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城際列車回家,在文化館聽聽崑曲,走濱水綠道鍛鍊身體……防疫政策優化後的首個春節,遂昌人林芳在老家度過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農曆年,也收穫了一個新認知:小縣生活,品質挺高!
這,來源於浙江持續提升縣域公共服務水準的努力。特別是2022年7月,我省發佈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以來,各地紛紛探索建立人的全生命週期公共服務優質共用,縣域公共服務的數量與品質、硬體與軟體、理念與實踐,不斷優化升級。
優質的公共服務也源源不斷給縣域注入新活力:偏遠小城的公共設施成了“打卡點”,吸引人“逆向奔赴”;曾經“千人一面”的公共服務供給,如今可以“千人千面”,讓新老居民安心住下;公共服務從“配角”變為城市的核心功能,成為融合城、人、産、自然、人文等元素的“關鍵樞紐”……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優化縣城“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行走浙江縣域,我們看到公共服務正在上演超級“遍、便、變”。
硬體之“遍”
面向民生需求補齊短板迭代升級
新春回縣,給人的第一印像是:便捷。
早年記者前往新昌、遂昌、平陽等山區縣採訪,得坐大巴車走盤山路,如今,它們陸續通了高速甚至高鐵。繼2020年底實現陸域“縣縣通高速”之後,浙江的交通網路仍在不斷織密,規劃于2025年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區3個“1小時左右交通圈”。
“交通改變了縣城面貌。”杭臺高鐵開通後,新昌人小石“逆向”選擇,從寧波回老家創業。如今,站在高鐵嵊州新昌站前,他如數家珍般告訴記者,南邊廠房林立,集聚萬豐奧特等新昌高端製造企業,北側有商業綜合體、新建的醫院和現代化商住小區……處處是他想要的新生活氣象。
交通更便捷,是縣域公共服務中硬體提升的一個縮影。走訪中,我們看到,浙江縣域內醫院、學校、養老照料中心、健身場所、政務服務網點等各類公共設施也在新建、升級。
雖坐落于縣級市義烏,但在2021年度全國三級公立綜合醫院績效考核中,浙大四院排名達到63位,位列浙江第七。早在四年前,這家醫院就成立了重症醫學科ECMO(體外膜肺氧合)小組。彼時,不少地級市中心城區醫院都還沒有同類專業配備。
“疫情讓公眾更清晰認識到優質醫療資源普惠的重要性,它往往也是整個縣域公共服務中最短的那塊‘板’。”浙大四院重症醫學科ECMO組長邱方方説,這個春節,儘管返鄉人流增加給基層防疫帶來壓力,但通過三年疫情大考,縣域醫療服務不斷提升,因而此次能夠直面挑戰。
記者發現,若在縣裏問起最新修建的公共建築“新地標”,醫院常常名列其中。不僅如此,多年來,通過“雙下沉”“醫共體”“省屬縣用”等工作,縣級醫院軟硬體不斷升級,不少群眾家門口就有了“省級醫院”。就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前的2022年11月,浙江發佈《關於推進高水準縣級醫院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縣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穩居全國前列,基層就診率達65%以上,縣域就診率達90%以上。
公共服務硬體提升需要“硬投入”,考驗縣級財政,但浙江縣域,將滿足民生期盼看作首要原則。
春節期間,遂昌縣頤養中心迎來客人,有來探望老人的,也有來體驗服務、打聽情況的。據介紹,該中心建設投資近億元,設施完備條件優越,于2022年4月獲評浙江省首批四星級養老機構。“縣裏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共13億元,但養老是我們迫切要解決的難題。”遂昌縣民政局養老服務科長梁旭偉説。
數據顯示,2022年底該縣老齡化率達25.47%,全麗水最高。近年來,遂昌重點推進老年友好城市建設,至2022年6月,累計投入2000多萬元,建成20家鄉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實現鎮街全覆蓋,同時推出“陪同就醫”、建設“雲藥房”等,解決老人看病難題……目前,全縣每萬老年人口擁有持證養老護理員數達29人,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多地抓“硬體”也抓出了新思路: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走向更高層次,硬體也要迭代升級。
“硬體不斷更新,才能不斷吸引優秀的老師和學生,形成良性發展。”龍遊中學校長邱建軍説。雖是一所省級重點中學,但龍遊中學如今的硬體條件已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和新高考要求,缺乏走班教室、學科實驗室、專用教室等。
這也是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目前,省內公共服務供給存在硬體老化、存量大、地區間系統間不均衡等問題。為此,2022年9月,浙江發佈山區26縣和海島縣“縣中崛起”行動計劃,要求著力加強教育薄弱環節,抬升教育現代化“底部”,縮小高中教育差距。
眼下,龍遊中學正在緊鑼密鼓改擴建中。據悉,擴建項目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概算總投資5億元,將新建教學樓、學生宿舍、體藝樓等多元空間。
軟體之“便”
服務更週全更精準更易獲取
春節假期,浙江多縣“公共服務不打烊”。從外省來松陽創業的闕先生,過年期間快速辦好了港澳通行證及香港澳門團隊旅遊簽注,讓他分外驚喜:“沒想到,四五線小縣城的公共服務比大城市還好。”
調查中,記者感受到,公共服務軟體改善快速直接,往往最能吸引人。近年來,浙江縣域因地制宜創新公共服務供給的同時,也十分強調服務的普惠性、精準性和有效性。
夜幕拉開,新昌縣政府對面的康樂廣場,人氣就上來了。跳廣場舞的居民、玩滑板的年輕人、嬉戲的孩子等都向這裡匯聚;廣場旁邊的大劇院裏,新昌調腔好戲上演;老年大學裏,課程花樣迭出,學員熱情正酣……“我們為新昌人民提供全生命週期公共服務。”新昌縣公共服務集團副總經理龔運鋒説,目前,他們集中了原先縣市場監管局、民政局、農業農村局等下屬的農貿市場、養老院等26家企業中有關公共服務的諸多職能。
“公共服務應是一種全面的、主動的服務,而不是以前那樣被動的、零敲碎打的應對。”龔運鋒説,體系化運作讓服務供給更週到、更完善、更有品質。
以嬰幼兒照護為例,此前新昌的公辦幼兒園僅面向2周歲以上兒童,且因場地限制規模不大,其餘民辦機構管理標準不一,且收費較高,居民意見較大。2021年以來,縣公共服務集團先後在新老城區選點,打造普惠型、規範化托育中心,並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選拔優秀師資。2022年9月,商城園、天瀾府園率先投運,新增托位213個,招生率達90%以上。
公共服務軟體提升,還體現在內容的多元化上,能夠提供“千人千面”般的服務。
平陽縣充分融合當地非遺、鄉土文獻、萌寵元素等特色元素,建起20家城市書房、百姓書屋,內部設有成人閱讀、少兒閱讀、活動區等不同功能區域,滿足不同讀者不同需求。
“書房書屋不止是簡單的借書、看書場所,更是時尚、優質、開放、便捷、智慧的新型閱讀文化空間,展示城市文化底蘊、提升文化氛圍。”平陽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這段話,透露全省縣域很多公共場所軟體設計上的變遷。
一路走一路看,記者發現,除了想方設法優化服務供給、提升服務品質,數字化改革在滿足縣域群眾多元需求方面,發揮的作用尤為明顯。
“幸福學堂板塊有孔子學院、法律培訓、電商培訓等十幾種課程,我在家也可以學。”晚上6時,義烏市江東街道雞鳴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熱鬧起來了,二樓孔子學院裏坐滿了外籍學員,一名葉門籍學員傲山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學堂的頁面。
原來,2022年5月,雞鳴山社區入選浙江首批未來社區名單,社區數字化管理平臺也在“浙裏辦”上線。該平臺覆蓋了生活繳費、物業報修、政務查詢與申報等34項服務應用,給居民帶來意想不到的便捷。
如今整個浙江,“掌上辦事”成為一種常態。截至2022年6月,“浙裏辦”已匯聚3638項全省統一的政務服務事項、1500項便民惠企服務、40件多部門聯辦“一件事”,實名註冊用戶突破8200萬,日均活躍用戶280萬。
“‘浙裏辦’開啟了一種新生活。”在龍遊,原來喜歡“宅家”的居民周女士如今成了“戶外達人”。她每週都會登錄一個叫“數智文化空間站”的應用,在上面搜尋露營基地等“網紅打卡點”,以及鄉村文化節等活動資訊。這一應用,目前已整合各類文化空間1.3萬個,上架各類文化活動2萬餘場次,統籌特色文化人才1.4萬餘名,月均訪問量達9萬人次,豐富著生活日常,也拉近小縣與大城之間居民的心理差距。
理念之“變”
從縣域建設的配角變為主角
“這麼中心的地段,拿來賣房子多好。”
“不行,這是以後搞休閒運動活動的要緊地方。”
在遂昌源口社區中心採訪時,記者聽到兩名居民的一段對話,其中也透露出一種理念轉變:公共服務,在百姓心中的位置越來越緊要,也正成為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
小小遂昌縣城,集聚10多萬人口。這兩年,按照人口分佈情況,縣裏籌劃5個社區中心,每個都依據未來社區“三化九場景”要求,集商業、文化、體育、衛生、教育等功能于一體,具備服務輻射一兩萬人口的能力。
比如,源口社區中心用地面積約3萬平方米,社區服務中心、衛生服務站、圖書室、體育健身等設施應有盡有,可服務周邊6個居住小區。“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我們著重把與人的現代化相關的公共服務供給,融入城市建設中,並作為核心要素來落實。”遂昌縣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説。
無獨有偶,相鄰的龍遊也在探索。去年以來,該縣將原先一直留空留白、自然生態本底最佳的龍遊瀫區域(衢江龍遊段水域)作為中心,推進産與城、人與城、城與鄉(鎮村)、自然與建築的融合。
“我們把高端要素集中在一起,彌補以往抓産業不抓配套的不足。”龍遊瀫建設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細細道來——新的規劃,以4.12平方公里的智慧産業園區塊為重點,園區內緊鄰開發區的區塊,引進浙工大生態工業創新研究院和技師學院,與它們相鄰的是企業綜合服務中心、創業大街、孵化基地和青年人才未來社區,不遠處的沿江區塊,佈局國際會展中心、龍遊石窟拓展工程、青年城等項目……
這一謀劃,也與2022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精神貼合。意見明確提出,統籌縣城生産、生活、生態、安全需要,要以縣域為基本單元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縣域活力,歸根到底來源於人。經歷三年疫情,越來越多人確信,完善的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不僅是吸引人口的“法寶”,也是新老居民安家的底氣。
參加志願服務、調解矛盾糾紛、在抖音上宣介政策……春節假期,來自安徽的慈溪市新浦鎮流動人員黨支部書記何勇波格外忙碌,但樂在其中。
作為外來人口近百萬量級的民營經濟大縣,慈溪市一直在因人施策將各類流動人口引進來、留下來。近年來,當地在村級和諧促進會全市覆蓋的基礎上,不斷深化流動黨員先鋒驛站、新市民綜合服務站等陣地建設,吸納新市民參與基層治理,目前已聘用新市民兼職網格員1014人、專職網格員28人、“鄉音調解員”114名。“公共服務發展是雙向的,除了政府主導,也要鼓勵社會力量尤其是新市民參與,這樣才能提升他們的歸屬感。”何勇波一句話道出實情。
調研中,記者也發現,面對群眾新涌現的需求,多地公共服務仍有較大升級空間。比如浙中某縣,年輕的産業工人們一直在“吐槽”文化娛樂活動不夠豐富。
這一點上,龍遊等地的探索或可參考。龍遊縣文廣旅局黨委委員徐偉榮介紹,當地以綜合整合方式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升級:在需求端,針對年輕人需求,不斷創新舉辦音樂節、小型文藝活動等高品質活動,針對老年人,不斷挖掘傳統曲藝、非遺、村晚等資源,提升縣域吸引力和親和力;在供給端,以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引入專業社會力量,同時搭建平臺,吸引縣內各領域文化人一同參與,並加快培育市場行為,讓有條件的居民付費享有……
“公共服務不能只是低水準的兜底服務,必須不斷貼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成為激發縣域活力的‘主打招牌’之一。”徐偉榮説。
深一度丨縣域公共服務,如何繼續完善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劉實
縣城承接了大城市的人口外溢,吸收了大量農業人口的非農化轉移。這兩者都對縣域公共服務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浙江省縣域公共服務發展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績,交通基礎設施不斷發展完善,縣域醫共體基本實現全覆蓋,教育資源共用格局初步建成;但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仍需進一步發展完善,尤其是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繼續加大公共服務投入,特別是教育、醫療和養老等重點領域的投入。具體來説,不僅要加大公共設施等硬體方面的投入,更要增加在公共服務人員方面的投入,要加大對相關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切實提升公共服務水準,並不斷吸引更多更專業的人才投入到公共服務供給中來,從而進一步為發展賦能。
第二,加強縣城與中心城市的對接和融合,積極承接大城市公共服務資源的溢出,接受大城市的輻射效應。縣(市、區)要辯證看待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多在溢出效應、輻射效應上做文章。各地可以通過開展項目合作、探索創新“醫共體”“教共體”等形式,發揮自己在生態、人文等方面的“後發優勢”,主動對接大城市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同時進一步完善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方便群眾更快、更好地享受到大城市公共服務資源的輻射。
第三,強化縣域統籌,讓優質公共服務進一步向下延伸。從目前浙江各地實際情況來看,教育、醫療還是縣域公共服務兩大亟須補足的短板,尤其鄉鎮一級的資源仍存在較大不足,哪怕同一縣域內也存在區域之間的不平衡。因此,亟須加強縣域統籌,比如不斷深化推進醫療服務領域的“雙下沉”“醫共體”“省屬縣用”等相關工作,加強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和水準,比如通過調動社會和企業的力量,提供技術培訓以及硬體支援,利用現代化資訊技術等手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用,進一步提高教育資訊化整體品質。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