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濕地,白鷺翩飛;創業創新,激情勃發。從杭州主城區出發一路向西,夢裏水鄉西溪濕地展現眼前。沿著文一西路繼續向前,成就事業的理想之地——余杭五常躍入眼簾。
近年來,五常街道依託未來科技城區塊的良好發展機遇,搭平臺、建聯盟、促合作,將村級集體經濟從傳統製造業單一業態轉變為包含商業綜合體、人才創新園、人才公寓、文創園等多業態的發展形勢,經濟發展有了質的飛躍,人民生活水準實實在在提升,屬於五常的共富畫卷正徐徐展開。
搭建聯盟合作平臺 實現高品質“造血”
在荊長大道與文一西路交叉口,矗立著“文一社區”的路牌。“文一社區”成立於2007年,當年還是文一村的這裡,放眼望去都是農田,十幾條水系縱橫交織,村子聯通外部的主幹道只有一條荊長路,村民靠種田、養殖為業;如今,同樣站在這個路口,目光所及是寬敞的柏油馬路,周圍是高大上的國際人才園等産業園區,一幢幢舒適的安置小區、商品房小區拔地而起……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2006年,文一村成立了文一股份經濟合作社。“我們利用村集體資産,向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籌得了2500多萬元的啟動資金,建設起了面積約5萬平方米的海創人才公寓。”文一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完工的人才公寓返租給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帶來了“第一桶金”,年租金1000余萬元。
當下,文一社區擁有多個村級留用地項目,年收益達5000余萬元。在余杭區2021年經營性收入突破1000萬的村社名單裏,五常街道文一社區穩居榜首。
創新有機更新模式 實現全方位“換血”
五常街道城市空間佈局呈現出“北城區、中廠區、南郊區”的“三明治”結構,中、南部老舊工業園區聚集。對此,街道積極探索老舊工業園區提升改造新路徑,實現集體經濟和園區環境雙提升。
在潤龍·五常創意空間孵化園裏,12幢紅磚白瓦的二層小洋樓式辦公樓整齊排開,錯落有致的綠化草坪兩邊均設有生態停車位。而這裡原本只是街道友誼社區的一塊村級留用地,是不少“低散亂”企業的聚集地。
2020年,五常街道啟動潤龍·五常創意空間孵化園建設項目。該項目是“文化+科技+服務”的高品質開放式文化創意園區。改建後,園區引進影視文化、設計服務等文創企業30余家,年集體經濟租金增至400萬元。另外,該街道還以政府承租形式租賃友誼社區的村級留用地,每年400萬元的租金收入可用於友誼社區集體經濟發展。
街道以騰空間、拆空間、優空間、控空間來盤活存量資源、挖掘空間潛力,加速産業園優化升級。聯合多部門共同整治“低散亂”落後産能34家,通過“彈性返租”“土地技改”“政府搭臺”“産業協同”四種改造模式,推進老舊工業園區全面轉型升級,如今,五常街道畝産值稅收達到100萬元。
探索為企服務新模式 實現多渠道“活血”
盤活舊産業園的同時更要服務好新産業園區。五常街道不僅聚集了阿里巴巴、同花順等數字經濟龍頭企業,也集聚了華立集團、中藝實業等眾多新製造業經濟體。截至2021年底,五常轄區在冊市場主體超2.3萬家,企業主體17000余家,産業園區60余個,樓宇200余幢。
2021年,五常在轄區八方城、貝達夢工廠、華立181園區三個産業園區探索實踐産業社區建設,創新社區化、一站式、全生命週期的為企服務新模式,助力經濟騰飛。
五常街道企業碼專區是省級創新試點應用。專區上線發佈後,西溪八方城産業社區醫貝雲服(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淑芳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主任直通車”模組反映了問題。十幾分鐘後她就收到平臺回復,兩天后街道“三服務”到府,當天就把需求解決了。
作為政府服務企業的“線上窗口”,企業碼五常專區幫助企業成長、人才申報、資源匹配等,“一站式”解決訴求,切實提高“最後一公里”服務的真實觸達率。
線下,五常積極打造數字人才宜居樂土,將産業園區進行社區化管理,打造政府服務“零邊際”、落戶紮根“零門檻”、創新創業“零顧慮”的一流營商環境。
今年,五常計劃通過黨建引領,加速産業園區向産業社區轉變,圍繞活動、服務、成長形成“紅色朋友圈”,打造和睦共治、綠色集約、智慧共用的“産城人”全面融合的新型産業社區,實現“數”上開出經濟高品質發展之花。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竇皓 朱筱 高曉玲 宇文列錦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