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山夾一水,眾壑鬧飛流”,數十條山中溪澗迤邐而來,併入甌江支流。這是一方綠意盎然的生態之地,也是一方朝氣充盈的奮進熱土。
項目推進提速年、招商引資提質年、營商環境提升年,制定20個三年行動子方案,形成79項重點舉措、63個重點項目、64項標誌性成果“三張清單”……回顧2023年麗水景寧的發展進程,積厚成勢、激人奮進。
過去一年,景寧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力推動縣域空間優化、公共服務高效供給、生態産業加快發展,全力以赴抓項目、夯基礎、強産業,打造了一批具有景寧辨識度、讓群眾有感、可示範推廣的標誌性成果。
産業興縣 實現發展“加速度”
龍年開工第一天,景寧國控集團惠明貿易公司生産車間的茶葉包裝流水線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稱重、裝袋、封裝,各道工序有條不紊,30多個工人正全力以赴為前階段通過阿裏集團“芭芭農場”銷售的3萬份惠明茶訂單備貨。
惠明貿易公司承接的新春“開門紅”訂單銷售額近90萬元,惠及全縣40余戶茶農,帶動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景寧光法家庭農場負責人雷丹説:“我家兩代人都是茶農,以往最愁的就是茶葉銷路。現在本地國企向我們下訂單幫我們解決了銷售難題,讓我們對惠明茶産業更有信心了。今年我要加大茶葉種植和生産規模,跟上市場的節奏。”
從“茶葉”到“茶業”,于景寧而言,打好“特色牌”,才能拓寬致富路。作為景寧“一縣一策”引導下的農業主導産業,景寧充分發揮生態和民族資源優勢,聚焦打造年産值10億元的惠明茶全産業鏈,整合4.5億元資金建設惠明茶文化園區,其中投資3.5億元的年産3000噸惠明茶項目拔地而起;“惠明”系列19件商標收歸國有,惠明茶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示範區獲批籌建,榮獲國際名茶評比金獎、“全國十大名茶”等國內外10余個獎項,打響“惠明”區域公共品牌。
數據顯示,2023年全縣茶葉産值6.74億元,茶園“畝均效益”從7131元提高至9035元,均同比增長近3成,為歷年之最。
今年春節,景寧各景區景點迎來旅遊熱潮,秀美的自然景觀、獨特的畬族文化給遊客留下深刻印象。
2023年,景寧實施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工程,逐步形成“産城融合、人城融合、景城融合、村景融合”的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創成麗水市唯一的5A級景區城,首次躋身全國縣域旅遊綜合實力百強縣,助力景寧走好山區縣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工業興則百業興,工業強則景寧強。近年來,景寧堅定生態工業主攻方向,健全産業發展、創新主體培育、全力促消費穩外貿強電商,不斷提升企業服務管理水準,堅定不移以生態工業高品質發展賦能山區縣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出臺了《生態工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關於生態工業振興發展的十八條意見(試行)》《關於加強科技創新引領高品質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所有激勵政策,分類扶持現有産業,靶向支援關鍵新興産業,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和明確的目標任務推動生態工業崛起。
如今,景寧的工業大有可為。縣域內,作為生態工業培育三年行動的標誌性工程,總投資約21.1億元的景寧特色産業平臺一期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一個兼具産業發展示範、平臺發展試驗、總部經濟集聚創新等五大功能的生態工業主平臺和民族地區産城融合示範區的新景雛形漸顯,工業空間拓展、産業升級騰飛有了全新載體;縣域外,“麗景園”這塊4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在日復一日生長,找尋到了前行的方向——發展以上海飛科項目為龍頭的電工電氣産業鏈,以及作為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大主導産業的承載地。
2023年,景寧規上工業産值增速27.8%、新興産業增加值增速38.1%、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速42.7%、出口交貨值增速33.1%、工業投資增速139%、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産業製造業增加值增速達51.9%,六項主要工業經濟指標均為麗水市第一。
生態工業發展的大幕已經拉開,在這個春天,景寧將鼓起綠色發展的風帆,聚力走好山區縣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
招大引強 做強産業“新引擎”
在剛剛召開的麗水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暨“雙招雙引”戰略性先導工程推進會上,景寧榮獲2023年度招商引資工作先進集體和2023年度招商引資工作團隊特別貢獻獎。
堅定山區也能發展工業的決心,景寧把招商引資作為産業振興的重要出路,引育竹木加工、精密製造、畬醫藥三大主導産業。過去一年,景寧全年招引億元以上大項目12個,總投資157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3個——富樂德半導體項目、五養堂中國畬藥谷、天卓智慧斷路器項目,與麗水經開區聯合招引落地的總投資120億元富樂德半導體産業項目係麗水市第2個百億級製造業項目。
人才,也是山區縣推動共同富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要素。為此,景寧推出“所有”惠青政策,廣聚青年人才,全年新增高校畢業生4421名,累計新增技能人才3003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616人,建成省級博士後工作站2家,實現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零的突破。
一組組數據是景寧2023年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長足進步的生動注腳。過去一年,全縣上下全力實施“雙招雙引”戰略性先導工程,聚焦招大引強,突出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同向發力,錨定産業鏈招引方向,精準開展“雙招雙引”工作,用招商引資激活縣域發展的“一池春水”,書寫高品質發展的絢麗篇章。
在景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施工現場,機器轟鳴,施工車輛來回穿行,工人們在導流泄放洞內進行基礎清理工作。春節期間,為了搶抓工程進度,項目施工方安排了220名工作人員堅守崗位,全力以赴加快項目建設。
景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是景寧歷史上最大的單體項目,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40萬千瓦,總投資92億元,設計年發電量14億千瓦時,也是支撐景寧拓寬“兩山”轉化通道、走好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的關鍵性項目。景寧抽水蓄能電站EPC總承包項目部常務經理彭武平介紹説:“目前主廠房和主變洞的首層開挖已經全部完成,導流洞整體開挖還剩餘100米,計劃在三月底全部開挖完成,達到過流的條件。”
抽蓄項目是景寧“大抓招引、大幹項目”的縮影。從正月初八開始,在638國道九龍至紅星段改建工程項目現場,景致勘測公司技術人員正開展徵地測量工作,全力助推項目進程。截至2月18日,景寧國控集團在建的托育養老一體化、浙江景寧民族雙創中心、城南C-01地塊“惠風春語小區”、景寧再生資源分揀中心等所有重點項目全面復工。
“景寧好比風雨中茁壯成長的一棵大樹,項目就是根和莖,招引來的是陽光雨露,營商環境是土壤和養分,都要為産業這個強身健體的關鍵服務。”在景寧縣委主要負責人看來,面對規上工業規模小、增速低的短板,景寧只有奮起直追,精心培育企業,才能推動生態工業逆勢前行。
過去一年,景寧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發展“生命線”,全力克服重大項目接續不足、投資高位運作等多重壓力,推動固定資産投資平穩增長,其中民間投資增長 13.4%,為麗水市第一;年産3000噸惠明茶産業項目等8個項目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開工建設民族雙創中心、雙港水庫及供水工程等13個億元以上項目……在畬鄉項目建設全景圖上,一個個項目正加快落子,全盤謀項目、全力爭項目、全速推項目,成為畬鄉大地的奮鬥主基調。
民生改革 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過去一年,景寧通過堅持“小切口”改善“大民生”,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優質化均等化水準,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擦亮高品質發展的民生底色,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景寧特色的實現共同富裕之路。
2023年初,隨著一輛輛中巴車駛入景寧紅星小學,一批新同學正式前來報到。這批“新成員”分別來自景寧毛垟、大均、鄭坑、鸕鶿等四所鄉校,共有70名學生。同天下午,還有33個山區孩子分到了景寧鶴溪小學,4名學生前往澄照學校就讀。
107名孩子走出大山,這源於景寧的一場改革——鄉鎮小規模學校優化調整。
景寧位於浙南山區,小規模學校遍佈。為了讓山區孩子在“家門口”讀好書,2022年,景寧在全省率先開展鄉鎮小規模學校優化調整,探路山區縣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繪製鄉村教育“一張圖”、織好教育保障“一張網”、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實施“一校一策”“一生一案”“一事一議”,持續優化鄉鎮學校佈局,讓鄉村孩子共用優質教育資源,這也是落實浙江省《支援景寧畬族自治縣走山區縣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實施方案》的一項重要舉措。
結合人口分佈、交通狀況和未來發展情況,截至目前,景寧已完成標溪、景南、大地等8所小規模學校的優化調整,推動鄉鎮生均經費從9.9萬元下降至2.1萬元,實現全縣97.5%的中小學生在縣城就讀。
為破解因居住分散導致醫療資源難覆蓋的問題,近年來,景寧以“1+4+N+X”固定加流動的方式築牢基層服務網底,將全縣原21個“散而小”的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片區化管理改革,形成以1家縣人民醫院為龍頭,4個片區中心院區為樞紐,N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1+4+N”醫療衛生機構服務體系。同時,配置集心電、B超、血常規等儀器設備的巡迴診療車4輛,實現就醫、檢查、取藥、醫保報銷、遠端會診等“一車通辦”,每月兩次對73個無醫療機構的行政村開展巡迴診療服務。出臺60歲以上老年人“兩慢病”免費用藥政策,在21個鄉鎮衛生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的“雲診室”平臺,結合“智慧流動醫院”和常態化線上接診機制,打造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服務體系。並同步推進養老服務“愛心卡”、兒童之家、普惠托育等省級改革試點,構建起符合山區縣實際的養老服務和留守兒童關愛體系,讓畬鄉人民看病就醫滿意度不斷提高,衛生健康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奮楫揚帆正當時。步入2024年,景寧再次邁出在高品質發展中推進共同富裕的堅實步伐,全縣上下將錨定目標、鉚足幹勁、接續發力、加油加速,圍繞山區縣高品質發展共同富裕樣板縣創建,描繪出一幅幅民族團結、民生改善、高品質綠色發展的新圖景。
站在新的起點上,景寧的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令人期待,這個春天對於每個景寧人來説,意味著“忙碌”,更意味著“希望”。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葉子 徐麗雅 雷沈英 李俊新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