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紹興 新聞詳情 A- A+
紹興:十年之功 破立之間謀蝶變
發佈時間:2023-12-14 10:42:44    

   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古跡人文……有著2500年曆史的紹興,如今持續放大經濟區位、山水資源、人文景觀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品質、中國氣派、江南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古而不老、陳而不舊的紹興,以一場長達十年的行動,弘揚“膽劍精神”,奏響時代強音。

  十年前,一場旨在拆除違法建築、清除發展阻礙、重塑城鄉環境、提升發展品質,打造全域美麗大花園的“三改一拆”行動在越州大地打響。

  十年來,紹興市奮發有為,主動作為,真抓實幹、強勢推進,拆出發展空間,改出美麗環境,真正還空間於人民、還公共配套服務於社會。

  改革攻堅,不破不立;十年深耕,玉汝于成。目前,紹興市103個鄉鎮(街道)均創建成為“無違建鄉鎮(街道)”,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無違建縣(市、區)”全覆蓋,諸暨市、嵊州市、上虞區、柯橋區、越城區創成無違建縣(市、區)。在2022年度省“無違建”創建活動中,越城區、嵊州市、新昌縣均進入全省90個縣(市、區)的前20名,獲得當年度“無違建”創先爭優示範縣(市、區)省級榮譽稱號。

  拓空間 促轉型 重構發展格局

  有形的拆違,彰顯無形的力量。凝聚合力,重塑發展格局,紹興市展現了勇闖中國式現代化市域實踐新路子的挺膺擔當之姿,激揚高品質發展澎湃動力。

  決定發展上限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格局。紹興市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寬視野來審視謀劃,“拆”出發展新空間。該市以法律法規為依據,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完善出臺一批違建處置政策,大力推進企業違建處置工作。例如,紹興市制定相關指導意見,以違法建築防控工作科學化、常態化、精準化為導向,整合工作力量,加強源頭管控,推動工作從被動拆違向自覺控違轉變;諸暨市制定“無違建”創建若干政策補充意見,對合法用地上的企業存量違建按“拆除、補辦、暫緩、不予處置”進行分類處置、精準施策;嵊州市出臺相關文件,從源頭上為企業違建“清零”提供政策支援。

  紹興市以“三改一拆”為破題之舉,積極推動廠房改造空間重塑,“騰籠換鳥”助力産業轉型升級,激發産業發展新動能,激活産業助共富造血能力。

  一塊塊“硬骨頭”被啃下,一處處新空間正激活。

  紹興市因地制宜分類處置,對企業違建整治採取拆除、補辦、沒收相結合的分類處置方式。對佔用耕地、影響消防安全、存在品質安全問題、影響規劃實施的企業違建堅決予以拆除;對合法土地上的存量違建,以補辦促拆違,在拆除企業內其餘違建的前提下,經消防、規劃、建設等部門聯合勘察認定後,再予以補辦相關手續;對於土地違法的建築,依法依規予以沒收後重新掛牌出讓,解決了一大批歷史遺留的裁執分離案件。

  以東盛慧谷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這個省級拆改示範典型項目為例,柯橋區通過對高耗低效的企業進行整體騰退、兼併重組、搬遷入園、改造提升,有效盤活存量低效用地、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東盛慧谷地塊原有建築廠房面積4.86萬平方米(其中違建面積1.36萬平方米),通過整體拆除、搬遷集聚後,項目節約用地50.67畝,容積率從0.5升至2.8,為騰籠換鳥、轉型升級騰出空間。

  破解發展難題,創造發展空間,厚植發展動力。柯橋區還探索新型産業用地(M0)試點,落實相關優惠政策,通過創新“産業鏈+創新空間+人引項目”體系,建設集眾創、孵化等功能于一體的新興産業集聚地,為企業提供創新創業要素賦能。目前東盛慧谷園區已簽約入駐新材料、生物制藥、醫療服務等新興産業項目42個,2022年園區入駐企業實現銷售額超5億元,經濟效益名列全市民營産業園區第一,實現人才、企業和地方發展共贏。

  智管控 除隱患 強化精準治理

  在智慧化的大數據時代,違建治理也在與時俱進,數字賦能讓“智”治有方。

  紹興市依託浙江省違法建築治理應用場景,建立違法建築“一樓一檔、一戶一檔、一企一檔”等電子臺賬資料,通過大數據分析更加科學、準確地評估全市違法建築治理水準,找出問題短板加以提升。同時,加快違法建築處置進度,對存在安全隱患的違法建築確保發現一起處置一起,進一步減少全年存量違法建築總數。

  運用技術手段嚴控新增。紹興市利用無人機航測、第三方巡查、衛星圖斑對比等技術手段發現新增違建,在節假日期間加強無人機航拍和第三方人工採集,防止利用節假日搶建、偷建違法建築,實時監控區域內新增違建,對新增違法建築採取“零容忍”態度。

  強化全面巡查管控力度。紹興市建立三級網格化管理體制。通過加強網格員日常巡查力度,按照完整的閉環處置流程,形成全面的違建巡查處置工作臺賬。加強春節、國慶等長假期間對違建的動態巡查,重點對城中村改造區、城鄉接合部和交通主幹道等地段進行精準化巡查,確保節假日違建“零”新增。

  全市各地因地制宜、推陳創新,特色亮點工作頻現:

  諸暨市探索住宅小區違建管控“一區一策”實施辦法,促使農村基層治理經驗向城市社區治理延伸,通過加強對住宅小區業委會或物業單位進行引導,統一裝修公約,實現鄰里共建防違建;新昌縣深度結合數字化改革,打造全景巡查、地視聯動、動態監管、智慧預警、流程貫通、閉環管理的智慧控違平臺,通過“人防+技防”模式,提高違法建築處置效率,形成“天、地、空”全方位的防違治違體系。

  優環境 惠民生 煥新城鄉風貌

  破立之間創新城,“三改一拆”惠民生。

  “三改一拆”,是拆也是建,是破更是立。它重視的是民生福祉,重塑的是城鄉形象,重構的是全域特色風貌。

  故街舊巷的煥新,文化地標的構建,老舊小區的改造……紹興市“全局式”統籌持續推進拆改及拆後利用工作,努力做到拆違改建既要讓百姓滿意,也和其他配套工程有機結合,發揮“1+1>2”疊加效應。

  紹興市把拆后土地利用與周邊地塊整體開發、美麗城鎮建設、公共設施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做好項目引進、復綠復墾、公共設施完善等工作,以高標準、高品質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鄉風貌,讓江南風、國際范、紹興味交相輝映。

  溫潤秀美的江南水鄉、氣韻芬芳的千年酒都,這是紹興鮮明的文化印記。紹興老酒出東浦,東浦十里聞酒香。穿過歷史煙雲,在欸乃櫓聲裏,于醇厚酒香中,東浦走過了1600餘年時光。越城區東浦街道通過“居民置換、統一開發”的建設模式,徵收老舊房屋,修舊如舊,拆除違法建築約2.77萬平方米,建設“醉在酒香裏”的黃酒小鎮,同步配備拆後公共基礎設施,融入文化元素,煥發酒鄉風情。

  參差不齊的青石板、四通八達的古巷——上虞區豐惠鎮東西大街有著豐厚的文化積澱和璀璨的人文特色。因此,上虞區對豐惠老街老房保留歷史風貌進行改造。其環境綜合整治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建築立面改造,而是在深度挖掘老街歷史文脈的基礎上,在系統的基礎設施、公告服務設施和居住環境綜合整治的前提下,做好危舊房屋、文化景點“修舊如舊”,重新煥發古商街風貌。

  新昌縣的康樂廣場,總用地面積近5萬平方米,現在有劇院、特色文化街區及地下停車場。廣場所在地原先環境臟亂差,房屋建造密集,存在消防等各類安全隱患。為改變城市面貌,改善人居環境,2017年新昌縣實施舊城改造,是新昌城區有史以來涉及徵遷戶數最多、體量最大的建設項目,但相關部門用極高的效率,20天內100%完成了居民房屋徵收簽約工作。2021年,康樂廣場建成。該廣場自北向南由廣場主入口、縣城地雕、音樂噴泉、文化柱、浮雕文化墻等組成,廣場裏的尹桂芳大劇院可容納1200人觀看演出。如今,康樂廣場不僅成為展現新昌文化風貌的新地標之一,而且豐富了當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生活品質。

  精彩蝶變,十年回眸。“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眾志成城,“不為困難找理由,只為成功想辦法”的韌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氣概……這些拆改精神,與“膽劍精神”息息相關,如今已積澱為紹興發展的精神財富。

  行穩致遠,久久為功。紹興市“三改一拆”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拆’不是目的,而是要以‘拆’為載體,最終將建築規範化、土地高效化,確保拆有所得、拆有所用,努力做到‘拆一處、清一處、亮一處’,持續提升城鄉面貌,彰顯城市品質,增進民生福祉。我們要以‘拓空間、促轉型、除隱患、優環境、惠民生’的目標,努力實現高水準建設、高品質發展,推進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奮力譜寫新時代的’膽劍篇’。”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周 靜 金耀東 王佳琴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