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海之濱,到錢塘江畔,從杭嘉湖平原,到浙西南山區,之江大地綠意盎然,展現勃勃生機。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2005年8月15日考察湖州市安吉縣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這一論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我國將8月15日設立為全國生態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浙江久久為功紮實推動生態建設,繪就一幅美麗中國“之江畫卷”。
綠色成為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杭州城西北方,11.5平方公里的西溪濕地被譽為“天堂之腎”,為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發揮著重要作用。
連續10多年監測顯示,西溪濕地現有維管束植物1040種、昆蟲911種、鳥類203種,其中包括青頭潛鴨、白尾海雕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進步。
20世紀90年代,這裡的生態曾因城市化進程加快而遭受嚴重破壞。“2003年啟動綜合保護工程後,西溪濕地開始脫胎換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濕地保護科科長張巧玲説。
2003年7月,浙江省委提出實施的“八八戰略”中提到,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浙江生態建設久久為功,綠色成為發展最動人的色彩。
——省域控斷面優良水質比例達到97.6%,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不斷創造歷史最好水準;空氣品質在全國重點區域達標,省域森林覆蓋率達到61.15%。
——成為“無廢城市”數字化改革試點省;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11年提升,環境信訪總量連年下降。
——每人平均和單位面積經濟生態系統生産總值、綠色發展綜合得分、城鄉均衡發展水準等均位居全國前列。
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地更凈,浙江省2019年通過國家生態省驗收,逐步探索出一條經濟轉型升級、資源高效利用、環境持續改善、城鄉均衡和諧的綠色高品質發展之路。
從炮聲隆隆、粉塵漫天,到山清水秀、竹海連綿,“生態飯”越吃越香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村,正在發力邁向“高能級、現代化、國際范”。
“從靠山吃山到富山養山,綠水青山是我們的幸福靠山。”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介紹,去年村裏啟動“全球合夥人”計劃引進人才和資本,並聯動周邊17個行政村建設“余村大景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以制度保障省域生態環境建設
浙江紹興市柯橋區柯海公路上,滿載布料的來往貨車川流不息:由南向北是運進“藍印時尚小鎮”的白色坯布,運出的則是五顏六色的紡織布料,分散到産業鏈下游。
高度集聚、綠色發展的柯橋印染産業,為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紡織業提供支撐。這個曾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的傳統産業,呈現出嶄新面貌。
紹興布婷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水江回憶説,以前從印染車間出來,鞋子臟得沒法穿,現在的印染車間可以穿白色鞋子進出。
以“八八戰略”為總綱,浙江將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逐步形成生態保護制度體系。
2003年以來,從打造“綠色浙江”、啟動“千萬工程”,到部署加快建設生態浙江、實施“五水共治”,再到建設美麗浙江、“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省”,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接續謀劃加強生態建設。
2005年出臺全省域覆蓋的生態補償制度,目前全省有54個市縣簽訂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對以生態功能為主的2個市和山區26縣取消GDP考核;建立五級河湖長制、四級生態環境報告制度,發佈省級“GEP核算標準”……
以數字化改革撬動生態環境治理戰略重構、系統重塑,構建生態環境數字化改革體系,打造形成“生態環境線上”綜合整合等一批場景應用。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郎文榮表示,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浙江通過科技賦能、監測助力、法治保障等方式,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去年4月,在浙江省首筆濕地碳匯交易簽約現場,德清縣兩山合作社以每噸58.83元的價格購買了下渚湖濕地1萬噸碳匯量,一些急需碳排放指標的企業又成了這些碳匯量的新買主。
“把這些優質環境‘變現’,又可以反哺濕地的生態建設。”德清縣兩山合作社負責人介紹,若將碳匯資金用於濕地生態修復等工作,到2025年下渚湖濕地碳匯量預估可達到3.4萬噸。
生態文明在發展實踐中深入人心
每到節假日,台州市天臺縣後岸村村口的停車場停滿了大小客車,各地遊客在綠水青山與整潔村居之間流連忘返。
“要給遊客留下好印象。”平日在村裏閒逛時,村民陳齊根習慣帶個小袋子,以便撿起看到的垃圾。
後岸村黨支部書記陳文雲説,從開採石礦到發展美麗經濟,綠色轉型實踐讓村民保護環境成為自覺。2022年,後岸村集體經濟收入、農民每人平均收入分別達到530萬元、5.5萬元。
田園變公園、村莊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産,浙江正在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價值轉化通道。
截至2022年底,浙江按行政村統計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覆蓋率達到100%。
垃圾分類逐漸實現從“政府推著走”轉向“村民主動幹”,表明生態文明理念已經在浙江深入人心。
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浙江省20年來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人們在“浙”裏看見美麗中國。
流經永康市江南街道山後盧村的白雲坑溪蜿蜒流淌,兩岸草木蔥郁。眼前的場景讓人很難相信,這裡曾經雨天泥沙俱下、如果久晴則溪水斷流。
污水、垃圾、廁所、環境與河道五項同步治理,山後盧村在保持流域自然風貌的前提下,修建生態護岸、堰壩、親水準臺、污水處理站和配套管網,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現在溪水很清澈,一年四季不斷流。”村民張桂萍説,經歷溪流環境的前後變化,村民用水、護水都更加用心。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新征程上,逐綠而行的浙江正在協同推進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經濟高品質發展和人民高品質生活提升,持續建好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
來源:新華社 | 撰稿:鄔煥慶 方問禹 鄭夢雨 殷曉聖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