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義務教育領域“錢隨人走” 浙江跨出實質性一步
發佈時間 | 2023-01-20 09:26:06    

   近日,浙江省財政廳印發了《浙江省助力“浙裏優學”義務教育領域“錢隨人走”轉移支付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浙江率先在義務教育領域探索“錢隨人走”教育經費保障轉移支付改革,跨出了實質性一步。

  該《辦法》以學生學籍數作為省級財政轉移支付分配教育經費的主要因素,為全省“錢隨人走”改革積極探路,也為義務教育領域經費轉移支付改革提供浙江樣本、浙江方案。

  為何改?

  浙江是人口流入大省。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浙江省常住人口中流動人口為2555.75萬人,比2010年增加693.88萬人,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9.58%,即每5個常住人口中就有2個是流動人口。人口流入為當地帶來了人口紅利和經濟發展,但也大幅增加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支出的壓力,需要省財政轉移支付予以支援。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提出,浙江省要“探索建立人地錢掛鉤、以人定錢、錢隨人走制度,切實保障農民工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逐步實現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

  《浙江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指出,要“全面推行人地錢掛鉤、以人定地、錢隨人走制度,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和新增城鎮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

  浙江省探索義務教育領域“錢隨人走”轉移支付改革,是落實公平教育的需要。對學生來説,不論是否本地戶籍,理應享有同樣的教育服務。按學生學籍設計轉移支付制度,確保在財政保障上,對本地戶籍學生與非本地戶籍學生一視同仁,得到公平對待。

  浙江省探索義務教育領域“錢隨人走”轉移支付改革,是緩解流入地政府壓力的需要。“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我省流入學生較多的主要是經濟發達市縣、設區市中心城區,學生的凈流入大幅增加了當地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支出的財政壓力。原先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框架下,這些流入市縣轉移支付系數普遍較低,獲得的補助較小。按凈流入學生數設計轉移支付制度,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凈流入市縣政府財政壓力。

  浙江省探索義務教育領域“錢隨人走”轉移支付改革,是實現優質教育的需要。山區海島地區由於自然環境、人口分佈的因素,鄉村小規模學校學生人數越來越少,教學品質難以與城鎮學校相比。不少市縣政府已經或者正在加大投入,調整學校佈局,推動農村學生向縣城、中心鎮學校流動。按學校佈局調整情況設計轉移支付制度,將確保鄉村孩子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

  怎麼改?

  《辦法》明確“錢隨人走”的對象主要是指在我省義務教育階段取得學籍的學生,包括縣(市、區)域內戶籍在學區內的學生、省外流入的學生、省內跨縣流動的學生、市域內跨區流動的學生、縣域內跨鄉鎮流動的學生。

  以教育學籍系統為支撐,區別不同類別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精準設計省財政轉移支付辦法,主要有:

  ——錢隨學籍人數走的補助性轉移支付。包括:日常公用經費補助、免費教科書補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補助、小規模學校公用經費補助、改善辦學條件補助。

  對小規模學校在不足100人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的基礎上,對學生人數不足300人的學校,增加一定的日常公用經費補助,確保規模較小學校正常運轉。

  ——錢隨特定學生走的獎勵性轉移支付。包括:省內跨市縣凈流入學生獎勵性補助、落實“兩為主”獎勵性補助。

  對省內跨市縣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辦法》首次提出了省內跨市縣凈流入學生獎勵性補助。以杭州市某區為例,2022年省內跨市縣凈流入初中3851人,小學 6884人,獲得獎補資金542.37萬元。

  ——共富型錢隨人走轉移支付。包括:山區海島縣學校佈局優化獎勵性補助、山區海島縣校舍安全保障補助。

  此外,《辦法》還要求設區市財政根據“錢隨人走”改革總體要求建立對轄區學生流動的轉移支付機制,要求縣財政建立相應的轉移支付機制,根據縣域內跨鄉鎮的學生流動,在學生交通服務、心理健康干預、食宿生活服務等方面加大 保障力度,推進學校佈局優化,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為了推動這項改革,浙江省加大了對現有義務教育專項經費整合力度,整合原7項義務教育領域省財政向市縣轉移支付項目,新設資金項目3項,年度資金預算超過50億元。《辦法》明確,今後新增資金將減少或避免以學校為目標的分配模型,形成以學生人數為因素的分配機制,提高財政補助的精準性。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 夏丹 通訊員 駱亦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