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要聞 新聞詳情
致敬先鋒,也致敬每一個嘉興人
發佈時間 | 2023-09-27 09:36:12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節點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

  1983年,嘉興撤地建市,翻開了嘉興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2023年,嘉興撤地建市40週年,嘉禾大地經濟社會發展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今明兩天,我們將迎來首屆嘉興人大會系列活動。

  回望波瀾壯闊的40年,有那麼一些人,在嘉興發展變革的歷史長卷中,寫下了屬於自己的華章,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這40年,誰應該被銘記與致敬?他們或是行業翹楚、領域精英,或是先鋒楷模、榜樣人物……他們不僅僅代表自己,更是代表了奮鬥者的人物群像。

  於是,在這座城市40周歲的歷史節點,中共嘉興市委、嘉興市人民政府啟動了嘉興撤地建市“40年·40人”先鋒人物評選活動。

  致敬,時代先鋒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尋找先鋒,致敬先鋒,成為先鋒!“40年·40人”先鋒人物評選活動,便是希望通過選樹褒揚先鋒模範人物,用鮮活的事例講好嘉興故事,充分展現嘉興撤地建市40年來的巨大成就,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全社會見賢思齊,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匯聚高品質發展的磅薄偉力,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嘉興新篇章。

  今年5月,嘉興撤地建市“40年·40人”先鋒人物評選活動正式啟動。

  活動一經推出,就引起了強烈反響。市級媒體還開設了嘉興撤地建市“40年·40人”先鋒人物推薦專欄,讓網友們積極推薦心目中的先鋒人物。

  嘉興廣大幹部群眾積極參與,線上線下、推薦自薦,一位位候選人被推選出來。經過初審、復審、終審、聯審、公示等程式,活動最終評選出40名嘉興撤地建市“40年·40人”先鋒人物。

  40名先鋒人物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有為國爭光、創時代之先河、將畢生精力投身科研的科技工作者;有睿智堅毅、時刻葆有敏銳的危機感、又勇於開拓創新的企業家群體;有保家衛國、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不惜犧牲生命的人民警察;還有孜孜不倦為百姓築起健康防線的白衣天使,辛勤耕耘教育一線的廣大教師……涵蓋經濟、科技、教育、醫療衛生、農業農村、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政法戰線等各行業各領域。

  他們為嘉興4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發揮了突出的示範引領作用,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先進性、示範性。

  致敬,40年40人

  嘉興,一座紅色基因浸潤的城市。100多年前,中國革命的航船從這裡揚帆起航。

  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嘉興走過這40年。回首來時路,首創、奮鬥、奉獻,紅船精神指引著每一個嘉興人前行的方向,其中便包括了嘉興撤地建市“40年·40人”先鋒人物。

  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就如一簇跳躍的火焰,照亮著各行各業的嘉興人。

  他!用一把剪刀剪開城鎮企業改革帷幕。1983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通訊《一個有獨創精神的廠長——步鑫生》。步鑫生火了,海鹽襯衫總廠火了。一夜之間,“步鑫生”成為那個時代改革創新的代名詞,其改革創新精神在推動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發揮了先導作用。

  在這片光亮中,我們看到,從普通檢修工一路晉級為中國核工業集團首席技師的何少華,致力民族工業,填補了國內核級設備特種維修領域的多項空白;我們看到,一筆一畫勾勒小鎮的陳向宏,開創了古鎮傳承保護髮展的烏鎮模式;我們看到,默默堅守23年的社區黨委書記金美鳳,創造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城市社區特點的“西山經驗”……

  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則如一泓奔騰的江水,奔涌向前。

  他!追趕太陽半個世紀,飛越四千里山河成為“南繁人”。“江南水稻育種大王”姚海根紮根嘉禾大地,親手育成近120個水稻品種,把糧食“晶片”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裏,育成品種累計推廣4億多畝。

  擇一事終一生,唯有奮鬥不負這個偉大時代。

  我們看到,張毓強引領中國巨石打破國際技術壟斷,挺起中國民族玻纖工業脊梁;我們看到,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的首任院長周海夢,開創全省院地合作之先河,為嘉興插上“科創之翼”;我們看到,嘉興市圖書館館長沈紅梅,參與推動城鄉一體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讓嘉興成為全國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則如一縷溫暖的春風,拂潤心間。

  她!感受過世界的陰影,但還是面向光明,身處黑暗,卻給別人帶去光亮。從青春到白髮,盲人中醫師朱麗華不僅用一雙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幫助一百多個殘疾人學到自立自強的專業技能,資助一千多個貧困學生。

  在奉獻的路上,從來不乏“嘉”人身影。20年耕耘志願服務,駱葉青用一條96345熱線溫暖一座城;王金良55歲請纓支援屏山,屢次主動延長援川時間,讓茵紅李成為當地百姓的“致富果”;兩度“援非”的“白衣使者”詹嘉樹,從煙雨江南來到黃沙漫天的非洲大陸,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醫生的責任與擔當……

  陳省身、查良鏞(金庸)、顧錫東、王旭烽、余華、查濟民……還有那一個個鐫刻在歷史坐標上的名字,向全國、全世界,樹立了美好的嘉興形象。他們或許祖籍嘉興,或許出生於嘉興,或許生活在嘉興,他們對嘉興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他們都是嘉興人。

  致敬,每一個嘉興人

  四十不惑,明辨不疑。人如此,城亦如是。

  在這片土地漫長的7000年進程中,40年或許短如一瞬,而對於每一個平凡的人來説,40年相當於半生。

  嘉興撤地建市“40年·40人”先鋒人物的評選,從嘉興這40年的時光中,採擷一個個閃閃發光的故事,涌現出一批可敬可愛的嘉興人。在這些閃光的背後,是我們這座城市的蕓蕓眾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也是這個城市的主角。

  今天,我們致敬嘉興撤地建市“40年·40人”先鋒人物,更是在致敬每一個大時代下的嘉興人,致敬我們這個奮進的城市。

  大寫的時代,可愛的人民。城市與人共榮共生,彼此關照、相互溫暖。

  嘉興這座城市,延展著璀璨的底蘊脈絡。7000年文明史、2500年文字記載史、1790餘年建城史,都給嘉興這座城市的發展積澱了底氣與動力,也在無形中涵養著嘉興人。數千年來,傑出的嘉興人引領各自時代風氣之先,在歷史星空中持續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嘉興這座城市,跳動著強勁的發展脈搏。40年,滄海變桑田,高樓平地起,風雨改革路。農業、工業、城市建設、交通、教育、文化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華麗蛻變依靠嘉興人的拼搏與激情,最後也惠及了城市中的每一個人。

  城市的蝶變化為具體數字,工業增加值從1983年的9.37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378.6億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從1983年的507元和376元增加到2022年的72096元和46276元。城市的變化也化為幸福的圖景,“拎馬桶”“筒子樓”尷尬不再,“城中村”全部清零,“斷頭河”全線貫通,“十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逐漸形成……40年來,嘉興的變化裏有每一個人的付出。

  一朵浪花,不能掀起驚濤駭浪,千千萬萬朵浪花,則能匯聚成遼闊大海。我們銘記那些時代的“弄潮兒”,也感恩每一朵向前奔涌的浪花。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們在他們身上,也看到了自己。感謝你的努力與執著,感謝你的熱愛與奔赴,感謝你深深愛著嘉興。40年,流轉的是光陰,傳遞的是熱忱,堅定的是信仰。

  550萬嘉興兒女,有幸參與並見證嘉興撤地建市40週年的榮光,也將一同起勢奔跑,開啟新時代新征程。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記者 黃 燁 楊穎慧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