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指數”被作為考量城市經濟的一個參考,這是一份無奈?還是一個創新?甚至是經濟、文化、觀念的晴雨錶?
浙江以務實的考慮做出一份別樣的解答。
圖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由溫州市市政管理中心提供
01
這幾年各地風起雲湧的“燈光秀”成為各地慶賀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在節假日特別日子來臨的時候。
這幾乎成了一種“標配”。不必説一線城市的光影節,僅説縣城一級的元宵燈會,那五光十色,燈光“秀場”,就足夠讓城市斑駁陸離。
而其背後,卻一直跟隨出經濟的影子。因為燈光連著電能,電能連著資源,而資源是經濟持續向前不能或缺的元素。
這樣的燈光秀,開始伸出臂膀,與經濟一起攜手,榮辱與共,抗擊低迷。
為了節能,各地開始“調暗燈光”,以降低用電能耗。景觀亮燈模式也在許多地方只被用在重大節假日。
一些城市區域甚至開啟“關燈”模式。
以浙江省會杭州為例,這座城市按照此前發佈的區域城市照明總體規劃,劃出“黑天空”邊界,並進行嚴格管控。目前,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良渚遺址保護區、半山國家森林公園等九大區域,僅保留功能性照明路燈,不允許設置景觀照明燈。
這主要是節能的需求,據專家研究,路燈和景觀燈照明産生的碳排放,佔城市全部碳排放的千分之一左右。但燈光是最直觀的,是具有示範效應的。亮還是暗,能照出城市有序用電、節能低碳水準。
02
看來“亮如白晝”並非沒有弊端。尤其一些夜裏人跡罕見的景觀燈,至少可以縮短時間或者少開燈的數量。
其他的“負面”還可以列出許多。有“鳥類”研究的專業人士考證説,大規模的“燈光秀”正在影響鳥類的正常生活。
林地短暫停留、覓食,大規模建設的山體燈光秀、河道亮化工程等,帶來過度明亮的光線,正在干擾候鳥遷徙導航方向,並影響本土鳥類生物鐘和繁育行為。
與人類同處一個星球的其他生物,如果因為我們的張揚對朝夕相處的他們造成不安寧自然也是一件不仗義的事。
其實,燈光亮不亮除了主要考慮能源的浪費,同時也是一個平衡的考量:“暗”與“亮”分配哪個比例最為合適。
燈光既要照亮行路,還需帶來美感,讓人們體會到城市文化和性格,這才是所有城市打造燈光景觀的共同追求。不能為了亮而亮。
無論亮化工程,還是景觀工程,都沒必要將城市照得像白晝,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既要便利居民夜間出行和城市正常運作,也不能破壞夜天空。如果夜晚等同於比白天,城市還有什麼韻味?
人們也在改變對於“亮度”達到什麼程度的看法。各地對景觀照明項目,也從“一哄而上”轉向“理性思考”,節能是一個主要的促動因素,而文化、審美也開始成為考量的重要標準。
03
城市美不美,顯然不等同於“城市亮不亮”。這不是“拉個開關”的問題,而是一座城市治理的命題之一。
尤其是區域大、人口多的城市,燈光應用場景複雜,居民訴求多元,做到“美輪美奐”非常難。不管是景觀照明,還是功能照明,本説到底是為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服務,如何暗、如何亮,得順應民心,得疏導民意,更在考驗城市治理的精細水準。
強調明暗層次、文化延續、亮暗有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在在燈光設計和管理上,不同區域既形成各自的特色,形成一座城市區別於其他城市的品格特色、個性魅力,這需要市域一盤棋的不斷考慮。
再返回到燈光的“經濟屬性”。它是城市治理的元素,也能為城市日常運作提供數據支援,這是未來照明的趨勢,更是“燈光”潛在的經濟價值:燈具擁有智慧感應、遠端抄表、調光調色等功能,並能大範圍靈活管控;除了照明,燈桿和燈具還能提供無線接入、環境監測、交通指示等其他功能,成為輔助城市治理、服務居民生活的重要載體。
如此説來,燈光調亮調暗,不光涉及經濟、文化、城市治理等,還會給未來發展留下一筆“財富”:美化、智慧化、人性化。人們期待的“滿含蘊意”的城市燈光正從遠方照射過來。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