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寧波 新聞詳情 A- A+
寧波超百萬畝水稻“入保” 農民飯碗,如何端得更“保險”?
發佈時間:2024-05-30 09:19:04    

  早稻播種面積33.06萬畝,比計劃任務增長10%。初夏,寧波的田野換上新綠。

  “靠天吃飯”,是人們對農業生産的固有印象。2007年,中央財政首次撥付10億元用於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由此為農業生産撐起一把“保護傘”。至今,中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已突破千億大關。

  綠色田野。寧波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作為經濟大市,寧波持續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險種創新,政策性農業險種已超130個。今年,寧波落地首單“水稻育秧險”,並在全省率先推廣高標準農田品質保險。

  一張保單,如何幫農民抵禦農業風險?發揮保險“穩定器”作用之餘,又如何通過科學施策讓農民的“飯碗”端得更穩?

  為農業“擋風遮雨”

  作為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的古老行業,農業生産過程免不了受風雨、乾旱、冰凍、病蟲害等因素影響。以育秧為例。作為稻米生産第一個環節,育秧好壞,直接關係到後續栽插作業和産出。但按照傳統農事經驗,育秧期間很容易遭遇“倒春寒”。

  “每年種糧,阿拉最心焦的就是育秧那幾天的天氣,太冷太熱都不好。”寧波鎮海區種糧大戶竺懂説,有些年份,秧苗在移栽到大田前就要損失20%。

  風險如何規避?去年起,寧波市農業農村部門聯合承保機構訪大戶、走企業,經過廣泛調研論證,最終制定出一款針對育秧期秧苗損失風險的政策性農業保險産品。

  “因雨水、內澇、凍災等導致秧苗死亡損失達到30%及以上的,一畝田最多可賠付9000元。”人保寧波分公司農業保險負責人王淩介紹,育秧險一經推出就受到歡迎。“特別是近些年快速發展的‘育秧工廠’,育秧風險成倍增加,保障需求十分強烈。”

  2007年起,中央財政為農業保險投保農戶提供保費補貼,拉開了我國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大幕。2022年,中國農業保險保費規模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生豬菜籃子供應保險、小龍蝦天氣指數保險、毛尖低溫凍害指數保險……聚焦農業生産各種風險“痛點”,政策性農業保險創新産品層出不窮。寧波如何發力?

  “關鍵是掌握農民的保險意願和需求。”寧波市農業農村局發展規劃與計劃財務處負責人介紹,他們每年都會組織人員走進田間地頭開展調研,聽取小規模農戶、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的意見和建議。

  截至去年底,寧波政策性農險已擁有43個品類130余個險種,基本實現保物化成本、保産量目標,水稻和生豬均已推廣完全成本和部分收益保險。2020年以來,寧波累計新增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增幅在浙江居於領先。目前,寧波全市承保水稻面積109萬畝,覆蓋率達85.4%。

  保險這張“網”如何織得更密

  “部分農險産品的覆蓋面已接近‘天花板’,未來重點是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從保物化成本邁向保完全成本、保收入的同時,專業化、精細化或成方向。”在王淩看來,寧波作為經濟大市以及全國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在政策性農險領域有廣闊探索空間。

  今年開春,寧波不少農戶參保了當地新推出的高標準農田品質保險,這解決了以往困擾農戶的一個大問題:農田誰來修?

  高標準農田是糧食高産的基本保障,但其維護需要投入充足經費。通過市縣聯動,寧波為全市數十萬畝高標準農田買了保險,一旦農田損毀,保險機構會承擔相應維修責任。

  從水稻險到“農田險”,險種創新的背後,是對農業生産發展規律的再認識。“包括農田在內,基礎設施已成為決定農業質效的重要支撐。作為惠農舉措,未來的政策性農險必然要更加契合農戶持續生産的實際,適應高品質發展的需求。”寧波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

  不止是農田,眼下,寧波正加快研究農機設備綜合保險、氣象指數與産值産量保險聯動的創新險種,在農業基礎設施、倉儲物流、産品品質等領域推出保險産品,以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樣化風險保障需求。

  發展出題,改革破題。聚焦政策性農險缺乏巨災補償準備的共性化難題,寧波今年將試點在區(縣、市)或若干鄉鎮試點開展巨災保險;圍繞保險專業性和理賠品質“瓶頸”,寧波首創區域經營承保模式,組建理賠專家小組;針對費率厘定難題,寧波還將試點以縣為單位執行差異化保險費率動態調整機制。

  此外,為解決資金這個産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各地正積極探索“保險+期貨”“農險+信貸”等多樣化服務。寧波也將鼓勵支援金融機構全面推廣農業保險保單質押信貸産品,強化部門統籌,破解制度瓶頸。

  端穩“飯碗”,不止靠保險

  保險的背後是信心。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後,農民的主動性創造性被全面激活。米袋子鼓了,農民的“錢袋子”如何更鼓,種糧信心如何更足?

  以寧波為例,糧食面積和産量在浙江均居於領先。“截至目前,全大市糧油規模戶總數超過3000戶,種植面積佔比則超過了75%。”寧波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和種業管理處處長賈紅軍向記者分享了一份數據,“總量可觀,但從結構看,3000戶裏頭有一大半都在60歲以上,45歲以下還不到20%。”

  一邊是愈發集中的糧食生産社會分工,一邊是居高不下的從業人員平均年齡。這也是多數地方糧食生産的一個縮影。

  政策性農險的核心是“穩”。而要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必須打造一整套包含政策性農險在內的惠農支農富農政策體系。

  記者從寧波農業部門了解到,該市近日出臺了現代設施農業提升行動實施方案,簡單來説,就是通過強有力的項目補助,來提升全流程農業設施的精細化、高端化,拉動就業,也擴大投資。

  這折射出農業政策的進化趨勢——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作用,整合各種優惠政策和支援保護措施,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民獲得感。

  梳理寧波近年來的強農舉措,這樣的信號可謂明顯。

  推動糧田高産,寧波探索生態種養模式創新,形成糧經輪作、稻魚(蝦)共養等一批成熟的“千斤糧、萬元錢”模式。僅去年,寧波就新建綜合種養基地1.4萬畝。

  深化“藏糧于地”,寧波全方位整合農村承包地流轉、高標準農田建設、招引工商資本投資農業等改革項目。2023年,完成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務10.23萬畝。

  寧波還實施農業領域企業培育計劃,開展萬名農創客培育行動。截至目前,寧波全市農創客群體規模超過7400余人。

  千斤糧,萬元田,這是浙江效益農業的代名詞。如今,千斤糧已不難實現,萬元田也漸漸增多。通過系統化思維和政策“組合拳”來提升農業生産“保險系數”,增強農民這份職業的獲得感,田野將迎來更美風景。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翁雲騫 通訊員 嚴舒瑋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