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潮評社 > 最新評論 新聞詳情
潮評社 | 杜絕這類悲劇發生需要更嚴密的制度建設
中國網 · 陳鷹 | 發佈時間2022-01-25 10:15:06    

   就在新年開啟、農曆舊年行將結束的時候,又一個被拐24年的孩子與母親重逢,給這個馬上來臨的春節平添了一份安慰和喜慶。

  幾乎與此同時,另外一齣悲劇卻也“不期而遇”地上演著,堵塞在人們的心裏:1月24日,尋親成功後被生母微信拉黑的男孩劉學州在海南三亞自殺,經搶救無效死亡。劉學州曾稱,自己幼時就被親生父母通過中間人賣給養父母。

src=http___mingzihui.lianzhixiu.com_d_file_redian_2022-01-24

圖源劉學州微網志

  01

  前者的確算是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張洋洋在被拐賣24年、自己已經28歲時終於與母親相認、回到母親身邊。

  在武漢天河機場,張洋洋一聲“媽媽”的呼喚,母子倆擁抱哭泣。接下來,母子倆要回老家河南漯河,過一個真正的團圓年。

  故事最讓人揪心的是這24年來母親尋子的煎熬歷程。

  1998年,張洋洋在家門口玩耍時被一個男子用速食麵、火腿腸騙走。

  在他丟失的這24年裏,母親在他丟失一年後離婚,並從此沒有再婚,全身心用來尋找失蹤的兒子。每年外出打工三四個月,再出去找孩子八九個月,母親掙來的錢,除了吃飯就是找孩子,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

  蒼天有眼,在漫長的24年後,她終於如願以償、尋回兒子。而更多的被拐賣兒童的父母,終其一生,無論如何盡力,也再無法與親生骨肉相見。這就是此類案件引發社會長久關注的原因。

  02

  而劉學州的命運無論出發點還是最終結果,都與張洋洋的截然不同。顯示的是“命運無常”的怪異邏輯。

  媒體此前報道,劉學州養父母在其四五歲時發生意外身亡,此後他跟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2021年12月6日,劉學州在網上發佈尋找自己親生父母的視頻。視頻中,他稱來自河北邢臺,2004年到2006年之間出生,由於父母是未婚時生下他,在他三個月大時,養父母從山西大同一家飯店將他買來。

  2021年12月15日,山西臨汾警方通過DNA比對找到了劉學州的親生父親。2022年1月初,劉學州又前往內蒙古見到生母。之後,劉學州稱生母微信將其拉黑。

  在生前發佈的微網志長文中,劉學州表示,自己出生時被父母賣掉做彩禮,4歲養父母雙亡,曾是校園欺淩的受害者。“尋親男孩被二次遺棄”等這些標簽是他最真實的經歷。他尋親成功後,因在網上公開自己被生母拉黑的截圖、被“一些顛倒黑白的人説要求買房子”等經歷,遭到眾多網友的網路暴力。他想“也歸於大海,在這裡結束自己的一生”。

  事情的發展居然如他“一語成讖”。

  1月18日,劉學州曾在微網志上發聲:“我找他們要一個屬於我自己的家有錯嗎?”沒想到這成了他最後的迷惑和吶喊。

  03

  中國人善於用情感的鋪張來追溯這類“欲哭無淚”的事件,喜歡以“愛憎分明”來判決每一個與合乎道德或者背離道德的故事。

  涉及這類拐賣案件尤其是拐賣兒童案件,總會激起大眾的“義憤填膺”,因為大眾的觀點是,有著血緣關係的骨肉分離是人間最不能容忍的殘酷之事,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被拐賣的兒童孫濤案件就引起全國的關注,並引發了持續不絕的討論。

  拐賣者自然是良心泯滅,受到嚴厲懲罰,無論道德還是法律都是指向一致的。而糾結的在於那些買了兒童並且多數都是“嘔心瀝血”撫養他們成人的養父母們。

  比如孫濤,他説會和養父母一如既往地聯繫——對他們當年擁子急迫、愚昧買自己的事“既往不咎”,畢竟是他們養大了自己,期間辛勞自不待言。

  還有像一位被從小拐賣到廣東的孩童,已經上了初中的他,根本不願意回到親生父母身邊。一是年級小,對情感的依賴已經習慣,親生父母反而成了“插足者”,一是養父母對他很好,家庭條件也好,他根本不記得自己到底是誰家的。

  這些,都在本來是“喜相逢”的案件中,增添了一些憂鬱的色底。而劉學州事件,從頭到尾,就蘊含著一個悲劇邏輯:親生父母根本就把他當做多餘的!

  人間悲喜莫過於骨肉分離和重逢。

  而制度建設中,對於“購買”兒童案件給予了一些彈性較大、指導性的判決思路,比如是否有過虐待等等。拐賣案件處理、判決起來內含的因素就愈加複雜。

  無疑,那條能夠形成的“斬不斷、理還亂”的利益鏈條,是各類拐賣生生不息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法律要在嚴懲不貸與人情冷暖間的揪扯中做出理性客觀的選擇,真正做到“嚴懲不貸”。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原創
    標簽模板不存在(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