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眾興菌業1億元理財虧34% 兩方面問題值得關注
發佈時間 | 2023-01-22 13:01:08    

  近日,眾興菌業(SZ002772,股價8.18元,市值33.33億元)公告,2021年5月6日公司認購了1億“善緣金206號”私募産品,截至2022年末,該産品的凈資産為6556.25萬元,公允價值變動損失3443.75萬元。為此,眾興菌業計劃將産品管理人從深圳善緣變更為天津仙童,這意味著公司仍寄望于該産品能實現翻盤。結合此前公告來看,筆者認為,眾興菌業這筆私募投資有兩個需要關注的地方。

  第一,産品管理人的選擇是否審慎。工商資料顯示,深圳善緣註冊資本只有1000萬元,人員規模只有5人,參保人數僅3人,這樣的人員配備能否支撐其投研體系,確保産品按既定目標運作?如果工商資料並不代表深圳善緣的實際情況,那眾興菌業當時的決策過程又是怎樣的?是基於什麼資訊?是否經過嚴格、規範的遴選流程?

  私募産品通常會設置風險條款,一旦凈值下跌到某個閾值會觸發相應的風控手段,即便如但斌等頭部私募也不例外。“善緣金206號”的風控措施是如何設置的?為何到虧損34%才開始更換管理人?在更換管理人之後,這一系列問題是否得到了妥善安排?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公告中,“善緣金206號”的存續日期是1年,1年期滿後卻並未有續期的公告仍在繼續運作,內部流程是否合規?

  第二,名為理財但實為炒股。上市公司理財通常採用間接方式,即購買金融機構的産品,這是專業分工的必要,上市公司需要聚焦主業而不是被金融賬戶上的資産餘額變動分心。在産品選擇上,上市公司需要控制風險,通常投資于銀行存款/理財、公募基金等標準化産品,信託、私募等非標産品並非主流。但是,“善緣金206號”是私募機構對眾興菌業的“定制産品”,整個産品只有眾興菌業一個投資人,這種産品結構決定了眾興菌業對産品有極強的話語權,其中就包括更換管理人。

  在眾興菌業股東大會的授權內容中,對理財的要求是“風險可控的投資理財或者購買金融機構理財産品”“選取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投資産品”。眾所週知,私募産品並不是“風險可控”“安全性高”的産品。“善緣金206號”還存在持股高度集中的問題,比如截至2022年三季報,其持有紅豆股份(4.000, 0.10, 2.56%)2096萬股,當時市值就高達1.12億元,超過眾興菌業的本金,但在那之後紅豆股份股價累計下跌超過17%,進而導致後續較大損失。

  因此,對於金額較大的理財,股東大會、董事會授權經營層執行的要求不能過於籠統,尤其應當提前設置“紅燈”,避免私募、券商定向理財計劃、信託等機構發行的産品異化為上市公司炒股的通道。

  部分上市公司“勇於理財、怯于分紅”一直為市場詬病。IPO以來,包括首發、定增、可轉債在內,眾興菌業累計股權融資高達25.3億元;同期公司凈利潤累計9.58億元,但現金分紅只有2.34億元。對凈利潤長期維持在1億元上下的眾興菌業來説,做小分母做大股東回報率,無論是股份回購,還是加大分紅,都是應當認真考慮的選項。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撰稿:杜恒峰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