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台州 新聞詳情 A- A+
椒江這群青年用鏡頭留住那段記憶
發佈時間:2023-12-14 10:42:07    

   “當年,我在戰場上受了重傷,得到及時搶救倖存了下來,我就把生日改為1月18日,紀念戰役勝利、紀念自己重生。”日前,在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口鎮的一間老屋,92歲的胥福年身著軍裝,對著鏡頭講述1955年參與一江山島戰役的故事,聲音格外洪亮。“親眼看著戰友在我身邊一個個倒下……”胥老眼裏閃著淚光,一度哽咽,“不説了,不説這個了。”

  攝製人員陳欣聽到這裡,正在記筆記的手頓了一下,眼睛也濕潤了。這是一江山島戰役老兵口述史系列紀錄片的拍攝現場,圍坐在胥老身邊上的是來自1000多公里外的特殊拍攝團隊——椒江區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這已經是我們拍攝的第4部紀錄片了。”陳欣説。

  一江山島戰役是我軍歷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陸海空聯合渡海登陸作戰。後來,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一江山島登陸戰紀念館等相繼建立。對於這裡的工作人員而言,本職工作是烈士祭掃、烈士紀念建築物建設維護、烈士遺物和史料蒐集陳列編寫等,為何要長途跋涉去拍攝在世的老兵?

  解放一江山島烈士陵園管理中心主任李林青道出了原委。陵園管理中心自成立以來便公開徵集一江山島戰役史料,但戰役已過去很多年,在世的戰士屈指可數,收效甚微。“眼睜睜地看著他們離去,他們身上的歷史存留也被永遠帶走了。總得留下點什麼,讓我們這一輩去弘揚和延續。”於是,2019年,由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成領銜,管理中心的80後、90後自願報名,開始了一項特殊的行動——拍攝參戰老兵口述史紀錄片,“搶救性”記錄歷史親歷者。

  退伍軍人林成負責聯繫老兵較為集中的山東惠民、麗水縉雲等地的退役軍人事務局,對接拍攝人選;80後宣教科科長徐怡已在管理中心工作14年之久,對老兵的情況最為熟悉,由她擔任製片人,負責策劃、安排行程;96年出生的陳欣擔任後勤,負責現場記錄,對接影視製作公司……

  因為經費有限,他們不斷壓縮轉場的時間。有時很“摳門”,火車、汽車、租車跨省連軸轉;有時又很“奢侈”,為了一個一秒鐘的鏡頭,頂著重慶的高溫烈日翻山越嶺2個小時……3個月時間,他們製作完成了第一部老兵口述史《英雄之歌》,在一江山島戰役勝利65週年之際首映。沒想到,一推出就引起強烈反響。

  這一來,更堅定了他們追隨老兵的腳步。5年間,他們走過十多個省、市,拍攝了84位老兵,後續推出了老兵口述史《戰友情》《豐碑》等作品。

  那天,在胥老家結束拍攝時已是傍晚,本趕著去下一場,徐怡卻提議道:“我們一起提前給胥老過個生日!”第二天一大早,他們特地訂了蛋糕,開了一個半小時的車又跑到胥老家,為他唱起了生日歌:“胥老,1月18日對我們而言也很特殊,無法在當天陪伴您,就給您提前過。”

  “祖國沒有忘記我們這一幫老兵。”胥福年喃喃道。沒想到小小的一個舉動,竟能讓老兵收穫被惦記的感覺,這讓這群年輕人深受觸動。5年來,還有許多動人的畫面清晰地刻印在他們的腦海裏。老兵馬治安使出全身力氣對著鏡頭敬了個不再標準但堅定的軍禮;軍旅畫家彭彬畫了無數幅硝煙中作戰的場景,被問及想對老戰友説些什麼,沉吟之後,回了一句“不容易”。這背後,也許是作戰的不容易、勝利的不容易、犧牲的不容易,也有活到這個歲數的不容易……

  老兵口述史在一江山島登陸戰紀念館內迴圈播放。每每看到參觀者因此多駐留一分鐘,李林青就覺得自己的工作十分值得。但望著案頭的影像資料越來越多,她又懊惱起來:“計劃還是開始得太晚了,早個20年就好了,就會有更多的歷史被記錄,更多的故事被挖掘。”他們陸續將拍攝完成的紀錄片製作成禮物,寄給老兵。遺憾的是,有時片子還沒寄出,就接到了老兵去世的消息。“但只要還有一個老兵在,我們就一直拍下去,只為永不忘卻。”徐怡堅定地説。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見習記者 張熙錦 記者 金晨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