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直擊義烏急診與ICU:ICU護士數量翻番,呼吸機一刻不停!
發佈時間 | 2023-01-04 08:14:56    

   2023年的第一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內發熱門診迎來“下坡”拐點,發熱患者人數平穩下降。

  然而,對於醫務人員來説,凜冬尚未完全過去。當夜幕降臨,醫院內的“急診”兩字亮起,前來就診的患者依然絡繹不絕,急救車閃著藍色警報燈頻繁進出。

  疫情迎峰、人手緊張、床位不足……作為醫療救治的第一戰場,急診室內氣氛緊張,正積極迎戰疫情高峰的衝擊。

  “保健康、防重症”,急診是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之門”,重症監護室則是守住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連日來,記者深入浙大四院急診與ICU,直擊這場“退無可退”的戰“疫”,記錄醫護人員徹夜奮戰,牢牢守住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底線。

  護士墻上的“正”字

  系統內等待床位的名字

  近半個月以來,浙大四院急診醫學科接受著最嚴峻的挑戰。

  晚上7點,急診科主任胡建一刻不停穿梭在急診搶救室和急診監護室之間,“在急診沒有下班的概念,像我們科護士長家比較遠的,這兩周乾脆就住在科室裏。”

  由於急診量的激增,醫院高度重視,從各臨床科室抽調力量積極支援急診,醫護人員們始終保持著高強度的運轉。

  為了增加搶救室的床位,有限的室內空間都改造成了搶救室,戶外臨時增加了一整排的急診診室。在急診內科,一名醫生一個班次基本問診量達到百餘人次,“不誇張地説,別説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而在搶救室內,時間更是按照秒來計算的,所有的危急重症搶救都從這裡開始。

  搶救室護士站的墻壁上,挂著一塊手寫板,上面一排“正”字,代表著經過搶救後轉入各科室的病人數量,而病歷系統中一長串紅色的名字還在等待床位。

  “30多張留搶床位滿了又滿,我們不僅僅要保障第一時間的搶救,還要在各臨床專科的協助下高效調度,減少搶救室內患者積壓滯留。”胡建説,在急診見過太多生死離別的瞬間,每每最扼腕痛惜的就是沒有重視、沒能及時送醫搶救的生命。胡建提醒,大家冬天仍舊是心梗、腦梗、心肌炎等疾病高發的階段,胸悶、胸痛等異常症狀的出現必須要加強重視。

  呼吸機輔助通氣、氣管插管、高級生命復蘇、上ECMO……這是搶救室內每時每刻都在上演的畫面。

  “咬牙堅持的不只有我們,還有各地的醫療同行們。”對於急診醫生虞曉陽而言,“急診”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使命。

  ICU護士數量翻番

  呼吸機一刻不停

  為了迎戰可能出現的高峰,半個月前,在該院統一調度下,重症監護室床位不斷擴容,院內其他區域也新增重症監護床位,並派駐重症醫學科團隊管理。

  重症醫學科主任李珉表示,重症患者收治數量的增加、多病區管理,對ICU來説壓力和挑戰無疑是巨大的。例如,重症監護實行的是1對1的24小時照護,60張床位按照1:3進行配比就需要180名ICU護士。

  而培養一名成熟的重症監護護士至少需要半年以上,重症醫學科醫生更是如此。在這個人員短缺、救治壓力大的非常時期,ICU醫護人員負重前行幾乎不可避免。

  令浙大四院重症監護室(ICU)護士長翁晨曦最“崩潰”的瞬間,是同一天裏十幾名ICU護士統統生病“倒下”。“一般剛病的時候不會聯繫我,直到高燒、體力不支才開始請假,看得我都心疼,我們的護士都太能咬牙堅持了。”翁晨曦説。

  好在困難是短暫性的,很快一大波支援力量進駐ICU。

  “我們的微信群裏每天都有新人進來,很多都是熟悉的老面孔,基本都是以前來過我們科輪轉的或者有相關經驗的,基本上火速上崗。”ICU護士周文通説,原本90個人不到的群迅速增加到180多人,數量翻了一番,讓大家信心倍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團結力量大,也讓我們緊繃的神經可以松一松。”

  作為ECMO小組組長,重症醫學科醫生邱方方連續上班十余天,他和團隊一起為多名重症患者實施體外肺膜氧合技術,為停跳的心臟打開最後一道生命線。

  “不敢休息一天,這裡全部都是危重症,氣管插管比例高,呼吸機沒有一台是空閒的,ECMO幾乎每天都要用上。”邱方方直言,令人欣慰的是,每天都有患者在好轉,並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治愈出院,重新呼吸戶外清新的空氣。

  城市的燈火星星點點,在醫院的角落裏,急診和ICU的燈永不熄滅。在這個寒冬,他們在咬牙堅持,他們是最堅強、最溫暖的“醫靠”。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龔書弘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