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上午,浙江省奶牛遺傳改良與乳品質研究重點實驗室在泰順飛地、位於溫州市鹿城區的鹿泰總部科創園正式啟用。從開工至今18個月,實驗團隊已成功培育出生遺傳改良胚胎牛1000頭,這也意味著奶牛“浙産良種”開始擴繁推廣。
這些帶著耐濕熱、高擴繁、長奶期基因的胚胎,緣起浙南邊陲的雲嵐牧場。2015年以來,浙江一鳴食品有限公司在泰順柳峰鄉投建雲嵐牧場,攜手當地七村鉚足牛勁,一路奏響科技牧歌,牽出一條以“奶牛、牛奶、牧場、胚胎”為核心的企農融合路,帶動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19萬元增至107萬元,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從14130元增至30125元。如今,這頭奶牛帶著“浙産晶片”,從浙江逐步走向江蘇、山西、內蒙古等地。
山鄉如何結緣牛項目,網紅牛IP怎麼養成,富有科技味的奶牛怎樣牽引更多人致富?
招來好項目,牛氣幾何
在剛啟用的實驗室裏,DHI測定中心工作人員正調試設備,爭取儘快申請相關資質。“我們在鹿泰飛地搭建數智化育種平臺,而室外基地仍在雲嵐牧場。”浙江中星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衛明介紹,此前培育出生的首批胚胎牛已陸續進入繁殖配種期。
走進雲嵐牧場,首例浙産遺傳改良胚胎牛經妊娠檢查,已經懷孕。追尋牧場的科技味,慕名而來的考察團紛至遝來,讓這個小山鄉熱鬧了起來。在牧場邊街道上,隨處可見牛元素、牛文化,比如牛角路燈、牧童短笛雕塑、牛石雕、房子門楣上的牛角標識等,讓農牧之鄉別具風情。
“柳峰鄉早前便是溫州重要養牛基地,特別是墩頭村自古以來就有鬥牛祈福習俗,就連福建的牛也拉到這裡來比拼;而高場畬族自然村還有牛歇節,讓辛勤勞作的牛披上紅粧逛街歇息。”泰順柳峰鄉黨委書記張松德介紹,在“牛”文化牽引下,柳峰鄉巧遇了苦尋生態牧場的一鳴。在省市縣有關部門支援下,雲嵐牧場于2015年啟動投資建設,柳峰鄉通過土地流轉、山林權流轉、農房産權租賃等多種方式,盤活閒置土地1000多畝和閒置農房數十間。
在家門口養牛,就為了收點租金?顯然不是。“牛項目就要有牛底氣”,村企協力引導全民參與,在生態保護和共同發展中尋找最優解。雲嵐牧場打破了傳統單一的土地租金反哺形式,創新組建“企業+村集體+農戶”發展共同體,讓流轉土地、閒置房屋、合作養殖、就業服務、業態配套等都能實現增收。墩頭村委會副主任顏余懷算了一筆賬:“村裏有産業,村民有活幹,連帶租金收入、回購補貼、配套服務,以及擺攤賣點土特産,家門口的這筆‘生意’穩賺!”
在“奶牛”“牛奶”“牧場”“親子”標簽加持下,雲嵐牧場不負眾望,年接待遊客超100萬人次,綜合産值達3億元。牧場也帶動了“牧歌雲憩”田園綜合體、“氡泉雲嵐”鄉村振興示範帶等多個千萬元級項目落地,周邊鄉村經濟業態也豐富了起來。
養成文旅IP,牛勢怎樣
“一頭牛”幫助“一群人”鼓了腰包,或許並不算特別牛。不斷釋放紅利,持續造福四方,才是真牛。一鳴和當地達成了共識:延伸牛産業鏈,牽引更多網紅IP。
農牧休閒度假區、鄉村文化體驗區、高端民宿集群、有機農場……一二三産融合發展下,雲嵐牧場不再孤軍奮戰,逐步形成具有高辨識度的“奶牛”IP、“牧場”IP。“牧業體驗、休閒度假、科普教育、創意農業等綜合版塊,年均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000余萬元。”泰順雲嵐牧場董事長鐘松波説,即使是牛糞,也被轉化成了有機肥料,加入到生態産業鏈中。
鏈條越長,産值越高,崗位越多,村民享受的紅利越豐富。“我們的管理團隊已實現本地化,牧場95%的員工為泰順本地人。”在遊客中心,90後牧場運營負責人蔡益權説,團隊還引來不少回鄉青年。像他這樣的墩頭村青年還有30多人,為了培養網紅IP,大家還經常開展“頭腦風暴”。
牧場周邊的上嵐村、新莊村等村幹部也“坐不住”了,經常來找“新點子”。如今,牧場周邊幾個村聯合打造了“四季花海”。向日葵、油菜花等紛紛加入牧耕文化旅遊節,持續放大牧場牛IP網紅效應,“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成為當地新賣點,並衍生出新的網紅IP。在高場畬族自然村和上嵐村交界處,野生螢火蟲觀賞基地順利出圈。
在雲嵐牧場的有機農場,牛糞肥料取代了化肥和農藥,帶動周邊大面積農田生態持續向好。當地群眾在夜跑中,發現野生螢火蟲,順勢打造賞螢IP。甚至推出《螢火蟲公約》,決定改造10多畝田,為野生螢火蟲提供優質棲息環境。
“在夏秋季的夜裏,這裡簡直美得像童話。”雲嵐牧場度假區運營經理吳韜回憶,此前半個月,從牧場過去賞螢的遊客就突破5000人次。就連華東大峽谷的億聯開元名都大酒店,也特地定時安排大巴車送旅客前來遊玩。
奔向共富路,牛勁在哪
做牛文章,吃文旅飯,當地群眾品出了熟悉的味道。如何讓這頭牛在增收致富路上,越走越寬、越跑越快?除了創意,牛勁就在科技!一鳴攜手浙大,為這頭奶牛專門建了個實驗室,並被省科技廳認定為省培育建設重點實驗室。
省裏為何這麼重視?一鳴又為何大膽嘗試?原因在於我國奶牛高端凍精幾乎被國外壟斷,80%優質母牛也從國外進口。奶牛種業位於産業鏈最上游,優秀核心種質是關鍵。
2022年1月,《浙江省現代種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臺,要打造現代種業強省和特色品種大省。在省市縣聯合推動下,一鳴旗下中星畜牧公司聯合浙江大學,共建浙江省奶牛遺傳改良與乳品質研究重點實驗室,通過胚胎生産、移植技術等研究,攻堅奶牛種業“卡脖子”問題。
“通常情況,一頭普通母牛一年只能生産一頭小牛,通過胚胎移植技術可讓優秀母牛超數排卵,經優秀公牛凍精植入體內受精,一頭母牛便可獲取十幾或者幾十枚具有高産潛力的胚胎。”浙江中星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衛明介紹,這些胚胎“借腹懷胎”移植到其他母牛體內,就可以生出很多具備高産潛力的“試管奶牛”。
2022年1月,技術人員在泰順縣柳峰鄉雲嵐牧場開展胚胎移植工程。從牧場4萬多頭奶牛中,選出遺傳性能排名前10%的“供體”牛來生産胚胎,並將胚胎移植到遺傳性能排名後25%的“受體”牛,以此阻斷劣質基因遺傳,快速激活牧場種群的高産潛力。自2022年10月9日浙産首例遺傳改良胚胎牛誕生至今,對外生産和移植的胚胎牛已超1000頭,服務範圍從浙江延伸至江蘇、山西、內蒙古等地,從而打開了科技富農新篇章。
“新生代奶牛預計單産可達13噸,比現在平均提高4噸左右,並且乳品質高於普通奶。”泰順縣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張超西算了一本賬:胚胎移植投入6000元左右(其中胚胎費用3000元),一頭低産奶牛生下高産奶牛,比自然繁殖的奶牛增加收入約5.3萬元,帶富質效明顯上升。
在雲嵐牧場,遺傳改良胚胎牛經妊娠檢查,預計經過8至9個月能投産。經基因組檢測對標,胚胎牛對牛群改良效果非常明顯。“牧場常用的綜合凈效益值平均水準由500提升800以上。”肖衛明説,傳統3至5年都不一定能完成的效果,現在一年(胎)就能完成了。
追求時效,提升質效……泰順這頭奶牛,在帶領共富的節奏上越發“牛”。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尤建明 通訊員 葉俠鷥 賴淼蓮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