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不一樣的“尋夢環遊記” 十載烏鎮戲劇節帶來了什麼
發佈時間 | 2022-11-29 08:39:19    

   第九屆烏鎮戲劇節如約而至。這一次,它的主題是“豐”——順逆皆境,豐儉由人,不問收穫,志在耕耘。

  22部特邀劇目共63場演出精彩紛呈,18部青年競演逐夢開賽,2000余場古鎮嘉年華別開生面,4個戲劇工作坊、10場朗讀會、11場小鎮“對話”深度互動,還有特別策劃戲劇集市,于劇場之外擁抱戲劇人生。

  每年烏鎮戲劇節,對於觀眾來説,仿佛都是一次“尋夢環遊記”。無論你是熱衷戲劇的人、喜歡藝術的人,或是隨性而至的遊客,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另一種生活——那裏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仿佛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2013年5月,首屆烏鎮戲劇節橫空出世,2022年11月,第九屆烏鎮戲劇節大幕開場,除2020年因疫情延宕以外,烏鎮戲劇節已經走過了十年時光。十年來,烏鎮戲劇節帶來了什麼?又改變了什麼?

  他們營造了一個夢

  “烏鎮戲劇節一定要辦下去”

  11月25日晚,伴隨著開幕大戲、孟京輝導演作品《第七天》的上演,第九屆烏鎮戲劇節拉開帷幕。

  迎冬而至,是今年的關鍵詞。

  這是氣候上最冷的一次烏鎮戲劇節。首屆烏鎮戲劇節開始於春暖花開的5月,之後大多是在秋高氣爽的10月;其次,這屆烏鎮戲劇節臨近開幕前,國內疫情形勢複雜多變,組委會迅速組成工作專班,制定了全新防疫預案。

  烏鎮戲劇節常任總監、著名導演賴聲川形象地説:“有多困難呢?我們微信群裏每天事情不斷,大量的方向、細節要去把握。但是我們必須要堅持,烏鎮戲劇節一定要辦下去。”

  在烏鎮戲劇節發起人、烏鎮戲劇節主席陳向宏看來,烏鎮戲劇節是小鎮的文化節慶,這個節慶屬於藝術、屬於觀眾、屬於時代。他説:“希望烏鎮戲劇節傳遞堅定溫暖的精神力量,展示我們戰勝疫情、擁抱美好生活的勇氣。”

  首次工作會上,大家提出的目標是“不能因為疫情讓本屆戲劇節演出和觀眾失望,更不能因為戲劇節讓疫情防控失守。”這個目標很具使命感。對國家防疫大計,對觀眾、對藝術、對烏鎮戲劇節負責,這是本屆戲劇節最大的壓力。嘉興、桐鄉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力支援今年的烏鎮戲劇節疫情防控,是今年戲劇節的底氣所在。

  夢要做,防疫保障更要到位。在戲劇節開始前4天,組委會特別推出了溫馨提醒,針對省內省外不同參與者都制定了相關的防疫措施。

  在西柵景區入口,記者通過掃碼,核查行程碼,並簽署健康承諾書,承諾未進入過風險區域,才順利通過。在西柵景區入口、北柵絲廠、景區內等多個地方都安排了核酸檢測點,並且單人單管。如果是現場做核酸的朋友,還須等到核酸結果出來後才能進行下一步安排。

  因為疫情,這屆烏鎮戲劇節無論劇目演出和活動安排均有了新變化。一個顯著的特點,戲劇更融入了空間,也更融入了其他藝術形式和生活美學。烏鎮戲劇節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內容和形式的迭代是永恒的主題。

  他們在夢中徜徉

  “去烏鎮,是今年最重要的盼頭”

  烏鎮戲劇節到底是什麼樣的?每一個親身體驗過的人,都懂得其中的樂趣。

  這幾天,步入西柵景區,街頭巷尾都是戲劇帶來的驚喜。大幕開場,步步有戲。戲劇不再是只存在於遙遠的舞台中央,而存在於週遭身邊的一切,你似乎也分辨不出自己是在戲中還是在戲外……

  它是戲劇人的“夢工廠”。在特邀劇目之外,青年競演被譽為烏鎮戲劇節最具生命力和影響力的板塊,已經誕生了逾百部原創戲劇作品,走出了許多新生代戲劇導演。它採用專業評選機制,不斷發掘出優秀戲劇人才,扶持青年創作,為觀眾展現中國原創戲劇的生命力。

  戲劇導演丁一滕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第四屆烏鎮戲劇節,年輕的丁一滕創作《山陽祭》參加青年競賽,獲得了極高認可。如今,丁一滕被業內稱為“當今中國新一代青年戲劇導演領軍人物”。

  每年青年競演都放在蚌灣劇場,參與的年輕人戲稱自己為“蚌灣青年”。蚌灣,寓意著一隻河蚌,儘管外表不起眼,最終會長出珍珠。今年的“蚌灣青年”向烏鎮戲劇節組委會提交了541件原創參賽作品,最終18部劇目入圍。他們以“酒瓶、空白、遙控器”三個元素進行命題創作。

  它是青年人的“大派對”。每年,編劇史航都會收拾好幾個行李箱,裝著書和服裝來到烏鎮。他説:“去烏鎮是今年最重要的享受,也是今年最重要的盼頭。”

  特邀劇目《單寧》的導演張慧説:“帶著新作品來烏鎮,仿佛經歷一次大考。首演之後,我在社交媒體搜索觀眾的反應,既緊張,又有趣,這就是戲劇節的魅力。”年輕的藝術從業者李苜蝶今年第一次報名參加烏鎮嘉年華演出,她説:“來烏鎮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也可以交流很多關於藝術理念的問題。”浙江傳媒學院文化創意與管理學院講師顧穎婕説:“本屆烏鎮戲劇節的受眾範圍更廣,對原創戲劇的鼓勵力度更大。我的許多學生都參與了搶票,相約去烏鎮度過戲劇時間。”

  它是每個人的“遊樂場”。戲劇節充分利用烏鎮獨一無二的人文與自然環境,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築與場所,將老街、廊橋、巷陌、廣場等每一處角落都變為渾然天成的舞臺,讓古老建築煥發新生的同時,也給遊客提供了文化旅遊的多樣選擇。

  他們在這裡圓夢

  “我們從這裡出發,再忙也要回到這裡”

  烏鎮戲劇節給烏鎮留下了什麼?

  烏青劇社創始人安迪説出了自己的故事。烏青,意思是源自烏鎮的青年。這是一個桐鄉本土的劇社。2016年,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第一次報名了烏鎮戲劇節,在嘉年華板塊演了一場相聲。“那一次,我們遇到了賴聲川導演,我説我們是本土劇社,能夠在這裡演出,給家鄉人帶來歡樂,非常開心。他説,‘你們有這個想法很好,但是做戲劇需要堅持。’這一堅持,就堅持了6年。”如今,烏青劇社已經成長為當地知名的專業劇社,每年會做一個原創大戲、20多部小戲。

  “烏鎮就像是一個港灣,特別溫暖,也特別夢幻。我們從這裡出發,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吸收著海裏的水分和養分。所以每年無論再忙都要回到這裡,充電學習,重新出發。”安迪説,“希望在這個一年一度的戲劇節中,早日造出屬於自己的那艘小船,揚帆遠航。”

  烏鎮人驕傲地列出了一組數據:前8屆烏鎮戲劇節共邀請了來自五大洲、27個國家和地區的戲劇大師、新銳導演的177部特邀劇目;青年競演單元吸引近8000人註冊報名;167場小鎮對話、超1萬場古鎮嘉年華表演拉近了戲劇藝術與大眾的距離;上百萬名觀眾共同見證了烏鎮戲劇節的成長。

  戲劇節只有短短十天,留給烏鎮的“戲”,卻遠遠地超出在“戲”外。

  走在烏鎮的某一處,你會看到“抖音青年藝術家”的精彩演繹,快手“新市井匠人集市”集合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將傳統手藝記憶帶至觀眾面前。

  烏鎮戲劇節,讓擁有藝術節的小鎮不再“古板”,也使擁有小鎮的藝術節不再“高冷”。戲劇節的成功打造,促進了小鎮的品牌形象轉變,成為全國知名的文旅融合樣本。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陸遙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