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城市燈光該變暗還是調亮?浙江這些城市開始重新考量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沈晶晶 李攀 李睿 汪子芳 通訊員 顧穎 徐悅 | 發佈時間2022-01-14 08:35:12    

   杭州城的2022跨年夜,相較往年“清淡”不少。西湖音樂噴泉、武林廣場燈光秀等均暫停播放。取而代之的,只有奧體中心體育場上空閃耀的“杭州亞運會倒計時”主題無人機表演。同樣“暗”下來的,還有寧波、溫州等各大城市。

  燈光和城市,是一對關係密切的“搭檔”。夜幕降臨,華燈漸次亮起,照亮居民生活,也塑造現代城市夜間形象。觀察角度若再高一些,“燈光指數”還是反映城市經濟的特色指標。

  但當前,面向碳達峰碳中和、能耗“雙控”等目標,城市用能面臨新考驗,景觀、表演、建築、交通亮燈也需更新理念和規劃。

  城市燈光,究竟要明還是暗,哪變暗、哪調亮,又怎樣充分展現城市審美和活力?不少城市,開始重新考量。

  暗還是亮,照出城市節能水準

  “總算一飽眼福。”2021年12月31日,來自德清的張女士趕赴杭州錢江新城,看到正在上演的燈光秀,覺得此次跨年有了儀式感。

  這些年,上演一場燈光表演,儼然已是逢年過節的“標配”,大的如一線城市的光影節,小的如一個縣城的元宵燈會,形成五光十色的燈光“秀場”。在浙江,杭州錢江新城燈光秀、寧波三江口燈光秀、溫州甌江山體燈光秀等,頻頻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吸引大批遊客“打卡”。

  然而,紅火多年的“燈光秀”正悄然發生變化。

  “秀”的時間在變短。去年10月開始,錢江新城燈光秀每週播放三天,頻次從每天播放兩到三次,降至每日只播一次。

  “亮”的程度在降低。去年9月以來,溫州將甌江兩岸全面調暗,且景觀照明時限控制在3個小時以內,以降低用電能耗。像勝美尖山燈光瀑布這樣的節點,照度幾乎減半,巽山地區,也只有在重大節假日才能開啟景觀亮燈模式。

  各大城市一些區域甚至開啟“關燈”模式。杭州就按照此前發佈的區域城市照明總體規劃,劃出“黑天空”邊界,並進行嚴格管控。目前,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良渚遺址保護區、半山國家森林公園等九大區域,僅保留功能性照明路燈,不允許設置景觀照明燈。

  重新考量燈光明暗,主要基於不斷升級的節能要求。“路燈和景觀燈照明産生的碳排放,佔城市全部碳排放的千分之一左右。但燈光是最直觀的,是具有示範效應的。亮還是暗,能照出城市有序用電、節能低碳水準。”杭州市城管局市容景觀發展中心副主任劉友泉説。

  這些年,杭州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徐漢參與過不少城市燈光項目評審驗收工作,也見證了各地燈光秀蔓延、城市不斷變亮的過程。2018年,溫州耗資6億元,打造城市景觀照明工程,層層疊疊的光籠罩甌江兩岸核心地段的山體。2019年,寧波大劇院、北侖中心廣場、鎮海新城核心區等地標建築燈光景觀換新。而在杭州,伴隨城市邊界擴張、交通建設推進等,主城區大大小小路燈總數從前些年的13萬盞增加到目前的18.3萬盞。

  “鳥都少了。”採訪中,一名溫州的鳥類觀察愛好者向記者表達了不滿。據他介紹,溫州地處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上,很多候鳥會在甌江兩岸淺水處、林地短暫停留、覓食,大規模建設的山體燈光秀、河道亮化工程等,帶來過度明亮的光線,正在干擾候鳥遷徙導航方向,並影響本土鳥類生物鐘和繁育行為。

  “無論亮化工程,還是景觀工程,都沒必要將城市照得像白晝,必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既要便利居民夜間出行和城市正常運作,也不能破壞夜天空。”徐漢告訴記者,當前各地對景觀照明項目的態度,從“一哄而上”變為“理性思考”,“節能開始成為我們評審的重要標準。”

  “亮”與“暗”究竟如何平衡?目前,杭州戶外媒體墻、燈光秀等項目,原則上不允許新增,居民用地、工業用地等範圍內配套的商業街區、商業建築、旅遊場所等,也需控制燈光亮度、色溫及輻射範圍。此外,城區主體燈光色溫多在3000開爾文左右,以暖黃光為主。“既滿足生産生活正常需求,也為市民營造柔和的視覺體驗,同時體現綠色節能理念。”劉友泉介紹。

  杭州還啟動了城區路燈節能改造行動,用低能耗的LED燈替換高能耗的高壓鈉燈。目前,一期改造項目已經完成,總計替換5.6萬盞燈,年均用電量從1.61萬千瓦時降到0.85萬千瓦時,據測算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7萬噸。

  “所有燈具都採用LED綠色環保照明産品,控制器等也採用高效率節能的産品。”溫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溫州市區的燈光,還設計了平日、週末、節假日三種亮燈模式,通過不同環境氛圍下的燈光色溫變化,達到節能環保目的,也兼顧視覺效果和實用功能。

  哪亮,哪暗,透視城市審美

  燈光既要照亮行路,還需帶來美感,讓人們體會到城市文化和性格,這是所有城市打造燈光景觀的共同追求。但要真正實現,實屬不易。

  夜幕降臨,站在甌江畔遠眺江面,在燈光的映襯下,江心嶼的兩座千年古塔輪廓分明。溫州市城市綜合執法局時政管理中心亮麗辦主任林立裕告訴記者,近年來,聚焦一江(甌江)一河(塘河)一島(江心嶼)一路(甌海大道)一街區(五馬歷史街區)等關鍵節點,當地融合甌越文化,打造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城市夜景。溫州甌江路、南塘街、五馬街、蟬街、公園路等古城風貌街因為燈光氛圍的營造,給遊客帶來全新體驗,也刷新了溫州的城市形象。

  杭州錢江新城互動光影秀,令人耳目一新。城市陽臺江堤步道、音樂噴泉及下沉廣場淺水池、廣場樹陣、陽臺玻璃房等處,居民、遊客不僅可以駐足觀看,還能伸手觸摸,燈光和投影會根據參與者動作而産生一系列變化,獲得一致好評。“以亞運會為契機,我們將開啟新一輪燈光秀升級改造,努力提升科技感、設計感。”錢江新城G20燈光秀項目負責人俞順年説。

  但劉友泉,仍有些焦慮。近年來,由於內容匱乏、缺少創新,不少城市建築、商場大屏正演變成廣告媒體墻,“滾動的文字、大紅的背景,既浪費電力,也顯得單調、浮誇,不利於城市形象塑造。”

  “城市景觀照明是對城市夜空間元素的系統組織,必須綜合考慮當地自然地理、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等因素,總體規劃佈局城市夜景環境,打造獨具城市調性的名片。”徐漢認為,不同城市燈光設計,絕不能“千城一面”,經濟高地最好有科技感、未來感,海濱城市可以熱情浪漫,歷史文化名城則應古樸厚重,“杭州是一座山水人文緊密結合的城市,尤其要保留江南水鄉氤氳靈秀的溫婉氣質。”

  為此,杭州的新規劃,賦予不同區域獨特特徵——上城區定位為“人文上城”,照明結合山水資源和歷史文化環境,燈光貼合街區、建築、山脈、河流等風貌;拱墅區要凸顯古韻,以運河為照明建設核心,體現人文氣息;濱江區主打“靚”,形成整體華美現代、韻致動感的氛圍……

  不同區域夜景明暗也有顯著差別。例如,西湖區域,運用泛光、點照明、投射等多種照明手法,湖光山色被若隱若現、濃淡合宜的燈光點綴,增添如詩如畫的朦朧韻味。而延安路天橋、慶春路天橋等處,採用附屬性燈光線條、彩色光渲染等模式,避免造成視覺負擔,又與周邊業態契合,點亮城市的繁華。

  “江有江的磅薄,河有河的靜謐,在燈光設計上,不同的水有不同的展現形式。”在溫州設計集團照明總工、教授級高工陳依虹看來,燈光強弱能直接影響人的情緒,通常來説,商業區的燈光需炫麗一些,而文化韻味較濃的區域,燈光則需暗幾分、靜一點,比如溫州的塘河,在景觀燈光設計時,就側重用燈光突出城市的寧靜和柔美,14座橋梁、荷塘月色公園等亮燈工程中,燈光線條貼合建築、河流肌理,讓現代聲、光技術成為彰顯城市文化、打造城市名片的最佳手段。

  “這兩年大家對燈光秀、媒體墻項目都是慎之又慎,各地都在做減法,這也體現了綠色生態、以人為本的城市發展理念。”徐漢告訴記者,目前,很多城市景觀燈光設計,以整體性控制為主,多用外源光,他建議未來各地可以更多考慮“內光外透”,“香港維多利亞港、美國舊金山等地夜景,就採取這一方式,運用建築內部房間、公共區域泛射出來的光線,營造現代城市安靜、內斂而又極具張力的氣質,還能大大節約成本、方便維修。”

  一盞燈,可以透露城市的細節、精神、品位,一處人與燈光、文化與燈光協調的景觀,或許就是點亮夜經濟的神來一筆。

  如何暗,如何亮,考驗城市治理

  更難統一的,是市民和遊客對燈光的需求和看法。

  “眾口難調。”杭州市市容景觀發展中心景觀照明科副科長葉萌坦言,事實上,杭州試驗“黑天空”時,也有人指責“這是炒作”,有人覺得“該亮的不夠亮”,而不同用途的燈,又分屬不同領域,由不同部門管理。

  在浙江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馮濤看來,城市燈光亮與不亮,不是“拉個開關”的問題,而是一個城市治理命題,“尤其是大城市,區域大、人口多,燈光應用場景複雜,居民訴求多元。無論景觀照明,還是功能照明,本質上是為老百姓服務,如何暗、如何亮,考驗城市治理的精細水準。”

  在杭州,相關部門借助老舊小區改造等時機,對路燈、線路、照度等進行整體排摸,近年來陸續推進老舊小區、高架橋等“暗區”改造工程,改造後的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照度相較此前增亮40%以上。

  在溫州,甌江夜遊和南塘夜畫等項目都邀請了國內頂尖的設計、施工團隊,強調明暗層次、文化延續,不過還有不少地方強調光的炫目和過度亮化。“在燈光設計和管理上,不同區域既要有自己的特色,也要形成市域一盤棋的考慮。”溫州設計集團建築研究院照明所所長石瑤説,一旦缺乏統一,城市夜間燈光必然良莠不齊。

  還有更現實的問題:各地市容景觀發展中心工作人員往往不足10名,如何管好上萬盞燈?杭州的做法是引進“一把閘刀”終端,推進城市燈光智慧化管理。

  走進杭州市市容景觀發展中心,一塊大螢幕映入視線。這個智慧照明系統實時監測平臺上,杭城每一個路燈設施情況,包括配電箱、電錶、路燈運作和亮燈時間,一目了然。隨著節能改造工程推進,連當月、上月,甚至前一天省下的電力度數,都能清晰看見。

  該中心功能照明科科長陳英飛介紹,到去年底,市管路燈超過18萬盞、 12萬桿,但具體管理人員只有6名,夜間還需要24小時值班、道路巡查,以確保城市所有道路亮燈正常,保障市民百姓夜間出行安全。

  “目前,已基本實現杭州主城區道路路燈、主副城區接壤道路照明以及錢塘江兩岸重要景觀照明設施的統一控制。”陳英飛説,隨著照明智慧化管理水準的提高,路燈養護人員的作業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根據智慧照明系統顯示的路燈故障點,可以及時調派工作人員到一線進行管理、維修。據悉,去年1至11月,杭州城管部門共出動養護人員18987人次,共計處理各類問題35428處,維修率從4.59%下降至2.06%,人工巡查頻率大大降低。

  車行杭州九堡大橋、復興大橋、之江東路,載入了5G技術的智慧燈桿向人們展示路燈管理運用的全新可能。在這裡,普通燈桿已完成改造,集交通、氣象、環境監測、報警、資訊發佈等多種功能于一體。

  燈,不再只是城市治理的元素,更能為城市日常運作提供數據支援。“這也是未來照明的趨勢,一是深度智慧化,燈具擁有智慧感應、遠端抄表、調光調色等功能,並能大範圍靈活管控,二是多功能化,除了照明,燈桿和燈具還能提供無線接入、環境監測、交通指示等其他功能,成為輔助城市治理、服務居民生活的重要載體。”馮濤認為。

  越來越美化、智慧化、人性化,我們期待的城市燈光正從未來照射過來。

  【記者手記】

  做好燈光的學問

  一座城市不能沒有燈光。

  使用和管理燈光是一門學問,隨著城市擴大、企業和人口增多,這門學問則越加複雜,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很多時候人們會覺得,燈光越亮越好、越多越好,甚至越酷炫越好。殊不知,當燈光秀越來越多,城市越來越亮,不僅造成浪費和污染,市民的生活、工作乃至城市的運作都會受到影響。城市燈光也不應該“千城一面”、一擁而上,而是要盡可能凸顯城市的特色,對外展示城市的形象與品味。正如有專家指出,城市燈光應被視作對城市文化的梳理、對城市內容的思考、對城市視覺的表達。

  夜間燈光作為人類活動的表徵,被認為隱藏著巨大的社會經濟秘密。燈光用得好,也能帶動經濟。科學合理地佈局功能照明和景觀照明,能促進城市地文化旅遊和消費。

  幾日的採訪,記者對燈光的背後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此,不禁要呼籲,當我們看到這裡燈光太亮那裏燈光太暗時,除了抱怨,也不妨多一些理解,燈光管理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而是非常耗神、非常艱巨的工作。我們每個人可以多一些行動,增強主人翁意識,保護好每一個燈和燈桿,多貢獻自己的思考和建議。當然,相關部門也需要下好繡花功夫,與時俱進地進行專業策劃、設計與組織建設。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沈晶晶 李攀 李睿 汪子芳 通訊員 顧穎 徐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沈晶晶 李攀 李睿 汪子芳 通訊員 顧穎 徐悅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原創
    標簽模板不存在(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