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別把網路當成助力言語暴力氾濫的空間
中國網 · 陳鷹 | 發佈時間2022-01-26 11:49:09    

   1月22日,中央網信辦發佈了《關於開展“清朗2022 年春節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的通知》。利劍直指綿延不絕的“網暴”行為。

  1月24日,“尋親男孩”劉學州在發佈7000字絕筆長文後,選擇離開這個世界。不知道“網暴”是不是他選擇自殺重要的原因,但是一定對於他走向生命終結起了催化劑的作用。

  二者雖然沒有直接聯繫,但近年來“無風也起浪”的網上暴力,給社會造成的淩亂現象卻是有目共睹的。

src=http___images.maxlaw.cn_uploadpic_11920_2021121642394085

圖源網路

  01

  “網暴”暴露的是社會上一些人幸災樂禍、陰暗心理、以訛傳訛的劣根性。

  這在網信辦整治的內容中可以尋到一些端倪。

  本次專項行動聚焦春節期間網民使用頻率較高的平臺環節和服務類型,聚焦解決影響上網觀感、群眾反映強烈的網路生態問題,堅決清理一批違法違規資訊,處置一批賬號和平臺,整治網路不良行為亂象,遏制不良文化傳播勢頭,大力凈化網路生態,為廣大網民尤其是未成年人營造健康、喜慶、祥和的春節網路環境。

  此次專項行動重點包括以下五方面整治任務:

  集中整治網路暴力、散播謠言等問題,切實維護網民利益;持續開展整治,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覆;加大炫富拜金、封建迷信等問題治理力度,遏制不良網路文化傳播擴散;從嚴整治“網紅兒童”“軟色情”等問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加強重點頁面版面生態問題治理,營造良好春節氛圍。

  02

  劉學州是遭遇網暴的不幸者之一。如今人不在了,很多事實真相難以追索。不能知道網暴對於他決定終結18歲的生命到底起了何等嚴重的催促作用。

  從他的自述中,大致可以勾勒出其異常坎坷的生命軌跡:出生時被父母“賣掉”,4歲養父母雙亡,曾是校園霸淩受害者,在尋親成功後被“二次遺棄”,更因在網上公開自己被生母拉黑的截圖以及“要求父母買房子”之類傳言,遭遇網暴謾罵。

  我們把關注點集中在“網暴”上,就會發現,可以肯定的是,只憑他剛認親不久、已分別組建家庭的親生父母單方面發聲,就跑到劉學州社交平臺上大肆謾罵、亂扣帽子、宣泄情緒,已經構成了典型的網路暴力。

  如果説非親非故者的網上暴力讓他還可以努力承受的話,那親生父母也竟如此“網暴”,對於劉學州就是一次最致命的打擊。

  劉學州遭遇網暴不是第一個,也一定不會是最後一個。這個殺人傷人于無形的“言語”殺手一直在虛擬的網路空間隨時出手:從浙江女子取個快遞被造謠出軌,到成都女孩流調軌跡洩露被人肉搜索,再到上海旅遊者莫名被扣上故意傳播疫情的帽子……

  在這些事件中,總有一些網民聽風是雨,喊打喊殺;資訊來源尚未搞清,就大肆跟風起鬨。流言蜚語、惡意洶湧,違背公序良俗,甚至擊穿法律底線。

  03

  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這話一直強調著,而“網暴”也在生生不息著。躲在網路背後、可以隨時遁跡的有利條件讓那些以訛傳訛者或無意或刻意地扮演著為人所不齒的角色。

  細觀這些“網暴”,往往都伴隨有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亂的心理因素。在網路將時空由相隔千里到“天涯咫尺”的年代,借助其快速傳播的特性和能力,每一種聲音的殺傷力都可能被放大成千上萬倍。

  這更提醒生活在網際網路業態中的每一個公民:發言需客觀謹慎,傳播應認真核實。尤其那些擁有大量粉絲,傳播力直追媒體的人來説,更要管好自己,敬畏良知。

  網路空間的環境生態如何,深度影響每一個人。如今的網際網路上,題材繽紛,情緒複雜,為了流量誘導多多。每一個漫步網上的人都必須擦亮眼睛,三思後行。且表達的出發點要高度理性,核清事實,控制主觀情緒,防止無意中傷人,共同維護網路空間的晴朗清明。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原創
    標簽模板不存在(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