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遙路遠心不遠。近段時間,浙江省先後組建了萬支村社小分隊,從群眾最有痛感的問題入手,利用一切資源優勢,將溫暖與關愛送到農村防疫一線,送進千家萬戶。
12月28日、29日,本報記者和3支小分隊分兵三路,前往青田、雲和、景寧等地村社,為群眾提供送醫送藥、代購代辦、照料關愛等服務。正是這些體貼入微的防疫服務,已成為村社一線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湊”出來的小分隊
“約定的時間快到了,我們得馬上出發!”28日一早,我們趕到青田縣甌南街道水南社區時,社區黨委書記蔡雙雙剛分裝打包完一袋袋的藥品。匆匆打了聲招呼,她就一邊叮囑大家“注意防護”,一邊領著我們往外衝。
第一站是80多歲的李奶奶家。27日,蔡雙雙發現,以往每天早晨準時出門遛彎的李奶奶,已經有兩天沒下樓了。“她前段時間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又是一個人在家,我不放心。”蔡雙雙馬上給李奶奶去了電話,得知她已經出現了發燒、頭暈等症狀,便聯繫青田人民醫院甌南街道分院醫生,約好28日一道到府為李奶奶做檢查。
爬著樓道階梯,我們注意到,每層轉角處都有一張紅色公告,印有網格長、網格員的聯繫方式和微信互助群二維碼,方便居民即時聯繫求助。敲響房門後好一會兒,我們見到了蹣跚過來開門的李奶奶。
在客廳,社區醫生從藥箱裏拿出儀器設備,給李奶奶量血壓、測血糖,檢查健康狀況,提醒老人在家要勤洗手消毒、注意通風。
“這兩盒藥功效不一樣,一次只能吃一樣,一定要記住啊。”蔡雙雙掏出便利貼,寫下服藥説明,“現在是疫情高峰期,老人家儘量少出門,出門也得注意戴好口罩。有事隨時聯繫。”
正準備離開時,95後社區幹部廖彩鳳剛好趕到。她氣喘喘地遞過來幾個大大小小的袋子,對李奶奶説:“這裡面的新鮮豬肉、小青菜和豆腐,是我剛從菜市場買回來的,噴過酒精消毒了。您拿著,我就不進去啦。”
原來,廖彩鳳剛剛“陽康”,結束完居家隔離後,又繼續回歸小分隊。“近期的大面積感染,確實給了我們不小的壓力,只能輪番上陣。”蔡雙雙告訴我們,社區有一萬六千多名居民,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8000多名,好在社區衛生院、物業等共建單位都挺身而出,和13名社區工作人員共同“湊”起小分隊:聯絡組負責聯繫對接群眾需求,購買組負責購買藥品物資,到府組負責敲門送貨。
“就算有人生病發燒,也會很快有人‘替補’上崗。居民隨時隨地能找到我們,還能一定程度緩解疫情帶來的焦慮。”一個上午,蔡雙雙帶著小分隊跑了10多家。為了照顧到更多居民的需求,遇到年輕居民時,則是把物品挂在門口,做好防護消毒工作後,再電話通知居民來取。
服務“短平快”,裝的卻是滿滿心意。
有求即應的兩張“網”
匆匆扒了幾口午飯,我們和雲和縣鳳凰山街道小分隊成員集結完畢,準備下鄉。這支隊伍,由街道、村(社)幹部、社區志願者力量組成。
“水銀溫度計10支、酒精消毒液10瓶、醫用外科口罩10包。”“三九感冒靈、小柴胡顆粒有嗎?”“咽炎片、復方氨酚烷胺膠囊,還有止咳糖漿,也帶上。”街道幹部童欣帶著我們仔細核對物資明細。
到了鳳凰山街道後山村,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鄭萬里一邊給我們帶路,一邊詳細介紹村民們的具體需求。
得益於鄭萬里提供的關鍵資訊,我們“跑腿”的效率高了不少。鄭萬里説,村裏網格工作基礎好,不僅有80多個網格,還有250多位志願者,在前期排摸和地毯式走訪基礎上,已經針對困難群體、“一老一小”等近300名重點對象建立了花名冊。
正送著物資,鄭萬里手機彈出一條來自線上抗疫平臺的求助資訊:“家裏只有一個電子體溫計測溫不太準確,不知道家裏人發燒了沒,急需體溫計……”
收到求助資訊,鄭萬里立刻點擊“我可以提供幫助”綠色按鈕,並撥通對方電話:“我們剛好在附近,稍等一下,溫度計就給你送過去。”
確認需求後,循著防疫平臺上顯示的位置,我們沿著村道,穿過土屋和民舍,步行上坡,帶著藥包來到了約定地點。
一位綁著馬尾辮的姑娘很快出現:“中午我媽媽就感覺腳發軟,肌肉酸痛,我擔心她感染,就試著在平臺上求助,沒想到這麼快就到了,太感謝你們了!”
“這樣的‘突發’求助,太常見了。網格服務和網上服務‘兩張網’相結合,各種資訊不分時段地傳來,所以我們的手機都24小時開機,能幫的都要立刻幫!”鄭萬里説,一天下來,小分隊要在平臺上接收處理各類求助資訊30多條。
巡迴服務的大篷車
晨霧浮動,29日上午9時,在景寧畬族自治縣鸕鶿鄉幹部柳良敏一行10余人的帶領下,我們從鸕鶿鄉政府出發,繼續開啟新一天的防疫服務工作。
當天的路程明顯“崎嶇”了一些。我們搭乘一輛白色的“愛心大篷車”,沿著山路向上爬升,朝著蜿蜒群山中駛去。
車上,血壓儀、血糖儀、急救藥箱、服務包、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非處方常用藥,和餐飯保溫設備、老人清潔全套用品一應俱全,甚至還捎上了準備帶給村民的大米、麵條等,儼然一個“百寶箱”。
“鄉里村莊分散在不同的山頭,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我們的車分批行動,進村入戶,方便為老年人提供助醫、助急、助購、代銷、緊急救助等巡迴流動性服務,從而保障老人基本的醫療、生活、安全需求。”柳良敏説。
“滴滴滴!”車停在了徐茶村茶亭自然村口的大樟樹下。我們分工有序:鄉衛生院醫護人員和護理人員則是開始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血壓等免費檢查,黨員群眾組織村民並分發藥品和代買的物資等。
隊員們還不忘給村民發放宣傳單。幾位當地誌願者,更是親切地喊著土話為村民們講解防疫知識。
“我半夜老是咳,覺也睡不好,家裏沒有感冒藥,多虧你們惦記著。”量完體溫,接過感冒藥,75歲的羅其元握住柳良敏的手連連道謝。
藥的確來之不易。為了找藥,柳良敏和服務隊的成員們每天盯著縣裏的線上購藥平臺,經常接連穿梭在縣裏醫院和診所排隊,買到的應急藥品,除了向村裏的“愛心藥箱”補充投放外,剩下的還會送到村委會儲備保管。
“能給百姓帶來幫助,我們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柳良敏説。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李燦 鄔敏 葉錦霞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