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十四五”實施方案》

發佈時間: 2021-07-20 09:50:02 | 來源: 國家發改委社會司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和《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高水準推進“十四五”時期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相關部門編制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十四五”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經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省部際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于近日正式印發。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大運河相關世界文化自然遺産保護水準邁上新臺階,有條件的河段實現旅遊通航,綠色生態廊道初具規模,大運河旅遊精品線路和品牌初步創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任務基本完成。到2025年,大運河沿線各類文化自然遺産保護實現全覆蓋,分級分類展示體系基本形成,力爭京杭大運河主要河段基本實現正常來水年份有水,綠色生態廊道基本建成,大運河文化和旅遊實現深度融合,“千年運河”統一品牌基本形成,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成為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標誌。

《實施方案》明確了4方面47項具體任務:一是在強化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方面,明確了加強文化遺産系統保護、保護沿線名城名鎮名村、增強文化遺産傳承活力、挖掘文化遺産時代價值等4個領域14項任務。二是在開展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方面,明確了推動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優化生態空間用途管控、強化生態系統保護能力、推進水環境污染防治等4個領域13項任務。三是在推進運河航運轉型提升方面,明確了改善河道水系資源條件、增強防洪排澇保障能力、促進岸線保護和服務提升等3個領域11項任務。四是在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方面,明確了打造精品線路和統一品牌、推動文化旅遊與相關産業融合、完善文化旅遊與公共服務設施等3個領域9項任務。

同時,作為“十四五”時期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抓手,《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重點推進項目及任務清單,圍繞遺址遺跡考古發掘展示、特色公園建設、古鎮保護、非遺活化傳承、旅遊線路建設、文化研究與文藝精品創作、品牌文體活動打造、重要河段通水通航等8個領域,謀劃了137個重點項目及任務,並明確了責任部門。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和大運河沿線省(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務實推進《實施方案》目標落實,積極推動重大項目和重大任務儘快落地,努力再現大運河“千年神韻”,打造大運河成為展示中華文化、彰顯文化自信的靚麗名片。


推薦閱讀
北運河這段河道要通了,明年北京到河北能坐船 可達Ⅵ級航運標準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遺産,香河縣高標準編制了《北運河廊坊段旅遊通航規劃》和《北運河廊坊段旅遊通航規劃實施方案》,全力推動河道疏浚、通水通航、生態綠化、文化旅遊等項目,科學佈局文化、生態和旅遊發展主線及重要節點,讓千年北運河重煥新生。目前,香河縣正在推進北運河旅遊通航,做好北運河治理和運河文化帶建設,確保明年6月實現旅遊通航,並與北京通州段航道互聯互通。香河大運河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愛民向記者介紹,北運河流經廊坊21.7公里,全部在香河境內,上連北京通州,下接天津武清。
景觀帶正在規劃建設京杭大運河邊將添“外灘路” 在南段,目前道路基礎工程包括地下管網等已完工,水穩層也基本施工完畢,路牙等施工基本完成,基層瀝青已經攤鋪,路燈也已安裝,用不了多久,這段道路就將建成。而在中段,由於受萬福快速路施工影響,目前正在進行地下管網、道路基礎等施工。在北段灣頭鎮附近,一段道路已攤鋪了瀝青,基本建成。
海外學子“雲”上品味運河 李國華在致辭中強調,海外學子要盡情領略江蘇獨特魅力,融入魅力江蘇,親近和熱愛自己的祖籍國文化,爭做中外文化交流和傳播的使者,使我們的“根”扎得更深、“魂”築得更牢、“夢”離得更近,為展示中國形象,傳承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做出積極貢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千年運河是泱泱中華充盈的血脈,蘊含著中華民族悠遠綿長的文化基因。
碎陶瓷片講述運河故事 設置中國陶瓷發展史展示區,可以讓大家了解不同時期陶瓷是什麼樣子的,進而可以和大運河文物展示區的陶瓷進行對比。“從南到北”展現大運河畔百姓生活展廳設置了大運河文物展示區和中國陶瓷史發展展示區。這裡展陳了滄州進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以來出土的1000余件陶瓷、瓷片等物件。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