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十月,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農戶吳勇強天沒亮就下地收割稻穀。不同以往,有了“青田稻魚米”的品牌加持,這批稻穀的市場價將比散貨高出3倍以上。
“身價”大增的背後,是青田縣兩山合作社的專業經營。“我們把零散的稻魚米生態産品收儲起來,與農戶建立訂單模式。”青田縣僑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行銷部副經理朱曉微介紹,當地“稻魚共生”生態農業已有千年曆史,但囿于農戶自耕自售,品質良莠不齊、銷路時有不暢。兩山合作社“出手”走品牌路線後,通過整合和提升優質生態資産,去年實現銷售農産品1800萬元。
以兩山合作社為支點,撬動生態資源轉化。截至7月底,全省各地共成立兩山合作社31家,開發項目90個,總投資365億元,帶動657個村集體增收1.6億元,為農戶增收4.2億元。
“有些生態資源規模小、分佈散、聯動弱,難以直接轉化為‘金山銀山’,這就需要兩山合作社發揮市場的力量,把生態資源高效利用起來。”省發改委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相關負責人説。
看中夯土房的歷史厚重感、人文積澱以及周圍的山水資源價值,江山市兩山合作社將閒置夯土房收儲進來,並進行統一配套通水、通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打造夯土房民宿共富“標準地”。
“我們計劃在3至5年內,陸續收儲開發506幢夯土房,繼續盤活分散的生態資源。”江山市兩山合作社負責人吳康勇説。今年上半年,江山市兩山合作社已開發運營民宿11家,預計全年新增各類營業收入3000多萬元,新增就業崗位120多個。村民也可領取相應的利息和分紅,並參與到生態旅遊服務産業鏈中。
經過幾年探索發展,竹林碳匯、光伏等廣義上的生態資源,也逐步進入兩山合作社的視野。安吉兩山合作社綜合管理部副主任羅煜先深有感觸,自2020年成立兩山合作社以來,他們的交易對象從一座山、一片林地不斷升級。最近,他們參與的鄣吳扇藝産業園全面開工建設,建成後,原本低效零散的“小作坊”將實現集群發展;搭建的竹林碳匯售出交易平臺,目前完成20筆竹林碳匯交易,實現交易收入169萬元,為農戶拓寬了致富路徑。
如今,浙江兩山合作社的經驗已走向省外。羅煜先説,今年8月,安吉與對口幫扶的四川省金川縣共建兩山合作社,結合當地資源協助開展草原碳匯等工作。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鄭亞麗 胡靜漪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