣息,對足球的熱愛被進一步激發。溫州市足協副主席王奇認為,置身這樣的環境中,會讓小朋友們對於足球的熱愛和情感發生質的改變。溫州濱海學校體育老師朱舒情告訴記者,這幾天,每天都有孩子諮詢怎麼報名足球校隊;張玉寧足球俱樂部教練張恩浩也接到不少家長的諮詢電話,詢問申請加入俱樂部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溫州足球小將現場“偷師學藝”

  國際足球發達國家成功的經驗之一是扎紮實實做好草根足球和青少年發展工作。目前,溫州全市共創建省級、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幼兒園)267所、183所,數量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位,溫州蒼南縣成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

  在溫州這片足球熱上,曾走出許多像張玉寧、姚均晟、劉邵子洋、戴康瑞、王牧等在國家隊和海內外各個職業俱樂部,各個年齡梯隊踢球的溫州球員。

  如今,當骨子裏對足球的熱愛,當越來越多的孩子在球場上忘我追逐,溫州足球事業的發展必將會擁有更加堅實的底座。

  “城”勢而上的活力

  一個城市能夠舉辦大型國際賽事,既是這座城市能級的表現,也是向全世界展現城市的建設成就和特質的契機。

  從城市交通、亞運路網提檔升級,到一個個新亮相的口袋公園,再到一條條精心裝扮的景觀道路,我們看到煥然一新、眼前一亮的新溫州,正在徐徐走來。

  從場館內統一著裝的“小青荷”,到場館外就地取材打造的亞運志願V站,再到各種密集開展的志願活動,我們感受到與志願同行、涵養文明新風的道路,正越拓越寬。

  從亞運文旅路線的打造,到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亞運風”,再到溫州奧體中心賽後多場明星演唱會已經排上日程,我們發現,體育與旅遊、時尚融合的鏈條,正在不斷延伸。

  亞運會期間,溫州專門推出了包括江心嶼景區、五馬歷史文化街區、九山書會在內的城市風光線,以及包括瑞浦蘭鈞能源有限公司、中國眼谷、國科溫州研究院在內的未來産業線。各國運動員將美景、美食、文化以及週到專業的賽事服務,打包成一個名為“溫州印象”的文件夾存儲在心中,並在賽事結束後帶回到各地。很多運動員以及教練員,不僅對溫州的辦賽細節以及美景大加讚賞,更是表示以後有機會一定再來溫州,在這個美麗的城市好好走一走,看一看。

  借勢借力發展體育旅遊、賽事經濟,高標準打造運動之城、賽事之城。溫州緊緊抓住協辦杭州第19屆亞運會為契機,謀劃了100多場國內國際重大體育賽事,不僅進一步激發了全民體育健身熱,更是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流量和效應。各個百姓健身房、公園、廣場,處處可見汗流浹背鍛鍊的人群。而體育比賽帶來的經濟效益也越發明顯。以“溫馬”為例,1.8萬參賽選手直接拉動經濟消費3500萬元以上。

  以賽聚人,以賽營城。賽事能為溫州帶來什麼,答案還在不斷刷新。

  現在亞運會足球,成為那只扇動翅膀的蝴蝶。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戚祥浩 張銀燕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