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大路在腳下:探索與實踐
發佈時間:2024-01-04 14:55:52    

   歲末年初,省共同富裕示範區領導小組辦公室格外忙碌,來自全省各地的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資訊匯集於此,工作人員加班加點進行梳理、總結。

  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進入第四個年頭之際,有了更加明確的指引——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特別強調要聚焦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打造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

  重要窗口怎麼打造?我們在省共富辦找到三份材料,從字裏行間發現線索,前往基層,感受全省上下對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信心與展望。

  經過三年多的探索與沉澱,那條共同富裕之路更加清晰可感……

  一

  在省共富辦的辦公桌上,一疊近百頁厚的政策合集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是一份省政府剛剛批復的溫州市洞頭區等7個“一縣一策”工作方案。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把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收入差距作為主攻方向。浙江堅持這個主攻方向不動搖。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山區海島縣,作為“三大差距”體現最為集中的地方,再次成為重中之重。

  省藥監局對接的仙居縣,是首批完成“一縣一策”迭代的山區縣。為了政策更新,2023年以來,醫療器械監管處處長劉獻明不知道跑了多少次仙居。

  “劉處長,我們分析了醫療器械産業的數據,發現上半年增速有些收窄。”2023年年中,劉獻明在辦公室接到來自仙居的電話。他邊聽邊翻看全省醫療器械的認證記錄,發現來自仙居的申報産品確實少了。

  挂斷電話後,這個問題一直在他腦海裏縈繞:“這些年,因為‘一縣一策’,仙居醫療器械企業發展勢頭好,現在看來,不少政策效益已經釋放完了。”

  一場蹲點式調研開始了。劉獻明安排好工作,一頭扎進仙居,走企業、訪政府,深入了解仙居醫療器械産業發展遇到的困難。

  “通過那次調研,我們錨定三個急需補齊的短板:産業能級不夠、要素支援不足、集聚效應未顯,這正是新一批政策發力的方向。”劉獻明説。隨著他那雙常年放在辦公桌下的運動鞋再次沾滿泥土,新一批政策也出爐了。

  山裏的冬天格外冷。2023年年底,劉獻明又穿上那雙沾滿土渣的運動鞋往仙居跑,迫不及待去看看新一批政策的落地情況。

  見到劉獻明,仙居縣政府工作人員馬上報喜:“全省率先在仙居縣試點第二類醫療器械註冊申報前預審制度,這成了我們招商的資本,很多醫療器械企業來諮詢。”

  工作人員一邊細數新舉措,一邊把仙居的新年佈局分享給老朋友:以新“一縣一策”為契機,仙居將成立一支10億元的産業基金和謀劃一支産業接力基金,進一步擴大招引成效;推進小鎮客廳、生物實驗室、共用空間等配套設施建設,春節前將有14萬平方米新增産業空間投入使用,後續還有15萬平方米新載體啟動開發。

  圍繞縮小“三大差距”,全省上下用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與行動力詮釋著何為守正創新,何為不折不扣抓落實——

  守正是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持不懈,20年來,浙江堅持實施山海協作工程、“千萬工程”,對山區、海島、農村的支援始終如一;創新是因勢利導求發展的與時俱進,發展不可能“一招鮮吃遍天”,某些地方發展勢頭好,現有政策不足以支撐,必須趕快換件“大衣服”。

  “在全國範圍內來看,浙江的‘三大差距’相對較小,這是浙江成為示範區的優勢,同時也是建設示範區的難點。要儘快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打開‘三大差距’持續縮小的通道。今年,我們將深刻總結示範區建設開展三年之後産生的新問題,不斷迭代政策,突破縮小差距的瓶頸。”省共富辦相關負責人説。

  二

  “這是最新一期的《浙裏共富》,主要聚焦公共服務。”採訪中,一位年輕同事送來一份專報。

  這份材料首頁寫著:2023年第30期(總第97期),並報送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

  內容不長,但承載了基層的生動實踐,其中一條讓人眼前一亮:上城區構建“就創群落”場景助力公共服務暖人心。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強調,堅持就業優先政策。按圖索驥,我們來到上城區,看看這條舉措落實得到底如何。

  走在路邊,一個急切的身影映入眼簾。從外鄉來杭務工的小孫裹著羽絨衣快步走進曾經的核酸採樣亭,他告訴我們:“剛到杭州沒多久,社區的人説,在街邊就能找工作、面試,我就來試試。”

  點開面前的機器,小孫脫下外衣露出整潔的穿搭,開始線上面試一家企業的前臺工作。“我表達能力不錯,以前做過銷售,跟客戶打交道沒什麼問題……”他準備充分,面對視頻中的面試官,將自己的優勢悉數列出。

  半小時後,他裹上羽絨服搓著手走了出來,臉上挂著笑:“第一份工作應該拿下了!”

  小孫的高效求職,靠的是上城區創新打造的“搶單快招”就業模式:在過去的核酸亭、街邊的商業體中鋪設零工市場數字平臺,提供線上匹配、崗位派單搶單、線上面試等服務。

  帶著小孫的喜悅,我們繼續向前走,在丁蘭街道的巧大姐·共富工坊,見到早已過了退休年齡的潘阿姨。

  繡花針在她手裏翻飛,穿針引線,不一會圖案就完成了。在這裡,她可以每天自由上下班,根據身體狀況認領工作量,做一些繡花、剪線、整毛邊等手工活,既能打發空閒時間,每個月還有一兩千元收入。對她來説,這不僅是一份工作,更像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現在更多零工市場數字平臺正在鋪設,巾幗共富工坊也在擴容。”上城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給初來乍到的外鄉人打開就業通道,今年他們還將繼續圍繞年輕人和其他重點群體推出一系列穩就業新舉措。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上城區的所見所聞讓我們突然想到省共富辦幾位工作人員在交流那份專報時説的話:“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這給浙江公共服務優質共用提出更高要求,要緊扣高品質生活創新體制機制,以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為龍頭,促進公共服務更加精準、均衡、可及、優質、公平,進一步打開人的全面發展的通道。”

  三

  示範區建設,關鍵在“示範”。“示範區建設這些年,在哪些方面取得了突破?”我們問。從共富辦得到的回復是最近一次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推進例會的紀要。

  會議紀要裏附著一份厚重的共同富裕事項清單,內容包括每一項重點工作和重大改革的進展、亮點、現存問題、下一步計劃,責任制明確到每一個牽頭單位。

  一系列問題中有一條寫著“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新動能不足”。為此,我們來到省農業農村廳,該部門相關負責人説,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極發展鄉村特色産業。當下,他們正持續深化“千萬工程”,加強農業“雙強”項目調研,培育和孵化更多特色産業。

  桐鄉的一間羊舍,折射出發展特色産業的生動實踐。

  傳統的湖羊養殖業,是浙北的招牌農業産業,浙産湖羊不僅暢銷,還曾多次作為“扶貧大使”前往四川等地。

  湖羊名氣大,養殖難度也不小。基礎設施不夠好,導致湖羊生長環境不佳,健康狀況下降,生産效益不理想;養殖戶管理經驗不足,對羊群的健康狀況、飼養量的控制、疾病防治等方面知之甚少,這些都影響著産業高品質發展。

  為解決這些問題,在相關部門幫助下,不久前,位於桐鄉的石門灣湖羊智慧化養殖生態牧場項目完工,首批湖羊正式入住高端大氣的“未來羊場”。

  每天,飼料加工車間的飼料由輸送帶傳輸至羊舍,並通過自動喂料機對湖羊進行定時定量“投喂”。同時,依託自動清糞系統,羊糞經過自動收運後被集中送至有機肥車間製成有機肥料,供應周邊地區蔬菜基地、農場等。

  既是生態牧場,也是共富羊棚。“這個項目一旦成功,將複製‘産業+’共富發展模式,向更多地區推廣。”桐鄉市石門鎮相關負責人説。

  示範區建設沒有經驗參照,那就在“試點中試點”,一隻只湖羊正是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經驗的生動縮影。從“摸著石頭過河”到“蹚出一條大路”,浙江已經形成了“試點—最佳實踐—典型經驗”的共同富裕成果打造鏈條,圍繞諸多難以破解的問題,先從局部探索,待取得經驗之後再推向全省,最後形成普適性更強、更容易推廣的體制機制。

  省共富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新的一年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常態化推出一批全新的典型經驗。這些源於浙江,同時又極具普適性的經驗背後,都有“使用手冊”般的體制機製作為支撐,不日便將發佈。

  示範區建設具有長期性和持續性,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和更強的毅力。近半個月的走訪,讓我們對示範區建設的進展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守正創新,既“奔富”又“帶富”,努力為全國探索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實踐經驗,這條花團錦簇的共同富裕之路正延伸向更加值得期待的遠方……

來源: 浙江線上    | 撰稿:記者 王世琪 金梁    | 責編:周宣印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