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國家發展改革委 文化和旅遊部 體育總局共同組織舉辦2021年全國“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

發佈時間: 2021-06-10 18:32:55 | 來源: 國家發改委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挖掘大運河文化旅遊資源,持續提升大運河知名度和影響力,按照《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2021年工作要點》,6月10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文化和旅遊部、體育總局,同時在北京、常州兩地組織舉辦了2021年全國“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會場活動。中宣部、教育部等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省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北京市、江蘇省有關同志參加活動。

2021年全國“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以“健步走大運,開啟新征程”為主題,採用線上和線下、集中和長期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並貫穿全年。本次全國主會場活動在北京和常州舉行,現場採用連線方式同步進行,大運河沿線各省(市)共同參與。上午9時50分,隨著各位嘉賓將運河之水共同注入兩地主會場啟動裝置,2021年全國“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動正式開啟,1000余名健身愛好者健步行走于運河沿岸,在鍛鍊身體的同時感受著大運河的文化魅力和旖旎風光。此次活動還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優勢,開發設計了線上活動平臺,用戶可通過支付寶、釘釘搜索“行走大運河”進入活動頁面,線上上“身臨其境”領略運河風光、查詢運河沿線旅遊資訊以及與好友共同PK步數里程。

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創造的偉大工程,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是我國勞動人民偉大智慧和勇氣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展現。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立足職能,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和大運河沿線各省(市),務實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斷打造大運河文化經典品牌,持續創新大運河文化活態展示方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求。

 

推薦閱讀
保護流動的文化,古運河重展新顏 檢察機關主動融入國家大局,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改善人民生活為引領,發揮公益訴訟檢察監督辦案優勢,保護運河生態環境。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檢察院督促保護大運河水上交通安全行政公益訴訟案中,檢察機關在厘清監管職責的基礎上,通過行政公益訴訟訴前程式,推動相關行政機關凝聚共識,共同制訂整治方案,聯合開展專項治理,消除水上安全隱患。揚州市廣陵區檢察院通過向相關部門發送檢察建議,督促履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職責,開展立體整治,恢復了謝馥春舊址及運河古渡周邊環境。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開館迎客實行“全員預約機制” 記者昨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獲悉,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實行“全員預約機制”,試運作期間每日限額10000人入館參觀,本月16日開館首日限5000人預約進館。進館須知憑預約二維碼或身份證/市民卡進館疫情期間,市民遊客須在安檢處出示“蘇康碼”,憑預約二維碼或身份證/市民卡(一代或二代)進館。記者體驗發現,只需線上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資訊,隨後對參觀日期、進館時間以及參觀觀眾進行選擇,再點擊“立即預約”,便顯示預約成功,整個過程便捷順暢。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誌性項目開建 在淮北市建設的“國家文化公園——柳孜運河遺址區建設”項目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為安徽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誌性項目。按照《方案》要求,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記者近日從淮北市發改委獲悉,總投資5.7億元的“國家文化公園——柳孜運河遺址區建設”項目準備工作基本完成,進入實施階段,這標誌著我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標誌性項目在淮北正式開工建設。
“追尋生態大運河”山東媒體行|山東:讓千年古運河美如畫卷 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太白湖新區分局局長賈治胤告訴記者:“為從根本上改善老運河水質環境,確保老運河入南四湖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老運河尾水截流人工濕地工程採用表面流濕地工藝,利用老運河新建橡膠壩抬高河道水位,攔蓄老運河尾水,並引入工程區,通過在工程區建設表面流濕地,使濕地進水均勻流經整個濕地區,經凈化後進入老運河下游河道,實現每年削減CODCr121.8噸、NH3-N24.4噸。侯翠榮告訴記者:“山東將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力求實現大運河自然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努力把大運河山東段打造成山清水秀、綠色宜居的美麗運河”。衛運河油坊橋斷面為聊城市出境國控考核斷面,針對衛運河重點問題,聊城市大力開展水源替代、除氟工程建設和生態基流保障等重點工作,2020年衛運河油坊橋斷面超額完成消除劣Ⅴ類水體目標,水質達到地表水Ⅳ類標準,實現了水質提升,推動了水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