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寧波象山,杭州亞運會唯一一個海上項目——帆船項目的14枚金牌悉數産生。28日,沙排項目最後一塊金牌決出之後,亞運寧波賽區的比賽就圓滿收官了。然而,這座城市另一項角逐才剛剛開始。
作為本屆亞運會帆船和沙灘排球項目承辦地,精彩的賽事也給寧波留下了一個與海有關的城市命題——如何用好亞運紅利,改變很多人印象中寧波“近海卻不親海”的形象。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杭州亞運會,無疑是寧波的“關鍵一戰”。去年舉行的寧波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就提出,“堅持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同發展,辦好亞運會帆船帆板和沙灘排球賽事,建設國際濱海運動中心”的目標。
進入亞運週期,寧波更是不余遺力“趕海”。海岸線上舉行的亞運火炬傳遞,亞洲最大的帆船賽事場地象山亞帆中心以及背山看海的沙排場地,象山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的城市宣傳,都在向外界傳遞一個海味滿滿的濱海城市形象。
(一)
運動源於生活,一項運動要成為城市特色,也與城市的發展歷史和文化氣質一脈相承。
作為一座有著8000多年文明史、2000多年建城史的濱海之城,寧波與水上項目的淵源,穿越古今。
河姆渡遺址的考古證明,寧波先民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懂得刳木為舟、剡木為楫,開始了水上航行。
2000多年前,一枚“羽人競渡”紋銅鉞上,刻著一幅生動形象的競渡場面,舟上坐四人,頭戴高高的羽冠,雙手持槳動作整齊劃一,奮力划船。
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活化石”,1000多年前的唐代,滿載絲綢、茶葉、瓷器的船隻就從寧波出發,駛向蔚藍遠洋,向外傳播著泱泱中華的物産和文化。
寧波擁江攬湖達海的地理格局,也為水上運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瀕臨東海的寧波,轄9700平方公里海洋面積和15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600多個大小海島佔全省海島數量的五分之一。杭州灣、象山港、三門灣構成了獨特的海灣風情,讓寧波擁有海上運動開展的天然條件。
此外,寧波水系發達,余姚江、奉化江、甬江江面開闊,更承載著寧波的歷史文脈,以及享有“西湖風韻、太湖氣魄”美譽的東錢湖等,都是水上運動開展的絕佳場所。
近年來,寧波更提出了打造“長三角水上運動名城”的目標,形成了以水上運動學校為主要依託的競技體育和以奉化、象山、梅山、東錢湖等地濱海水域為主體的休閒體育發展格局。
除了此次亞運會承辦地象山亞帆中心外,梅山灣水道、梅山灣沙灘公園、萬年基業遊艇港、奉化寧波灣旅遊度假區、東錢湖、象山大目灣、江北姚江等地,也都已有健全的水上運動場所,帶動了水上運動蓬勃開展。
水上運動大多面向國際,除了場地,國際化專業運營的俱樂部是關鍵。近年來,一隻“中國寧波一號帆船隊”為名的船隊,就頻頻在國際大賽中亮相。
2017年,“船王”包玉剛先生的外孫、香港環球教育集團總裁包文駿在寧波梅山創立了“中國寧波一號帆船隊”,迄今已榮獲多個世界冠軍。
“亞運會這個機會對寧波而言太重要了。2008年,青島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帆船帆板項目的賽事,一舉發展為帆船之都;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舉辦也帶火了廣州、汕尾的水上運動。寧波應借此抓住‘亞運紅利’,不但為亞運做好準備,更要借此計劃亞運後如何發揮優勢,打造新的城市發展方向。”對於這次家門口舉辦的亞運會,包文駿曾這樣表示。
(二)
象山亞帆中心的帆船賽場上,選手們競相逐浪。而在城市發展的賽場上,對於濱海運動之城的競逐,同樣激烈。
帆船作為全球海洋文明的産物之一,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在西方國家早已成為了普通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據相關統計:發達國家平均每171人就有1人擁有遊艇/帆船;在美國,平均每14人就有1人擁有一條船。
如作為全球知名的“帆船之都”紐西蘭奧克蘭,平均每5人就有1人擁有船隻。當地已經形成“帆船+旅遊”産業鏈:以明星賽事為品牌IP,發展“賽事遊”,並衍生風帆晚餐、島嶼探險等活動。
為加快推動水上運動發展,2016年,我國也出臺了《水上運動産業發展規劃》。去年,又出臺了《戶外運動産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為水上運動産業指明瞭發展方向。在該規劃的“東優、西擴、南強、北進、中興”格局中提出,利用好如上海、青島、浙江等東部海上運動都市群的固有優勢,以海上運動為著力點,帶動水上運動産業的持續發展。
據中帆協相關代表公佈的數據,當前我國已有60多個濱水城市開展了帆船運動,秦皇島、青島、深圳、三亞等濱海城市,都是帆船帆板等水上項目特色鮮明的城市。
寧波希望借亞運海上賽事,實現城市在時尚運動形象上“出圈”,同為計劃單列市的青島,或許是一個值得學習借鑒的樣板。
上月底,2023第十五屆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落幕。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比賽的舉辦城市,青島曾成功舉辦了奧帆賽。
後奧運時代,青島全力打造“帆船之都”這一城市品牌,創新舉辦青島國際帆船周·青島國際海洋節,引進舉辦青島國際帆船賽、青島國際OP帆船營暨帆船賽等一系列高端賽事。此外,青島還持續開展“帆船運動進校園”帆船普及活動和“歡迎來航海”全民帆船普及活動,推動帆船運動大眾化。
龍舟文化盛行的嶺南地區,也是水上運動發展的先行區域。正在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深圳,也把水上運動作為展示城市活力的新賽道,打造引領亞洲乃至世界水上運動的標桿性城市。
據統計,僅2023年,深圳就將舉辦50余項帆船帆板、賽艇、龍舟等水上運動賽事。目前,深圳已有知名俱樂部遊艇會近30家,每年參與帆船培訓的人數超過5萬人次。
提出打造長三角水上運動名城的寧波,近年來也持續做好賽事文章,通過賽事牽引,激活水上運動的熱度。根據中帆協的賽事計劃,寧波今年舉辦的國際國內帆船運動賽事多達6場。
近年來,寧波已陸續開展了全國青年帆船帆板錦標賽、國際劃聯龍舟世界盃、中國家庭帆船賽、第十四屆全運會帆船賽、第六屆中國大學生賽艇錦標賽、首屆中國-中東歐國際帆船賽等賽事。
此外,中國皮划艇協會、中國賽艇協會總部基地和中國皮划艇、中國賽艇國家訓練中心落戶寧波。中國青少年帆船示範基地、中國內湖帆船産業實驗基地兩大“國字號”基地落戶東錢湖,薩馬蘭奇全球航海運動基金落戶寧波。這些都為寧波開展水上運動提供了品牌基礎。
(三)
相比青島、深圳的水上運動標桿城市,寧波有著主城區離海較遠的天然劣勢。但是寧波多點開花的水上運動格局,以及地處長三角的區位優勢,可以很好彌補這一劣勢。而亞運會的舉辦,無疑將給寧波建設國際濱海運動中心,帶來不無估量的能量加持。
帆船項目是杭州亞運會唯一一個海上項目,共産生14枚金牌,共有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129名運動員參賽。作為杭州亞運會唯一涉及海域建設的比賽場館,象山亞帆中心一半在陸地,一半在海中,有著別具一格的臨海景色。
象山亞帆中心擁有亞洲最大的海上競賽平臺,競賽平臺面積達2萬平方米。亞帆中心的下水坡道面積為80×100米,能同時容納20條帆船上下水,並且上下水流暢,是全亞洲最大的下水坡道。
“象山亞帆中心比賽組織已經達到了奧運會的水準,場館設置都是亞洲最好的。”亞運比賽期間,亞帆聯主席Malav Rodhan Shroff對象山亞帆中心讚不絕口。
他認為,未來,這裡可以舉行更多的國際性比賽,讓更多人了解這裡。同時,高標準的水上運動設施,也可以與象山豐富的旅遊資源融合,打造水上運動特色,帶動更多人了解帆船、喜歡帆船運動。
一項運動的長期發展,群眾基礎是關鍵。由於參與門檻較高、條件限制較多,帆船為代表的水上運動曾一度被視為“貴族運動”,這無形中也限制了水上運動的大面積開展。
中帆協相關代表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常年從事帆船運動的人口約6萬人,2022年接受帆船培訓的新增帆船人口約為2萬人,其中青少年佔比超過8成。
在杭州亞運會結束之後,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好高標準硬體設施和賽事經驗,持續釋放亞運紅利?這是建設國際濱海運動中心的寧波,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曾為中國帆船帆板隊奪得歷史上首枚奧運獎牌的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主席張小冬,這次也是亞帆中心運作團隊常務副指揮長。她見證亞帆中心從選址、規劃,到建設和最後的運營使用。
在她看來,場館硬體建設只是第一步,讓帆船文化深入人心,才是重中之重。“就像我去過歐洲的比賽,他們硬體設施都比較老舊,但是碼頭上停滿了船,他們有著深厚的帆船文化,因此參與的人群也很多。”
“這幾年,我們在大力推廣青少年培訓和大眾參與到帆船運動,讓更多的青少年和普通家庭能夠參與這項運動。”在張小冬看來,當前帆船運動急需破解“小眾圈層”,讓更多群體參與進來,而青少年群體不單只是帶動俱樂部發展的重要力量,還可以通過他們讓更多的家庭接觸到帆船項目。
如何把亞帆中心作為推廣帆船賽事的一個重要陣地?張小冬看來,亞帆中心位於中國海岸線中段,區位優勢明顯,建設標準高,極具發展潛力。
張小冬認為,寧波完全有條件成為長三角海洋運動中心,她建議引進帆船俱樂部和帆船培訓中心,“吸引更多的省隊和國家隊到這裡訓練,最關鍵要打造賽事,常態化開展活動,讓帆船得到更廣普及,從小眾走向大眾。”
在建設國際濱海運動中心這條“趕海”之路上,寧波還需向海揚帆。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李華 王波 賀元凱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