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實現雨天不淋,晴天不曬,杭州首批地鐵風雨連廊投入使用
發佈時間:2024-01-12 09:59:48    

   這幾天,家住杭州善賢地鐵站附近的蔣大伯搭乘地鐵,總會選擇善賢站C口進站。要問為什麼,蔣大伯笑著説這是因為C出入口有一把“大傘”,“防曬又避風,遇到下雨天不用打傘了。”

  蔣大伯口中的“大傘”,是指杭州為了改善地鐵接駁環境而設置在地鐵站點出入口和附近公交站臺之間的步行通道上,為市民提供遮陽避雨功能的風雨連廊。

  據了解,杭州全市首批地鐵風雨連廊共有8個試點項目,于2023年年初籌劃,去年12月底完工,分佈在上城、拱墅、西湖、濱江、蕭山、錢塘、余杭、臨平8個區,其中錢塘區的地鐵7號線塘新線站與雲帆未來社區連通,其餘都與最近的公交站點或非機動車停放區域相連,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

  改善地鐵換乘的“最後一百米”

  “簡單來説,風雨連廊能實現雨天不淋,晴天不曬,除了方便市民行走,還能停非機動車。”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金勇説,首批投入使用的風雨連廊主要用於軌道站點出入口與公交站點、非機動車停車場等公共設施的連接,改善市民到地鐵“最後一百米”的出行體驗。

  “比如,市民搭乘公交或者電動自行車換乘地鐵時,就可以經風雨連廊進入地鐵,舒適度更高,同時也是鼓勵市民綠色出行。”金勇告訴記者,有了它,無論晴雨,乘客能更自如地切換到下一個公共交通模式。

  程大姐對此就很有感觸,每個工作日她都會騎著自己的“小電驢”到地鐵1號線九和路地鐵站換乘。這段時間她發現,大家都愛把車停到新修的風雨連廊裏,“來晚一點空位就很難找了。”

  潮新聞記者看到,九和路地鐵站B1齣入口的風雨連廊裏面停滿電瓶車,程大姐不得不放慢腳步,找了好一會,她終於在風雨連廊的停車白線內停好了車,“‘小電驢’也怕風吹日曬,現在有這個風雨連廊,對我們這種騎電瓶車出行的人來説,比較貼心。”

  “從紅普路天橋下來,順著步道走幾步就可以進到風雨連廊裏面了。如果遇到像前段時間那樣的寒潮天氣,這個連廊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步行去九和路地鐵站搭乘地鐵的一位市民覺得,冬季遇到雨雪或者是寒風呼嘯的天氣,有連廊出行肯定更舒適一些。

  建設既要考慮功能性也需考慮“顏值”

  其實,這種風雨連廊在杭州還屬於“新生事物”。

  “建設之前,我們也研究過一些相關案例,國外新加坡有,國內只有廣州、深州、廈門等少數幾個城市有,真正可供借鑒的並不多。”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認為,風雨連廊看起來不複雜,但要真正建設好、起作用卻不簡單。

  “首先要考慮公眾在這個站點的需求,要讓大家在風雨連廊投入使用之後願意走。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我們也需要綜合施工安全、人流量等問題進行選址。”他舉了例子,“風雨連廊第一批試點項目基本建設在既有的人行道上,開挖時涉及地下管線問題,還需要考慮到地鐵安全。”

  由於風雨連廊工程在杭州沒有先例,因此審批、建設流程以及後續維護等機制都是從無到有的探索。

  杭州市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風雨連廊的建設涉及規劃、道路、交通、綠化、城市景觀等多個部門,需要統籌協調,“已建成的8個風雨連廊均根據出站口情況制定了‘一口一方案’。”

  杭州市建委供圖

  除了具備實用性,首批地鐵風雨連廊也並非千篇一律,它們的“顏值”也經過專門的設計。

  “九和路地鐵站距離錢塘江不遠,因此我們為九和路地鐵站的風雨連廊設計了代表江水的波浪式外形。”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風雨連廊與城市景觀和當地文化底蘊的融入。通過結合杭州城市特色,8個風雨連廊各具特色,像善賢站的風雨連廊外形就是從宋式建築元素中獲得的靈感。

  “到底好不好,還是要老百姓説了算。”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的風雨連廊項目是基於已開通運營地鐵站點進行開發建設,且尚處於試點階段。下一步,將視使用情況,結合地鐵站周邊實際,繼續探索風雨連廊建設。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陳穎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