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杭州一村莊發現人骨遺骸 法醫專家趕去鑒定
發佈時間:2022-11-05 10:23:43    

  蕭山瓜瀝鎮沿塘村有座化成禪寺,始建於北宋年間,距離現在900多年。

  當地老人相傳,寺院地下埋著不少人骨。這個傳聞直到20多年前修建寺院得到印證,地底下挖出了一些人骨遺骸。

  今年10月中旬,有村民在寺院東北角的圍墻外河邊勞作時,又發現了一些疑似人類骨骸。村民們小心翼翼地把骨骸歸攏到一起送到了寺院。

  上週末,原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主任法醫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張繼宗,及“浙江迪安鑒定”的三名法醫來到寺院,他們要為這些遺骸驗明正身,努力呈現出他們的生前資訊。

  修建寺院時發現人骨遺骸

  村民汪建慶,55歲,化成禪寺籌建人。20多年前,汪建慶牽頭修建廟宇時發現了一些人骨遺骸,有清晰可辨的骨架,還有一些抗日戰爭時期的隨軍用品。

  村裏老人説,當年一支抗日部隊在寺院附近打過一場仗,全部陣亡,這些遺骸可能就是他們的。

  汪建慶他們把這些遺骸和遺物合葬在一起,建了墓豎了碑,“抗日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雖然不知道去世人的身世,但每年清明,汪建慶都牽頭祭拜、祈福,延續20多年。

  82年前發生一場慘烈戰役

  史料記載,1937年12月24日,杭州淪陷。同年年底,國民革命軍62師、63師等部隊向杭州方向回撤,退守錢塘江南岸。

  1940年1月22日淩晨,日軍偷渡發動錢江戰役,蕭山縣城淪陷。

  同年1月23日,日軍侵入蕭山縣多地,大量使用毒氣彈。中國軍隊一直堅持戰鬥,先後在城南、義橋、許賢、衙前等地阻擊日軍。1月24日,據守浦陽江西岸和蕭山週邊的79師、190師及浙抗衛第一支隊等部隊全線反擊,收復臨浦、義橋、白鹿塘、所前等地。

  同年2月11日,日軍大舉進攻第10軍軍部及下屬79師、190師,浙東蕭山會戰中,第79、190兩師傷亡過半,配屬炮兵損失慘重。2月19日,浙抗衛第八支隊在衙前一帶被日軍包圍,數千官兵幾近全軍覆沒。

  從時間線上看,這些無名英雄可能就是在1940年2月19日那場戰爭中犧牲的,距今過去了82年。

  “用我們的技術

  讓他們被知道,很值得”

  一個偶然機會,周寅得知寺院修建時發現遺骸的事。“知道後很震驚,這些人從外鄉過來,最後犧牲在這裡,可能老一輩的人還能知道些零碎的資訊,但隨著時間推移,可能不會有人知道了。”他冒出一個念頭,想為那些包括寺院一戰中犧牲的將士在內的無名英雄正名,為他們建一座公墓,豎一塊紀念碑。

  周寅是蕭山抗戰紀念館籌建人,2011年開始就一直從事關愛抗日老兵公益工作,11年裏,他尋找到曾經在蕭山的29位倖存抗戰老兵,為他們逐一登記建檔,還聯繫了多家慈善機構和基金會,對老兵進行慰問幫扶,老人去世,又為他們張羅後事送別他們。

  在周寅之前尋找到的老兵中,有一位是當時蕭山縣組織的自衛團將士(老人已在兩年多前去世),他通過走訪和查閱資料後推斷,寺院地下埋藏的遺骸,是曾經參加抗戰的浙抗衛第八支隊將士們的。

  浙抗衛部隊是民間抗日武裝組織,總司令部下設8個支隊,加上全省各縣組織的自衛團,最多的時候有10萬人左右,後被改編成正規部隊。

  “抗衛團的士兵大多是農民,”周寅説,當時農民們為了抗戰,背井離鄉,有的來自廣西等外省,有的來自全省各地,他們雖然不是正規部隊,但一樣為了守衛國家犧牲。因為當時戰事嚴峻,犧牲後,他們來不及被好好安葬,又因為當時條件有限,這些疆場犧牲的自衛團將士們,歷史資料上關於他們生前的記載很少,比如他們是誰、家鄉在哪等都沒被記錄在案。

  周寅把這個想法和汪建慶一説,兩人一拍即合:“我們一起來做這件事!”

  建公墓、豎墓碑,要先核驗目前發現的遺骸到底是不是抗日將士們的。

  汪建慶他們把新發現的遺骸和以前整理及合葬的遺骸,分別裝進袋子,用箱子封存起來,邀請著名法醫人類學專家張繼宗教授來鑒定。

  張繼宗創建了中國人骨骼、性別、身高鑒定的多種方法,曾多次參與重大案件的法醫人類學鑒定工作,包括118重慶空難、國航南韓釜山空難、甘肅無名顱骨案等,曾主持了趙尚志烈士遺骨鑒定、歷史人物黃飛鴻照片鑒定等。

  浙江迪安鑒定的法醫張勤健和其他兩位同事一起協助張教授完成了這次鑒定。

  “聽到他們這麼做,是要為這些遺骨立紀念碑,很感動,很了不起”,張勤健從事法醫工作11年,他説,很多人為我們現在的和平犧牲了生命,如果用我們的技術讓他們被知道,能回歸故土,為這些無名英雄做點事很值得。”

  初步分辨是三位成年男子

  現場,骨頭腐化嚴重,“輕輕一碰就會碎”,大家小心翼翼地從箱子裏取出骨頭,用鑷子一塊塊擺在工作臺上,歸類整理,拍照,“一塊塊地分辨是哪個部位,像拼圖一樣”,那些泛黃髮黑脆弱的遺骸拼湊起來,殘缺的太多,經過反覆比對,最後確定為三個人的遺骸,初步分辨是三位成年男子。

  其中一位的腿骨、頭蓋骨等位置有燒焦的痕跡,“這和當時戰況記載也是吻合的,”周寅説。

  汪建慶還保存了之前挖掘收集到的一些歷史遺物,有帽徽、紐扣還有滿是銹跡的子彈殼,有些是村民撿到送來的。這些遺物和這些遺骸之間有沒有關係、遺骸是不是當年自衛團陣亡將士的,這些仍需要做進一步分析研究。

  “希望這次鑒定能儘量多還原出一些他們的生前資訊”,比如他的身高、年齡、性別、去世的時間等等,根據汪建慶他們計劃,如果鑒定結果這三位是自衛團陣亡將士,他們將作為自衛團在蕭山犧牲的將士代表,被安葬在寺院,再為所有的將士們豎立一塊紀念碑,碑上一一刻上他們的名字。

  關於這份名單,他們目前還在整理中,據不完全統計,當年有幾千名自衛團將士犧牲,關於他們的資訊很多被“隱藏”在一次次戰役記錄中,需要通過收集、比對、印證,才能整理出一份相對完整的名單。

  按汪建慶他們設想,在整理名單後,根據將士以前籍貫,還想去當地尋找他們的後代家屬,為無名英雄們尋找家人。他們也希望更多人能參與和關注這件事,為這些將士實現另一種形式的團圓。 

來源: 杭州日報    | 撰稿:楊麗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