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台州 新聞詳情 A- A+
講課不走尋常路,教學視頻播放量破千萬,臨海90後語文老師朱林鵬
發佈時間:2023-12-08 10:53:20    

   深秋的一天,浙江省臨海市回浦中學,高二16班的語文課即將開始,但教室裏卻空無一人。

  “同學們,秋意正濃。我們最近學了許多關於秋天的詩歌,這節語文課我們來到操場上,試著身處其中感受一二。”朱林鵬是該中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今年29歲,高個圓臉,架著黑框眼鏡,聲音軟糯,自帶書卷氣,人稱鵬哥。

  從教8年間,他榮獲浙江省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運用創新大賽二等獎、臨海市優質課一等獎、臨海市教學大比武一等獎、臨海市優秀教師等榮譽。

  他也是網路上被17萬粉絲津津樂道的教學博主。他用賬號“教書瑣記”在視頻網站上發佈了87條教學實錄以及班級趣味日常,收穫了近1125萬次的播放量,不少網友評論:“在他的課堂切身感受到了語文之美。”

  教學總挑“空白處”

  這天上午,學生們圍坐在草坪上,品嘗著老師準備的涌泉蜜橘,開始了一場秋天詩詞“飛花令”。氣氛熱了,朱林鵬引出了課題——姚鼐的《登泰山記》。

  “如果你是作者,此刻會是什麼心境?”提問一齣,學生支支吾吾接不上話。有個男生大膽地舉手:“老師,我不知道,因為這篇遊記的每個字詞,都沒情感表達。”

  “你説的沒錯,我們不妨學著從字裏行間的空白處,讀懂語文。”朱林鵬將作者生平娓娓道來。得知這篇遊記寫在作者辭官後,學生們突然恍然大悟。“這不僅僅是登泰山,是為自己的選擇求個答案。”男生又一次熱烈回應。師生們似乎跨越兩百多年,與作者開始了一場靈魂碰撞。

  這個男生叫厲正,曾經最不喜歡上語文課,現在態度180度大轉變。“記者姐姐,我要糾正你一個錯誤,我不是喜歡語文課,只是喜歡鵬哥上的語文課。能暢所欲言,改變了我覺得語文很無聊的刻板印象!”

  看到我們到訪,同學一股腦兒簇擁過來,爭著“告白”他們的鵬哥,人氣可見一斑。“你們為什麼叫他鵬哥?”“鵬哥上課會用我們愛玩的遊戲、歌曲開場,平時也愛跟我們一起打球,比起老師更像哥哥。”

  “上學期問卷調查,朱老師學生滿意度100%。”回浦中學的語文備課組組長鄭超也用“人氣教師”形容朱林鵬。

  朱林鵬成長于臨海,因為享受“教會別人的成就感”,他便報考了師範專業,2016年,他回到家鄉的回浦中學任教。“萌新”教師還沒來得及在教學上“大展身手”,“擰巴感”就來了:語文這門課的投入與分數提升有時不成正比,有的學生就不願意投入精力。

  如何上一堂學生真正需要的語文課?朱林鵬嘗試著從孫紹振、王榮生等知名語文教育專家的理論著作中尋找答案。其中,“文本細讀”這一理念對他影響很大。“語文要教會學生從字裏行間的空白處,讀出背後的隱性資訊。”

  初次體驗戶外課堂的我們,著實感受了一把“空白處”的魅力。但朱林鵬卻並不滿意:從沒上過一節沒有遺憾的課程。“比如經典散文《荷塘月色》,直到上到第3遍我才找到突破口,之前只注重文章的語言表達,後來把重心轉移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即那份難得獨處的自由心境。”同時他也讓大家自行判斷:大家都認為優美的語言,你認同嗎?底下有人點頭,有人搖頭。“讀語文其實就是在讀我們自己,這才是語文課該有的樣子!”朱林鵬説。

  在他的課堂上,學生無需一味接受,也可以大膽説“不”。因為學生的認可,讓朱林鵬也變得更大膽起來,將一節課“割裂”開,一半是追求成績,講應試技巧,一半是單純為了語文,在課堂上自由地與文本建立共鳴。他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一節課要麼有趣、要麼有情、要麼有料,能達到其中一個,就算是成功了。

  “別人家老師”也有AB面

  除了語文課,更讓學生期待的,是班主任朱林鵬一週一節的班會課。有一次,朱林鵬抱著一沓紙走進了教室。一攤開,是畫著格子的作文紙,“這堂課,寫作文。”底下先是譁然一片,很快又淡定起來:“老師,以你的風格,肯定不會。”

  等待他們的,是一個特殊的作業。朱林鵬讓大家在紙上或寫或畫下未來的理想生活。自己則在陽臺上選了一個機位,舉著相機,讓大家挨個舉著“理想”,拍個人特寫照。有人揚言要進福布斯排行榜第一名,有人寫下心儀的大學,也有人只想追求快樂!課後,他又把照片列印出來貼在教室,名為“16班的理想生活”。

  這樣別出心裁的作業並不是第一回。在上完《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後,他佈置了一個選做作業——以他人視角給自己寫一份悼詞。批改時,朱林鵬有無數個瞬間被孩子們觸動。一位平時大大咧咧的男生寫道:“你懷揣熱忱當上小職員,你很難過吧,可闖出這條直流的人,又有多少?”原來他的內心如此柔軟細膩。也有女生寫道:“葬禮一定得是個歡樂熱鬧的慶典!這是她離經叛道的小願望。”

  課程也經學生允許,被他用“教書瑣記”這一賬號分享在網路上,頓時爆火,還收穫了一波“網際網路學生”,在底下催更。

  用朱林鵬的話説,拍特寫,是為了啟發他們追逐理想生活,同時定格一張張青春永駐的畫面。寫悼詞,是讓他們熟悉悼詞的寫作結構,更想通過死亡教育課引導學生敬畏生命。其實,朱林鵬想要呈現的課堂既是文學課、寫作課,也是思維課、哲學課,他希望這些課程像一顆種子,能激發學生的無限可能。

  但眼前這個聲音軟軟糯糯、情緒穩定的老師也有一次急眼的時候。得知一位同學人際交往陷入困境,甚至被孤立,他在同學中了解了一圈,鄭重其事地召開了班會。“比起成績,我更在意大家的品性、班級的和諧,語文有育人的作用,不僅要與課文裏的人物共情,更要與身邊的人共情。”嚴辭厲色地一頓持續輸出,把語文課代表朱樂祺也鎮住了:“原來朱老師也有嚴肅的一面,發起火來令人瑟瑟發抖。”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

  除了“泡”在學校的時光,朱林鵬也有許多愛好,愛看脫口秀、打籃球、打遊戲,但他並不“專心”。

  看脫口秀時,他也能聯想到課堂的節奏:笑點不能太密也不能太少,語文課的幹貨也要慢慢給,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回浦男籃“一波三折”問鼎全國冠軍之時,轉天他就與學生一同探究“如何講好一個扣人心弦的生動故事”。“語文的外延就是生活,只要你留意,就會發現生活之中處處是語文。”這是朱林鵬常挂嘴邊的話。

  在朱林鵬的辦公桌前,放著運動相機和數位相機等裝備,機身斑駁,也算是他的老夥計了,早在朱林鵬在高考那天,他就拍攝下自己到校離校的場景,用鏡頭記錄一場告別,工作以後,他嘗試著拍攝課堂教學視頻,發佈到網路平臺。

  “一開始是為了記錄自己的成長,獲得關注後,還有很多同行一起溝通交流,這也督促我更加用心地備課。”看到一條評論區留言説:“朱老師真的太有心了,我也要學你開一場不一樣的主題班會。”這也讓朱林鵬下了持續更新的決定:這些視頻也是為了更好地記住來時的路。

  一天,他上傳視頻後參加了網站的一個活動,因為點擊量進入前八,意外收到了網站的1800元獎勵。他第一時間衝進教室和大家商量,用這筆錢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最終,他將其中一半兌換成手辦周邊、學業禦守、文具等,獎勵給同學,另一半則捐贈給了鄉村支教事業。而網友如同追劇般追更,直呼:這個老師格局打開了!

  執教過程中,看著一批批學生畢業,他又思考著,教師不應是渡船老闆,送走學生,自己卻停滯不前。朱林鵬笑稱,自己正在經歷與語文的“七年之癢”。“已經歷過兩場高考,教學敏感性在下降,還伴有絲絲倦怠感。”他一心求變:逼自己走出舒適區,不斷打破、更新、重建。但不變的是教學初衷:“我希望大家即使以後不學語文了,也能繼續用語文的眼光來看待一切。”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見習記者 張熙錦 記者 金晨 市委報道組 盧靖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