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本端曾報道過《被拆承重墻頻頻上熱搜背後,不能承受之痛》。從哈爾濱利民學苑小區“私拆承重墻事件”導致240多戶業主連夜緊急疏散,再到廣東肇慶暴力裝修“打通42套房”,最近幾個月,承重墻被拆問題頻頻登上熱搜,引發全國關注。為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上個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房屋室內裝飾裝修安全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裝修活動中涉及的各方和各相關部門的責任。
房産領域無疑是國人最敏感的神經,而承重墻問題又是涉房糾紛中最棘手的。如何真正落實《通知》,加強裝修過程中的監管,對“野蠻裝修”説不?上周,杭州市國有土地上住宅室內裝飾裝修“一碼管理”應用系統上線,用數字化手段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裝修備案、過程監管、聯動處置等機制,對城鎮住宅室內裝飾裝修實現全鏈條閉環管理。據悉,這一系統為浙江省首創,在全國走在前列。
那麼,“裝修碼”如何申請?怎樣預防“暴力裝修”發生?各方具體責任怎麼認定?本端記者專訪了杭州市住保房管局安全處負責人,就其中大家最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解讀。
買房後,業主將第一時間收到裝修備案
提醒裝修時,要在家門口貼上“裝修碼”
7月13日,“杭州市國有土地上住宅室內裝飾裝修‘一碼管理’應用系統”正式上線。今後,杭州購房者在房屋過戶後,就會第一時間收到一則短信,告知其裝修備案所需資料、辦理路徑等相關事項,並同步推送業主資訊至物業服務企業或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及房屋所在區、縣(市)住建局,便於及時掌握“擬裝修人”的裝修動態。
安全處負責人表示,其實杭州從2016年起已經建立室內裝飾裝修備案管理機制,要求裝修人事先進行裝修備案,區、縣(市)住建部門進行審核,據統計,目前全市裝修系統備案件數已達12.14萬件。但當前依然存在裝修備案“應備未備”的情況,很多時候業主不知道去哪備案,或者備案需要哪些材料。“裝飾裝修‘一碼管理’應用系統上線後,首先做到了對業主提醒與告知的工作。”
裝修備案後,“一碼管理”應用系統會自動生成“裝修碼”,業主只要打開浙裏辦APP中的“e房通”便可直接獲取,按要求在裝修現場進行張貼即可。“如果業主一直不申領張貼‘裝修碼’,物業企業可以代為領取,並張貼至裝修房屋門口。”
鄰居對違規裝修可掃碼“一鍵投訴”
整改不到位,將影響房子二次交易
如果業主在裝修備案之後,仍私拆承重墻或者違規裝修,該怎麼辦?
安全處負責人説,業主裝修啟動後,物業或居委會工作人員將按照裝修管理要求,分別在動工開始階段、施工推進階段和工作收尾階段,分次通過掃描“裝修碼”入戶巡查,對照系統上設置的重點內容,對是否按裝修備案的圖紙施工、是否有違規裝修等情形進行不少於3次的巡查。
除了物業或居委會的監管,裝修房源的鄰居也能實時監督,若發現有違規裝修的行為,可打開浙裏辦APP中的“e房通”,點擊“網上辦事”,找到左上角掃碼標誌,掃“裝修碼”進行投訴;也可點“房屋坐落輸入”,按要求輸入相關資訊點“確定”即提交投訴。
鄰居可以掃碼一鍵投訴,監管部門的反應速度也更快。接到投訴當天,小區物業或者居委會就會到府確定處理;如果遇到無法處理的情況,也能一鍵反饋給住建等執法部門,2日內執法部門需到府處理。
物業和居委會工作人員會將多次巡查情況形成核驗結果,通過“一碼管理”應用系統上傳至杭州市二手房交易系統並進行“標注”。如果業主拒不整改,或者違規裝修整改不到位,該房屋在二次交易中將受影響。
各方責任清楚認定
監管不到位也會受罰
以往,對於裝飾裝修的相關法律法規,各地存在執行力度不一、相關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情況,規範管理缺失,監督環節及處罰措施不足等問題較為突出。
此次結合“裝修碼”系統的推進,杭州也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房屋所有人(裝修人)、裝修企業、物業和居委會、鎮街、區、縣(市)住建部門以及城市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公安機關等各方責任。
其中,房屋所有權人(裝修人)是房屋室內裝修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在裝修過程中必須牢牢記住不能碰的“紅線”:禁止拆除、變動房屋基礎、梁、柱、樓板、承重墻、外墻等建築主體或承重結構,不得超過原設計標準增加房屋使用荷載。
如果物業企業在監督巡查時有失職情況,杭州房管部門會對其進行警告。另外,在對小區項目年度考核時,進行一定的扣分。安全處負責人稱,針對物業企業未按要求監督巡查的相關法律法規也已經在制定中,未來會繼續完善。
鎮街應建立健全房屋使用安全常態化、網格化管理制度,對本轄區內房屋安全狀況予以監督檢查;區、縣(市)住建部門負行業監管責任,負責裝修備案管理,督促物業或其他管理人進行日常監督檢查,根據報告、投訴等對違法違規裝修行為進行現場核實並相應處置,實施監督檢查等。
城市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對違規裝修行為要依法予以查處;公安機關對擅自變動建築主體和承重結構等造成重大安全隱患危及公共安全,涉嫌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處理。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徐叔競 李毅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