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全國首個生態日主場活動將在湖州舉辦。
18年前的同一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再將鏡頭拉回到2003年7月,浙江省委提出“八八戰略”,其中一條就是“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
在浙江的“成長”歷程中,生態文明建設從不曾缺席。從“綠色浙江”到“美麗浙江”,之江大地以“八八戰略”為總綱,處處繪就綠色畫卷。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實踐者
“翩翩兮朱鹮,來泛春塘棲綠樹”。在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濕地,一群群朱鹮時而低空飛舞,時而棲息嬉戲,形成一道流動的亮麗風景線。
15年前,德清從陜西引進了5對朱鹮,並成立珍稀野生動植物繁育研究中心。朱鹮的繁育對生態環境有著極高的要求,然而,當時的下渚湖水質斷面一度僅為Ⅳ類。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濕地修復拉開了序幕。從2014年開始,下渚湖濕地所在地——下渚湖街道對礦山、生豬養殖場進行了大整治,通過推出“小魚治水”生態保護、“水下森林”生態修復等措施,使下渚湖濕地水質穩定在Ⅱ-Ⅲ類。
生態環境變好了,朱鹮的繁育慢慢步入正軌。今年,德清共有92隻朱鹮寶寶出生,朱鹮種群總數達761隻,德清成為全球最大的朱鹮人工繁育種源基地。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習近平主席曾用這句話闡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唯有萬物和諧共存,地球才能充滿生機。
浙江把全省域作為大花園管控,嚴格實施生態環境空間管控,建立314個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地。全面實施永久農田集中整治,系統推進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態修復,85%的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
從寧波市區沿著奉化江驅車40多分鐘,坐落在四明山東麓的海曙區龍觀鄉逐漸露出全貌。2022年12月,龍觀鄉作為全國唯一鄉鎮級別代表,出席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這幾年,在全鄉人的努力下,龍觀鄉里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被發現:白頸長尾雉、中華水韭……
今年上半年,龍觀鄉鄉賢楊晉良依託自家茶園開辦了有關生物多樣性的研學課程,接待了兩萬多名學生。他説:“我們要做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實踐者。”
“生物多樣性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集結全社會的力量”。龍觀鄉黨委書記虞挺説,通過“政府引導、專家指導、企業加盟、群眾參與、金融支援”的生態保護模式,目前已探明海曙四明山區域維管植物2250種、各類動物310種,帶動村民就業1200余人,全鄉所有行政村實現年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
從“生態綠”到“發展綠”
綠色發展是順應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也是用最少的資源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發展。浙江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治調結合倒逼産業轉型,讓綠水青山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聚寶盆”。
7月末,浙江甬川聚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聚嘉”)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在省經濟和資訊化廳公示的104項省先進(未來)技術創新候選成果中,他們自主研發的LCP薄膜和LCP纖維雙雙位列其中。從2020年落地寧波鎮海區招寶山街道後海塘區域,“聚嘉”見證了此地的“騰籠換鳥”。
2021年3月,招寶山街道關停了最後一批煤炭經營企業,也為引進“金鳳凰”騰空約300畝空地。近些年來,鎮海深入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科學模式,一個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現代石化産業迴圈發展體系正在形成。
産業上的“騰籠換鳥”吸引越來越多的科創平臺相繼落地:甬江實驗室、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在科創平臺和人才賦能的加持下,一批批科研成果從科研院所走向車間、走向市場,成為鎮海新的增長極。2023年上半年,鎮海完成規上工業總産值1844.2億元。這座老牌工業重鎮摸索出一條以科創為底色的高品質發展道路。
從“生態綠”到“發展綠”,浙江大地上的實踐數不勝數:麗水市龍遊縣協同推進“6+1”領域低碳發展,走出了一條以綠色低碳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道路;嘉興打造光伏全産業鏈生態體系,助力構建綠色低碳現代能源體系……在追逐“綠色”這條路上,浙江馳而不息。
制度創新為綠水青山“定價”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制度是一個關鍵變數,既需要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守護綠水青山,也需要用制度創新為建設美麗浙江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
麗水,一塊鑲嵌在浙南森林中的璞玉。2006年,習近平同志到麗水調研,在稱讚麗水良好生態環境的同時,諄諄告誡當地幹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説尤為如此”,麗水“守住了這方凈土,就守住了‘金飯碗’”。
2019年,麗水成為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以GEP(生態系統生産總值)核算為切入點,率先破題綠水青山的可量化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生態産品價值核算以及交易制度體系。
近年來,浙江在體制機制上進行了不少創新。2020年,浙江出臺實施全國首部省級生態産品總值(GEP)核算標準。在環境要素市場化交易、綠色低碳轉型等方面,浙江也取得了一系列制度成果。
距離麗水市區70公里的雲和縣霧溪畬族鄉,依山傍水,林木蔥郁,全鄉80%的區域面積為水源地一級、二級保護區。“這片水就是我們最大的財富”,霧溪畬族鄉黨委委員、副鄉長安蔚告訴記者,2020年,全鄉的GEP總值已經達到15.67億元。霧溪畬族鄉依託“兩山合作社”,創新生態信用積分體系,推出“兩山貸”“兩山存”“兩山兌”等金融應用。截至目前,“兩山貸”共完成貸款220余筆共6100萬元,年均可為貸款農戶帶來利率積分優惠130萬元。
“點綠成金”,霧溪鄉的實踐不是個例。麗水構建市縣鄉村四級GEP核算體系,率先建立GDP核算、雙評估、雙考核機制等,探索實行與生態産品品質和價值相掛鉤的財政獎補機制,省財政近3年累計獎補1.4億元;淳安厚植生態底色,在開展GEP核算的基礎上,創新探索“兩山銀行”改革試點,把碎片化的生態資源進行規模化收儲;湖州在全省率先打造生態資源轉化平臺體系,打造生態價值轉化高地……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唯有執起“生態”之筆,樹牢綠色發展理念、完善制度保障、創新發展模式,才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勾勒“綠色”新畫卷。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章忻 李華 竺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