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北京訪運河古今

發佈時間: 2021-01-19 14:31:47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大運河北京段主要線路(部分為推測線路)。資料圖片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橫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八省市,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南北經濟的交流和發展,也帶動了運河沿岸城市的興起和文化的繁榮。

大運河北京段縱貫千年,流經昌平、海淀、西城、東城、朝陽、順義和通州七區,沿線有世界文化遺産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9處,是北京高等級文物最密集區域之一。

行走在大運河北京段,透過那一處處古跡,運河往事一一奔來眼底。

燃燈塔

燃燈塔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始建於南北朝北周宇文時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曆史。該塔為八角十三級密檐式實心磚塔,高約56米,是北京地區最高最大的塔。須彌座雙束腰,每面均有精美的磚雕。塔身正南券洞內供燃燈佛,故名燃燈塔。其餘三正面設假門,四斜面雕假窗。整座塔上共懸風鈴2224枚,雕鑿佛像415尊。塔剎為八角形須彌座,上承仰蓮,再上為相輪、仰月、寶珠。此塔距潞河數百米,然而倒影垂映河中,為世人稱奇,故乾隆有“郡城塔景落波尖”詩句。

“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枝塔影認通州”,古塔屹立千年,成為京杭大運河北端之勝景,通州古城之象徵。它與臨清舍利寶塔、杭州六合塔、揚州文峰塔並稱“運河四大名塔”。

八里橋

八里橋,原名永通橋,始建於明正統十一年(西元1446年),橫跨通惠河上,因距離通州八里而得名。八里橋與盧溝橋齊名,是北京三大古橋之一,也是昔日通州八景之一“長橋映月”所在地。橋面兩側有32副石欄板,板面上的雕刻粗獷有力。欄板上有望柱33對,每個望柱上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八里橋長30米,寬16米,為石砌三孔拱券形,中間有一個大跨度的橋拱,兩邊各有一個小型的橋拱。這種構造是專為漕運的需要而設計。通惠河運糧船多為帆船,將中孔建造得高聳,便於漕船直出直入,因此有“八里橋下不落桅”之説。

玉河庵

玉河庵坐落在東不壓橋橋頭,專為祭祀玉河而建。玉河是北京皇城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古挖掘出的明清時期的河道泊岸及東不壓橋遺址是北京中心城區唯一的古河道遺址,是研究北京歷史水系規模、流向變遷的實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2008年至2011年,東城區對玉河北區實施河道風貌恢復整治工程,重現北運河水系“水穿街巷、綠樹成蔭”的歷史風貌。

玉河庵經過整體修繕後成為國內首家雜誌圖書館——春風書院,設計中凸顯了運河歷史文化傳承,通過起伏的地形把原本跼踀的四合院室內外與河堤平臺打造為適合閱讀的空間。

萬寧橋

萬寧橋,始建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位於北京中軸線北部,是研究北京漕運和城市發展的重要標誌。因橋在地安門之北,地安門為皇城的後門,因此又稱為後門橋、地安橋。

萬寧橋為單孔漢白玉石拱橋,長10余米,寬近10米,橋面用塊石鋪砌,中間微拱。橋的兩側為漢白玉石護欄,雕有蓮花寶瓶等圖案。石橋下刻有“北京”二字當水情尺規,一旦河水淹沒了字,就表明水勢上漲,可能發大水,提醒人們採取防洪措施。

萬寧橋屬於橋閘,具備雙重功能,既可作橋通行,又可當閘以制水,是元代大運河漕運的終點。

祿米倉

在古代,朝廷官員的俸祿很多是以米的形式發放的,稱之為“祿米”。祿米倉為明、清兩代儲存京官俸米的糧倉。倉內原有明代歷任倉場監督題名碑,名臣海瑞名列其中。該倉始建於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清初有30廒,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增至57廒,光緒末年減為43廒,現存3廒。

祿米倉是特殊類型的古建築,倉房坐北朝南,倉頂上開氣窗,下有通氣孔,廒內冬暖夏涼,貯糧經久不壞,巧妙的佈局、結構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建築技藝。祿米倉是研究古代倉儲制度和倉房建築的寶貴實物資料。

繡漪橋

繡漪橋位於頤和園南如意門內,是連接東堤與西堤、昆明湖與長河的水陸交通要道。該橋建造于1750年,跨度19米,橋高9米,是頤和園中最高的橋,老北京人習慣稱它為“羅鍋橋”。曾是清朝帝後從城內由水路去往昆明湖的必經之地,橋之所以修這麼高,就是為了方便行船。

繡漪橋的望柱精雕細刻,飾以祥雲仙鶴花紋。橋正中的欄杆上鐫刻著乾隆皇帝手書的“繡漪橋”匾。橋兩側均有乾隆御筆所題的對聯,南面為:螺黛一丸銀盆浮碧岫,鱗紋千疊壁月漾金波,北面為:路入閬風雲霞空際涌,地臨蓬島宮闕水邊明。

白浮泉

白浮泉是京杭大運河最北的源頭,位於昌平東南的龍山腳下。學者們認為,與歷史上之北京城息息相關者,首推白浮泉。足見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據史料記載,元代忽必烈定都北京後,遇到了兩大難題。一是缺少生活用水,二是大運河的漕運缺水。南方來的船隻只能在通州停泊卸貨,再通過車載人背把貨物轉運進城。元代大臣郭守敬奉命尋找水源,發現白浮泉不僅水量大而且穩定。他精心勘探選線,開鑿了一條引水渠道,把水引入城內,進入積水潭。直至今天,京密引水渠還基本沿襲了郭守敬設計的路線。白浮泉為大都城開闢了新水源,對元大都的都市生活、景觀用水意義重大。

白浮泉又名龍泉,當年建有水池,池壁用花崗岩砌成,九個龍頭用漢白玉雕刻,嵌入石壁。泉水自龍口噴出,有“九龍戲水”“九龍噴玉”之説。

手繪作者:王燦

 

推薦閱讀
蘇州:建設“運河十景”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 記者獲悉,江蘇省蘇州市計劃啟動大運河蘇州段“運河十景”建設,以激發大運河文化帶活力。根據《蘇州“運河十景”建設工作方案》,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盤門、橫塘驛站、寶帶橋、石湖五堤、平望·四河匯集為蘇州“運河十景”建設目標。比如,吳門望亭計劃整合“湖、田、街、橋、廠、站、園、驛”等景觀,打造大運河獨特景觀帶。
邀您講述“運河十景”故事 如對“運河十景”名稱有更好的意見、建議,歡迎大家通過各種渠道向市運河辦反饋。蘇報集團推出的“運河十景蘇州故事”大型融媒行動,將圍繞“運河十景”的文化旅遊資源,挖掘梳理大運河蘇州段的厚重人文底蘊,解讀“運河十景”建設提升規劃等,把大運河蘇州段的美好未來展現給廣大市民、遊客。為充分挖掘、傳播好蘇州運河文化、講好蘇州運河故事,蘇報集團即日起推出“運河十景蘇州故事”大型融媒行動,同時面向社會徵集大運河蘇州段的故事及精美照片。
大運河畔愛鳥人 ”1月16日午後,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會員羿健與其他幾位會員一起,帶著喜歡野生動物的孩子們來到通州區大運河森林公園,觀測、記錄棲息在這裡的野生鳥類,並向遊客分發愛鳥、護鳥宣傳資料。大運河森林公園野鴨島附近,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與幾隻綠頭鴨一同棲息。大運河森林公園以南的運河河道沒有結冰,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會員們帶著喜歡野生鳥類的孩子們觀察、記錄這裡棲息的鳥類。
大運河畔這把“杭州傘”撐開了! 1月18日下午,大運河亞運公園“杭州傘”——杭州亞運會曲棍球場的最後一塊屋面膜安裝完成。”大運河亞運公園的鋼結構施工方中南鋼構工作人員介紹。施工方工作人員透露,剛剛鋪蓋完成的屋面膜,其實也並不簡單——選用的是PTFE膜,有輕便、高透光率、自潔、獨特的光學性能等優點。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