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江河見證一個時代。錢塘江流淌此間,激起生生不息的城市活力;綠水青山間,釋放出源源不斷的經濟動能。
擁抱時代,奮勇向前,常山經濟開發區在實踐與創造中奮力推進高品質發展。今年以來,常山經濟開發區更是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1月至9月實現規上工業總産值129.4億元,同比增長11.6%,佔全縣總量的86.3%;1月至9月共計招引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7個;有效盤活低效工業用地1208畝;生態園區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指標持續穩定下降,治理成效明顯;推動數字化改革,智慧園區提質升級……
向更高處邁進,譜寫嶄新華章。接下來,常山經濟開發區將進一步集聚優勢資源,強化要素保障,抓實抓好園區平臺能級提升和畝均效益突破,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為常山縣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園區航拍
質
奏響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進行曲
作為該縣項目建設的“主力軍”,産業轉型升級的“主陣地”,工業高品質發展的“主戰場”,常山經濟開發區始終不忘初心,開拓創新,助力經濟高品質發展。
自2020年11月以來,經開區持續深化整合提升工作,增加特色生態産業平臺、生態園區等重點建設區塊,形成了規劃面積6.56平方公里的“康養時尚+半導體新材”産業的新都片區;規劃面積9.82平方公里的“紙基新材+高端裝備産業”的輝埠片區;規劃面積7.47平方公里的“高端製造+小微引領+現代物流”金川片區;規劃面積1.46平方公里的化工新材料的生態園區,4個區塊齊頭並進、奮力發展。
今年以來,常山經濟開發區工業經濟逆勢增長,1月至9月實現規上工業總産值129.4億元,同比增長11.6%,佔全縣總量的86.3%;固定資産投資持續向好,1月至9月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4.4億元,其中製造業投資15.4億元,同比增長31.2%;常山—慈溪山海協作産業園項目建設有序推進,累計開發土地4.7平方公里,入駐企業共107家。這是常山、慈溪兩地攜手譜寫山海協作新篇章、開啟共同富裕新征程的生動實踐。2021年,該産業園榮獲省級工業類産業園一等獎。
招商引資,是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更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後勁所在。常山經濟開發區牢牢抓住項目招引、投資出數、企業培育等關鍵環節,為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優質項目不斷在這裡“安家落戶”,為開發區加快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今年以來,開發區共招引落地億元以上項目17個,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1個,20億—50億元項目1個,10億—20億元項目1個。斯凱孚二期、耐實軸承、新楓新材料、大和三期、小喬二期等一批重點項目成功簽約並順利開工,君屹電子、科銘電器、蒂菱電梯等一批10億元級及以下項目在談或完成洽談。
2021年以來,常山經濟開發區紮實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堅定實施“騰籠換鳥”行動,積極開展提質轉型攻堅行動,持續整治低效工業用地,土地承載力、利用率有效提高;累計推進提質轉型企業161家,其中宗地企業69家、租賃企業92家,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收購搬遷企業60家,預計可盤整土地1500余畝,為新項目的落地強化了土地要素保障。
為了優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常山經濟開發區積極兌現助企紓困政策,按照“能早及早、能多則多、能快則快”原則,已向園區企業兌付政策金額超億元,全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柚香谷
智
吹起數字化改革的衝鋒號
土壤(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打井取樣
一塊大屏,一覽園區邊邊角角;一點按鈕,重點監管部位展現無遺。這是常山經濟開發區智慧化管理的生動實踐。
目前,常山經濟開發區擁有500多家工業企業,既承擔著企業安全環保的屬地監管責任,又要繪製整體發展藍圖,因此既需要具備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應對能力,又需要及時抓取企業基本經濟數據、分析工業經濟運作情況,以便為將來的決策佈局提供數據支撐。而傳統的人工記錄數據或人工巡查等方式效率低下,已不再適應當前的需求,因此,開發區數字化改革刻不容緩。
2020年9月,常山經濟開發區正式啟動智慧園區建設,其歷時兩年研發的智慧園區智慧系統現已上線運作。該系統依託智慧園區指揮調度中心,整合園區安全生産、生態保護、應急救援、企業經濟數據採集以及園區智慧化辦公等資訊,實現數據共用,實時掌握開發區內各園區入駐企業的動態情況,實現統一領導、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服務,解決管理痛點,讓園區管理更高效、科學、安全。
智慧園區智慧系統涵蓋危化品車輛管理功能,可以對危化品車輛的入園預約登記、發卡定位、出園管控實行全過程監管,識別危化品運輸車輛超速、違停、不按車道不按時段通行等不安全行為。與此同時,系統接入園區企業的危化品倉庫,能實時監管企業的重大危險源和危險工藝,實現安全風險事項的預判預警功能。此外,系統還接入了自然災害預警模組,同步匹配提醒資訊即時發送,實現了自然災害預判報警功能。
作為智慧園區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去年11月起,常山經濟開發區開始啟用無人機巡檢,發揮全程立體感知、智慧監控識別、高空無死角巡查功能,將發現的問題通過網際網路傳送並呈現在指揮室的大屏上,提高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和精準治理的效率與水準。截至2022年9月30日,常山經濟開發區的4個片區無人機累計巡檢1263次,飛行6412千米,發現解決問題4144個,完成全景圖190個,相對人工巡檢效率提升90%。
治
走出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守住綠水青山,擁抱金山銀山。常山經濟開發區始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算好一本生態賬,高標準抓好問題整改,全方位開展環保設施提升,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自2020年10月以來,針對常山經濟開發區生態園區的地下水污染問題,開發區堅持高標準、高要求,堅決打好園區地下水污染整治攻堅戰。
對原有的地埋式管道輸送生産廢水易發生破損、滲漏問題,常山經濟開發區進行拉網式、全方位的排查整改,清理雨污管道近1000米,修復管道2000多米,消除可疑污染點9處,幫助企業整改問題450余個,全面完成生態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生態園區歷史遺留環境問題得以徹底治理,順利通過省級評估。
雨污分流是治理地下水污染工作中截流控污環節的關鍵措施,可以控制污染物排放入河量。常山經濟開發區根據地下水走向,結合地勢特點,將生態園區內的截流井從3座新增至99座,建設長258米、平均深度13.3米的止水帷幕攔截,全面截流、抽提至污水處理廠處理,並建立可滲透反應墻,讓未被完全抽提的地下水在此反應、過濾,消除污染因子,實現達標外排。
園區內被污染的土壤,就像是病人身上的病灶點,為徹底清除“病灶”,常山經濟開發區將排查出的9個濃度相對較高點位的污染土進行開挖清運。在地下水治理的過程中,園區也採用精準對症、個性“送藥”的方法,建設18口注藥井,實現污染物現場消解。此外,常山經濟開發區在生態園區的公共區域建設47個抽提井,抽提污染地下水並將其輸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目前日均抽提處理地下污水800噸左右。
經過治理,生態園區地下水主要污染物指標持續穩定下降,治理成效明顯。2022年1月至8月,生態園區下游的常山江斷面水質實際監測30周,保持二類水出境100%,其中一類水出境11周,佔比36.7%,同比上升8.6%,水質保持穩定。
青山“常”在,綠水“常”流。如今的常山經濟開發區,一手抓産業發展,一手抓生態建設,在高品質發展的“快車道”上鉚足動力,大步向前。
智慧監管系統
生態工業園區綠地
(圖片由常山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提供)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徐玲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