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清晨,杭州晴雨公益服務中心志願者沈廷衝的手機響了起來,支付寶界面上亮起一條訊息:全身酸痛,喉嚨痛,希望好心人給我點感冒藥。
幾乎沒有猶豫,他從床上一躍而起,一邊聯繫求助者問清病情、地址,一邊套上外衣,扎進濛濛亮的晨曦裏。“越快越好,別人等著救急。”沈廷衝發動車子朝濱江駛去,跨越半座城市,為素未謀面的陌生人送去藥品。
這兩天,有許多像沈廷衝一樣的“送藥俠”,不分黑夜白晝在杭州奔走。由“志願浙江·杭州市文明幫幫碼”數字平臺聯動各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推出的“余藥互助·共用藥箱”將他們和求助者聯結在了一起。通過愛心捐贈和暖心配送,讓多餘的藥品、抗原檢測試劑等物資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上。
“共用藥箱”上線一週以來,已有40余萬人次登錄使用,發佈求助(幫助)資訊1萬餘條,互助成功率超過50%,過峰時刻亦有暖意盎然。
線上互助——
光一個公益組織,就成功派單1028戶
“家裏老人發燒,急需藥。”“家人陸續發燒,求購4支抗原。”打開“余藥互助·共用藥箱”界面,一則則最新求助資訊不斷滾動。
幾乎用不了多久,醒目的“幫幫我”會變成灰色的“問題已解決”,這意味著,又一位求助者通過平臺幫助拿到了急需的防疫物資。
除了伸出援手的“中國好鄰居”,來自上城、拱墅、西湖、濱江、余杭、錢塘等多個城區的熱心公益組織投身進來,用團隊力量解決燃眉之急。
28日傍晚,華燈初上。45歲的鐘來平結束了一天忙碌,但他並沒有立刻回家。作為浙江公羊會志願者,還有一份重要的“工作”等著他。
“白天公司裏事情比較多,我就抓緊晚上時間給有需要的人去送藥。”12月26日到現在,鐘來平已經跑了20多趟,開著私家車當起“閃送員”。“前一晚就跑了上城、拱墅、西湖3個區,連續去了9戶人家,回家快夜裏12點了。”
當鐘來平在路上奔波時,位於拱墅區的浙江公羊會總部大樓裏,有一群人正堅守在電話機前。浙江公羊會杭州會會長馬兆斌介紹,12月25日起,公羊會啟動“同心快響免費退燒藥宅急送公益行動”,9名接線員24小時輪班接聽市民求助電話,線上視頻確認體溫無誤後,會派人送去免費退燒藥。
“我們有60名送藥志願者,由浙江公羊會會員和公羊救援隊隊員組成,活動發起後大家不僅踴躍報名送藥,還紛紛捐出藥品。”馬兆斌説,截至29日,已接聽各類市民求助電話1249通,經確認有發熱病症的1057人,成功派單1028戶,共計派發佈洛芬退燒膠囊3996粒,累計出動志願者1193人次。
求助資訊往往來得很“隨機”,近的就在咫尺之遙;遠的要開上三十四公里車。“地方遠沒關係,最優先考慮患者情況是不是緊急。”鐘來平説,“接單”後,他會先電話和求助者聯繫,叮囑他們在家等候就行。
“很多人拿到藥都很激動,説一開始就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大冷天我們這麼快就把藥送到府了。”鐘來平記得,一位大伯提前半小時就在門口等他;還有人硬要遞給他礦泉水,説“這是我消過毒的,你放心喝!”
記者從杭州市文明辦獲悉,在各個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協調下,一支支隊伍加入了“文明幫幫碼 余藥互助快響隊”聯盟中來,比如黃飛華愛心車隊、鳳凰公益、海豚應急救援隊、錢塘藍天公益、富陽滴水公益等,為有需要的市民第一時間送去救急物資。
線下共用——
134個“共用藥箱”究竟是誰填滿的
除了線上余藥互助,杭州市文明辦在13個區縣(市)文明實踐中心、193個實踐所、3089個實踐站設立了134個“共用藥箱(櫃)”。一方面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家門口”的幫助,另一方面也接受愛心市民共用藥品的捐贈。
12月29日,丁蘭街道同協苑社區社工毛曉晨早早來到社區。門口小桌上擺放著一個“共用藥箱”,她往裏添置了十來包抗原檢測試劑。“一會兒8點半就會有居民來拿,大家對“共用藥箱”的需求度和認可度還是很高的。”
毛曉晨説,“共用藥箱”裏有抗原檢測試劑、感冒退燒藥、醫用外科口罩等,每天發放數量根據物資儲備情況而定。藥品主要由社區黨建聯建單位提供供應資訊,社區來購買,部分是居民捐贈;抗原檢測試劑主要是個人和社會組織捐贈,以及政府採買支援,目前準備了400人份的抗原試劑。
“非常時期,大家對防疫物資需求還是比較高,我們不少同事在‘陽康’後捐出了自己的藥品滿足居民需求,充實‘共用藥箱’庫存。”毛曉晨説。
而在拱宸橋街道橋西社區,社區黨委書記項政第二次收到熱心居民捐來的120片布洛芬藥品。藥品到位後,凱德龍灣小區物業趕忙分裝了補充進小區的“共用藥箱”裏,並將消息更新在小區業主群裏。
“現在大多數感染患者都在居家治療康復,退燒藥、抗原檢測試劑是重要物資,捐贈來的藥品雖然不多,但也是重要的補充應急。”項政説,社區“共用藥箱”裏除了布洛芬,還放了抗原、酒精噴霧、水銀溫度計、N95口罩、消毒濕巾等,社區也根據每天業主捐贈和採購藥品情況不定時補充。
“鄰里一家親,我們倡導居民發動組建‘幫幫團’,在滿足自身用藥需求前提下,雪中送炭,共用物資,讓有限的藥品資源發揮最大作用。”項政説。
有了“共用藥箱”,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説,怎樣克服“最後一百米”?紫陽街道上羊市街社區組建了“紫家小哥服務隊”,既有快遞小哥,也有社區熱心居民和專業社工。“社區接到求助電話後,隊員會從‘共用藥箱’中取藥後緊急配送到府,不讓居民因為這幾步路為難。”紫家小哥服務隊隊長郭子淵説。
持續升級——
這份全城大愛,能否長效“暖城”
送藥到府,需要前赴後繼的人力和物力;“共用藥箱”,需要週到貼心的維持和管理。杭州這份全城大愛,怎樣找到長效運轉的“密碼”?
或許,答案在晴雨公益抗“陽”服務隊的藥箱中。“我們第一波籌集的100顆布洛芬,不到3天就發完了,但同時也收穫了很多換回來的藥。”
沈廷衝説,這幾天幫助的80多位市民中,有一半都把自己家裏的余藥和志願者進行交換。比如吳山路社區的一位老人,拿出了自家多餘的連花清瘟和退燒藥,希望能通過志願者之手幫助更多的人;而一位等候在城站火車站的求助者,在聯繫時就説定了“謝謝你給我送抗原,這些布洛芬你們拿去用。”
打開“余藥互助·共用藥箱”線上平臺,這樣的“以藥換藥”暖心方式比比皆是,有些還特意標注了“只送不賣”。當藥品、抗原物資成為亟需,讓這座流動的“共用藥箱”不會空下來,成為了大家公認的資源共用互助方式。
而有時,余藥互助,又不僅僅止步于藥。
有一天晚上11點多,沈廷衝接到一對八旬老夫婦的深夜來電。“當時我已經睡下了,他們打來電話,説兩個人都陽了,沒有防疫物資,家裏連吃的都快沒了,能不能幫忙跑腿代購?”
沈廷衝一口答應,打包好布洛芬和抗原後,還專門去超市買了一大袋蔬菜、水果,有魚、蘋果、橘子,還有一些生活物品,連夜送到老人家中。“對方非常意外,沒想到這麼晚了我還會送到府,以前我都是送了就走,這次還多留了一會兒,專門教他們怎麼使用抗原,也叮囑老人家要多吃蔬果和蛋白質。”
是什麼讓他在寒夜裏當起“外賣小哥”?沈廷衝説,老夫婦年紀大了,行動不便,一定是有難處才會深夜求助。“電話打到我這就是緣分,與其讓他們多煎熬一晚,不如我連夜跑一趟,拿到物資就能安心了。”
伴隨著一個個“共用藥箱”的陸續投用,一幕幕愛心互助場景不斷上演。
有人要問:這麼貼心的藥箱,會一直留在我們身邊嗎?
“只要老百姓有需要,‘共用藥箱’就會一直常態化設置。”杭州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説,“共用藥箱(櫃)”推出一週以來,線上、線下使用反響都超出預期,實實在在做到了“想在難處、落在實處,幫在急處。”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志願浙江·杭州市文明幫幫碼”數字平臺還在不斷迭代升級,新版本將開闢“共用藥櫃(線下)”專區。有了這個專區,每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熱心公益組織的防疫物資種類數量就能線上上實時顯示,相當於打通了線上、線下“共用藥箱”,讓老百姓能夠“一屏掌握”。
接下來,杭州市文明辦還將線上上建立“挂賬銷號”制度,將市民發出的線上求助資訊根據需求緊急程度加以區分,“加急”求助單會交由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各級社會服務組織緊急處理。這些“加急”求助單都會“挂賬”,處理完一個就“銷號”一個,確保最急的需求能最快得到落實。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張夢月 通訊員 李紅育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