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杭州成首批試點城市 個人養老金 選還是不選?
發佈時間:2022-12-02 09:00:24    

   “不僅多了一種理財選擇,為老年生活增添一份保障,每年還能節稅,何樂而不為?”日前,在中國農業銀行杭州慶春支行諮詢完個人養老金相關服務後,杭州市民劉女士果斷選擇了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

  11月25日,備受關注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實施,包括杭州、寧波在內的36個地市成為首批先行城市(地區)。

  靴子落地一週,多數銀行、保險機構早已簽出“首單”。不過,作為一個新興事物,仍有不少人在觀望中。

  選還是不選?該怎麼選?杭州市民購買情況又如何?

  養老保險的有效補充

  “最近網點線上線下每天都有幾十個諮詢量。”農行杭州分行個人金融部工作人員張薇告訴記者,前來諮詢的客戶各個年齡層都有,“相對來説80後更多。”相對來説,80後等進入家庭理財成熟期客戶更多。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在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看來,個人養老保險金是我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拓寬養老保險渠道,滿足多元化需求的有效嘗試。

  目前,我國正努力構建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個人養老金就是第三支柱,與商業養老保險一起為養老起到更好的保障性作用。”金雪軍説,不同於基本養老保險的社會共濟屬性,企業(職業)年金由用人單位建立,個人養老金由政府政策支援、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選擇權。

  可享受稅收優惠

  可享受稅收優惠,是個人養老金不同於商業養老保險及普通存款、理財産品的最大不同。

  根據規定,目前個人養老金年繳納上限為12000元,可在個人所得稅預扣預繳或匯算清繳階段進行稅前扣除。

  劉女士告訴記者,根據她的收入水準,每年可節省1200元左右,“一年1.2萬,就算買高收益理財産品也不過如此。”

  “從稅收優惠角度看,部分群體繳費1.2萬元的免稅額度可能會降低當期一個稅檔,節稅效應較為顯著。”張薇表示,這也是個人養老金的主要吸引力之一。

  據測算,根據參加人的年收入水準,每年可節稅360元至5400元。“若稅前年收入25萬元,每年最多可省稅約2040元。”張薇説。

  此外,個人養老金在投資環節取得的投資收益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更科學的資産配置

  不過,個人養老金參加人需要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或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以及符合國家規定的其他情形,才能領取個人養老金,並按3%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也成為不少市民觀望的主要原因:距離退休還有多年,通貨膨脹率也需考慮進去。

  “風險與收益是相對應的,個人養老金既然是投資品,就需綜合考慮、理性看待。”金雪軍認為,就最保險的儲蓄存款來説,利率如果可以覆蓋通貨膨脹率,一般不虧。

  “但若想要較高收益,勢必要承擔一定風險。”金雪軍表示,不過從目前已推出的儲蓄存款、理財産品、商業養老保險和公募基金等金融産品名單來看,産品更偏向於長期保值性。

  “個人養老金制度更大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種新的投資産品及投資選擇。”金雪軍認為,個人養老金提高了資産配置的多樣化,也為人這一生如何做好消費與儲蓄投資的整體安排提供了更為科學的解題思路。

  同時,個人養老金積累的長期資金,還能較好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促進經濟社會長期可持續發展。

  【浙江新聞+】

  如何辦理?

  根據《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每位個人養老金參加人需開設兩個賬戶,即個人養老金賬戶及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即日起,個人可以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全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政務服務平臺、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國統一線上服務入口或商業銀行渠道,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

  不過記者體驗發現,多數銀行默認一次性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和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可在手機銀行App、微信小程式等線上渠道,及營業網點等線下渠道辦理,整個開戶流程幾分鐘即可完成。

  此外,各銀行也紛紛拋出了“開戶大禮包”,如農行開戶可獲得微信50元立減金,並可享受杭州文旅優惠卡。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李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