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國家的“醫療改革”都是最大的“民生”之一,而其艱難程度經歷者都會有切膚之痛。
將於本月14日起施行的《浙江省進一步規範醫療行為促進合理醫療檢查實施意見》近日發佈,浙江要從某幾個小口切入,保障“醫有所醫”,並減輕民眾的醫療負擔。
圖源浙江發佈
01
這個由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等八個部門印發的“意見”,直切醫療市場長久以來存在的亂像,重點要求建立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
這個説説簡單的話,是對以往存在已久的醫療漏洞的一次大修補。説得高大上一些,就是堵住“醫療産業化”的漏斗,真正尊重生命和健康,從每一個醫療消費細節上減輕民眾的負擔。
宏觀指導是這樣的:規範醫療服務行為,促進資源共用,加強監督指導,完善績效考核分配辦法,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
重要的是具體的細節要求——
對醫生:規範臨床醫師合理用藥行為,不得誘導患者院外購藥。嚴格把握患者出院標準,對達到出院標準的患者,及時辦理出院手續;對未達到出院標準的患者,不得採取分解住院等方式誘導患者出院。
對醫院:按照全省統一要求和建設標準全面推進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和醫學檢驗結果的互認工作,不斷提升互認率。全省檢查檢驗互聯互通互認資訊逐步與智慧醫保平臺共用。
技術賦能:逐步實現對不合理醫療檢查的自動發現、自動提醒和自動干預。
重要的是這個節點,也是最讓民眾就醫“迷茫”的:建立健全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完善內部薪酬分配辦法,嚴禁將醫療衛生人員個人收入與藥品和醫學檢查收入掛鉤,嚴禁設置可能誘導過度檢查和過度醫療的指標。
02
和全國的醫療改革一樣,浙江醫改同樣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一波三折。
在2019年7月的一份總結中,我們看到:浙江醫改描出了清晰的線路圖:“醫聯體”讓病人留在縣裏,“醫共體”讓病人留在基層衛生院。
以2010年在全國開始試點、2017年全面推開的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為例,如無配套政策,這一改革會遇到許多困難和阻力,或許會導致一些醫療機構運營困難。
2011年,浙江借藥品零差價改革的契機,率先完成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繼而走出了另一條縣域醫療綜合改革之路。
2012年,浙江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的以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為主要目標的“雙下沉,兩提升”改革,其舉措是城市三甲醫院與縣級政府簽訂協議,對縣級醫院實行託管模式的“醫聯體”改革,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
2017年,浙江再試點縣域醫共體改革,將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進行整合,以此全面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2019年,浙江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開了組建縣域醫療集團的“醫共體”改革。
……
在2020年9月在杭州舉辦的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上,浙江將自認為有利於民眾健康的醫改經驗和盤托出:縣域醫共體改革亮點之一在於整合縣鄉資源,重構服務體系。從人、財、物等資源要素的縱向整合入手,著力打造縣域資源整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03
醫療改革之難,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因為它涉及到一個國家所有國民的健康和生命保障。
這個改革因為它是典型的民生問題而多了幾重改革的難度:要均衡,要照顧到多數人的現實需求,要考慮到低收入群體的經濟承受能力,要防止利益蠱惑下的“過度醫療”,要警惕産業化、市場化鼓動下的扭曲行為。
凡此等等,都是醫療作為一項民生工程而非市場競爭工程性質下、涉及所有人生活品質必須謹慎小心的。
而如何在醫療資源普惠政策下的浪費和利益鼓動下的分化中尋求一種平衡,就是醫改長久以來遭遇的困惑和苦惱。
現實是,過去曾經鼓動下的以純粹利益績效考核醫護人員,使得過度醫療成為常態,這不僅僅浪費了醫療資源,讓佔有率失調,更讓許多有醫療需求的反而得不到合理的醫治。
這也是醫療改革不能不直面的現實需求,也是順應民眾呼聲而應該進行的“切除手術”。
浙江的這個“實施意見”宗旨非常明確:以公益性為導向。就是避免以往那種含糊不清的利益導向和市場化導向,真正用好醫療資源,保障每一個有需求的民眾得到及時醫治並且負擔減輕。
説到底一句話:這種“民生工程”不能任由滑向利益誘惑下的市場化。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陳鷹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