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發射聲音特別大,光也很亮,像白色閃電‘唰’一下,帶著衛星到了南極附近,執行星箭分離。”發射成功的瞬間,正在給同事們直播的王璞難掩激動,他跳了起來,拿著手機的手抖了一下。
5月21日12時15分,由浙江蔚星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蔚星科技”)製造的首顆商業紅外氣象衛星“星環號·南信大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發射成功當天畫面 受訪者供圖
這是中國第一顆專業監測山火的衛星。它代表著中國商業紅外星座工程建設的啟航,也是紹興培育新質生産力、發展商業航太産業、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成果。
5月24日,蔚星科技衛星總設計師車治川告訴記者,雖然他沒能到現場,但看著直播畫面裏“星環號·南信大星”順利升空,總覺得心裏熱熱的。“很驕傲。為商業航太發展,盡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從“0”到“1”,平均每天進行7場實驗
説到衛星,很多人最熟悉的便是北斗系統,但紅外衛星卻知之甚少。
但提到它的應用,你一定不陌生。紅外衛星基於熱成像原理,聚焦異常熱源的早期發現,在防災減災、應急管理、農作物監測、氣象預報等方面應用廣泛。尤其是對全球山林野火監測和溫室氣體領域,能夠實現早識別早預警早撲滅,有十分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傳統的紅外衛星在荷載運作時,對環境溫度要求較高,所以必須配備類似“空調”功能的製冷式設備,實時控溫。這樣一來,衛星體積通常較大,製造成本也高達上億元。
為了降本增效,國外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佈局商業紅外衛星賽道。“我們國家隊實力很強,但是商業化運作,起步還是比較晚的。”車治川告訴記者。
“我們也要有屬於自己的那顆最閃亮的星!”帶著這個決心,2023年上半年,商業紅外衛星項目正式啟動。這支年輕化的衛星研發團隊以80、90後為主,匯聚了結構、能源、通信、綜合電子和姿軌控等各個領域的高精尖人才。
研發團隊 受訪者供圖
團隊裏的被叫做“智慧擔當”的王璞,想到了把衛星的能源核算做成標準化計算流程,通過計算工具,精準評估不同姿態下的衛星,太陽帆板要配多少片、輸出多少功耗、多少電壓種種。
而“耐心擔當”阿偉,晝夜不停查閱大量資料,做出了高度整合化的AI設備單機,特別是在單機散熱方面進行了有效設計,目前在軌表現很穩定。
蔚星科技上海總部 受訪者供圖
從研發立項,到發射成功,將近400天的時間,車治川和團隊共對這顆衛星進行了3000多項大大小小的測試試驗,平均每天就要進行7個實驗。
直到21日在直播中見證衛星成功進入軌道後,車治川才稍微松了一口氣。“一半驚喜一半壓力,首發星的成功,只是邁出了公司紅外衛星星座從落實部署到應用探索的第一步。”車治川告訴記者,“我們的目標是從1顆到200顆,甚至更多。”
完成批量化生産組網星未來可期
模型 受訪者供圖
在蔚星科技的上海總部,實驗室門口依舊放著“星環號·南信大星”1:1還原的模型。
這顆重56公斤的衛星上,攜帶著AI實時處理等多項新技術,“衛星數據不斷傳回來,我們通過核心演算法反覆訓練衛星對特定目標的識別能力,對管控目標潛在的風險起到重要作用。”車治川説。
據了解,“星環號·南信大星”搭載了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非傳統星載紅外探測器,採用星上AI實時處理等創新技術,具有超高精度的異常熱源發現和預警能力,既是中國第一顆專業監測山火的衛星,也是中國第一顆商業紅外氣象衛星。
所獲得的衛星數據還可廣泛應用於輸電線路山火監測、防災減災、污染監測、氣象預報、精準農業、資源調查、金融科技等方面,為企業和政府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貢獻商業航太力量。
今年,“商業航太”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商業航太領域迎來發展的新機遇,作為重要經濟增長引擎,潛力巨大。
蔚星科技嵊州生産基地負責人葉帥介紹,蔚星科技擬利用在嵊州經濟開發區現有廠區,建設一座佔地約5萬平方米的商業衛星“超級工廠”作為蔚星科技的生産基地。“項目全部達産後可年産微小衛星100顆以上,屆時在這個工廠裏,將可形成研發、生産、組裝、試儉的完整閉環。”
接下來,蔚星科技紅外星座項目批量化生産的組網星,所有試驗和總裝等工作都將在嵊州基地完成。
談到將生産基地放在嵊州,還有一段情緣。原來,蔚星科技CEO李棟正是紹興人,一直想找機會反哺家鄉。
在實地考察中,他特別留意紹興以及浙江在商業航太發展上的産業鏈及規劃佈局。無論是紹興空天經濟等未來産業的發展佈局和前景,還是周邊區域商業航太的基礎配套都非常合適,而且紹興的營商環境極佳,落戶嵊州可謂水到渠成。
戰略規劃 受訪者供圖
“從稅收優惠到人才安置,嵊州市政府也給了我們很多支援。”葉帥説。
這幾天,葉帥正在著手準備同紹興關聯企業的交流會。“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和浙江企業的溝通機會,一起推動我國商業航太領域再上新臺階。”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記者 俞倩瑋 | 責編:戴翎冉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