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湖州 新聞詳情 A- A+
隊員都是當地村民 德清“桑葉龍”亮相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前表演
發佈時間:2023-10-23 10:16:59    

   伴隨《生命的力量》樂曲聲響起,九條色彩鮮艷、金鱗閃爍的長龍時而飛騰,時而俯衝。其中,一條鑲滿綠色桑葉“鱗片”的“桑葉龍”格外顯眼。這條龍來自德清縣康乾街道金鵝山村,今夜,作為杭州亞殘運會開幕式暖場表演亮相“大蓮花”。

  “最早來選拔時,因為桑葉龍的顏色很特別、辨識度高,又象徵著絲路之源,一下就脫穎而出。”杭州亞殘運會開閉幕式儀式前表演總導演羅可歌説。

  金鵝山村村幹部夏偉偉介紹,桑葉龍最早由村民童寶松根據德清蠶桑文化設計。在這座因蠶絲業而興起的江南小城,桑葉龍幾乎家喻戶曉,曾經連續23年亮相“浙北乾龍燈會”,2008年還代表浙江參加了《中國故事》奧運文化展示活動。

  每一個精彩舞臺的背後,都有許多“咬牙堅持”的努力。自9月起,金鵝山村舞龍隊便開始投入密集的訓練。每隔兩三天,在童寶松的帶領下,舞龍隊的18名成員便會在村裏的文化禮堂進行上、下午各三小時的排練。10月中旬,舞龍隊集體前往“大蓮花”參加集訓,有時淩晨四五點就開始綵排。

  “與那些專業演員組成的舞龍隊不同,我們完全是‘民間隊’!”童寶松説,這次的演出隊員都由他親自挑選,既有20齣頭的小夥子,也有60多歲的老師傅,一些上班族還需要和單位請假來參加綵排。

  這份“接地氣”,恰恰是最打動羅可歌的部分。他曾在德清看到有村民開著拖拉機就來參加表演,在他看來,舞龍已不僅僅是一種民俗活動,更是植根村民心中的一種文化精神。

  作為當地遠近聞名的舞龍師傅,童寶松自8歲便跟隨父親出龍燈,跟“龍”打交道已有六十多年。不僅精通舞龍、制龍,還致力於設計舞龍陣法。本次暖場演出中,童寶松也特意設計了新動作,名為“化蝶”,由隊員們站成兩個圈,龍頭豎立在中間,組成蝴蝶的形狀。“我們是蠶桑之鄉。取的是破繭成蝶的寓意。”童寶松介紹,除此之外,表演裏還有“8字”“遊龍”“盤龍”“翻滾”等諸多動作,以及“猛龍張工”“龍升九天”“天龍入海”等陣式。

  值得一提的是,這支舞龍隊裏,還有一對“父子兵”。今年28歲的童結民將與父親童金奎一同上場,這也是他第一次參與大型表演。“我從小看爸爸舞龍,正式學舞龍也已經五六年了,爸爸常會告訴我如何發力、怎麼擺姿勢。”

  與童結民一樣,生長在“家家學龍、村村舞龍”的氛圍中,金鵝山村的孩子幾乎十來歲就會跟在村子舞龍隊後面學著舞龍。逢年過節或遇上大事喜事,村裏就會舞龍慶祝。對樸素的水鄉人而言,這不僅是代代相傳的民俗文化,更象徵著祈求平安、福佑的美好願望。

  眼下,在德清的幼兒園、小學、中學,也經常開展推廣舞龍技藝的活動。金鵝山村周邊各村也紛紛建立舞龍隊,至今已達15支。“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我們要讓舞龍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童寶松説。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 周林怡 通訊員 馬佳佳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