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古人的運河智慧也藏在這座減水閘裏

發佈時間: 2020-12-16 15:38:36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劉旺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劉堡減水閘

劉堡減水閘模型和考古時發現的明代“萬曆通寶”(視頻截圖)

昨晚,央視《遠方的家》特別節目《大運河》把鏡頭移向了大運河邊的寶應縣。這裡有明代修建的劉堡減水閘,複雜的工程設計體現出中國人利用和改造大運河的智慧。攝製組還帶著觀眾參觀了寶應藕田,品嘗了各種用藕製作的小吃。

劉堡減水閘

是宏濟河三座減水閘之一

《遠方的家》離開高郵後,沿著運河北上,來到了寶應縣。大運河寶應段全長40.5公里,佔揚州段的三分之一,在寶應運河東岸,有一段狹長的堤壩,自南向北橫臥在運河邊,看似平靜的水面下,靜臥著四百多年前的水工遺存,它是大運河揚州段其中的一個世界遺産點——劉堡減水閘。

寶應縣博物館考古專家唐華榮介紹,漕船行駛在寶應湖經常發生觸礁事故,明代朝廷為了保障漕運,減少損失,在明代萬曆十二年,沿著寶應湖的東岸,開挖了宏濟河。宏濟河挖成之後,漕船從這條河道走。“宏濟河大約有36里長,一直延伸到寶應縣城裏。宏濟河的水位必須調控在一定的安全範圍,如果水量過大,河堤就有決堤的風險,如果水量太少,漕運的舟船無法正常通行,所以在河上設置了三座減水閘,劉堡減水閘就是其中之一。”

唐華榮介紹,劉堡減水閘由南北閘墻、翼墻、鋪底石和地丁四個部分組成。修建水閘時先夯實地基,再打入地丁,之後將磚石壘砌在地丁上,堆砌成水閘兩側的閘墻和翼墻,並在閘墻內側壘砌磚塊。當時的工程人員使用了一些榫卯結構,使整個建築更加牢固。兩側閘墻之間形成過水的水道,中間設有閘門。“豐水季節,水閘開啟,將宏濟河內多餘的河水引入水閘東側的裏河,經由裏河排入東西向的引河,向東入海;當水量減少時,閘門緊閉,為宏濟河儲蓄水量,保障漕運舟船往來。”

2011年被發現體現古人利用改造運河的智慧

唐華榮介紹,參加考古發掘的一位工人,從兩層鋪底石之間發現了一枚明代的“萬曆通寶”銅錢,結合史料可以認定這是建於明代萬曆十二年的劉堡減水閘。考古人員還從石縫裏發現一些康熙、乾隆年間的銅錢,這就説明這個水閘一直在使用,乾隆年間還大修過一次,到了清代中晚期以後才逐漸淤塞。

劉堡減水閘曾經被深埋于地下,2011年修建航船碼頭時被發現,經過兩次考古發掘,才使整個水閘遺址重新為人們所知。2014年,卡達舉辦世界遺産大會時,劉堡減水閘和大運河一起,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産點。

“它反映了我們中國人從古代就有利用、改造運河的智慧,古代有這麼複雜的工程,是十分值得驕傲的。”唐華榮説。

臨水而居以荷為伴荷藕融入寶應人的生命裏

寶應荷藕名揚天下,攝製組慕名來到寶應縣射陽湖鎮。2000多年前,吳王夫差率領強大的戰隊北上伐齊,經由邗溝來到古時的射陽湖,他們修築了碼頭,用來運輸軍隊和糧草,沿岸逐漸形成村鎮。從此,射陽湖成為邗溝沿線重要的城鎮。

早在隋唐時期,這裡就開始種植荷藕,現在全縣種植面積達到了20萬畝,年産量40多萬噸。

仲躋海是一名荷藕經紀人,從父輩開始就一直種植蓮藕,現在他承包了300多畝藕田。

57歲的仲兆奎是一位專業採藕人,有30年採藕經驗,每年採藕收入十多萬元,通過採藕掙來的錢,他供養孩子讀書,給孩子買房。仲兆奎説:“在寶應,採藕這份工作機械替代不了,只能依靠人力,寶應到處是藕田,一年到頭我都有活幹,閒不下來。”

當天挖出來的藕,晚上就送去山東德州市場上,第二天一早,當地人就能買到寶應的藕。到了春節,山東一個市場上能賣掉20萬斤藕。

寶應人不僅種植藕,還會吃藕,他們發明瞭各種以藕為原料的小吃。攝製組來到一家以藕為原料的餐廳。店主李鈺向攝製組展示了“藕粉圓子”的製作過程。

“藕粉圓子不是像元宵那樣搓出來的,藕粉圓子要先做餡,然後放在幹藕粉裏滾一滾,讓它表面沾上乾粉,再用沸水把它燙熟,再沾一層幹藕粉,這樣一層一層地疊燙出來。”李鈺介紹,一個藕粉圓子,從餡開始到做成功,要滾8遍幹藕粉。藕粉圓子的餡料,最初只有8克大小。經過8次滾燙後,每個藕粉圓子可以達到22克重。

寶應有藕夾、藕粉圓子、藕餅、捶藕等十幾種以藕為原料的小吃,但是寶應人並不滿足,還在嘗試著做出新的口味。李鈺特別向主持人李秋瑩推薦了一款他剛剛創作出來的“藕糕”。這種藕糕有淡淡的粉色,晶瑩剔透,抹上薄薄的桂花醬,初嘗有點像年糕,但是入口比年糕細膩,彈牙而不粘牙,有淡淡的香氣,李秋瑩評價“有古典中式糕點的感覺”。

李鈺説,他對藕的執著來自於自己的母親,小時候物資匱乏,母親把最常見的藕變化成各種各樣的食物,所以李鈺從小就對藕的味道有著濃濃的親切感。而對於寶應人來説,荷藕就是大運河母親送給他們的禮物,荷藕的清香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推薦閱讀
姑蘇法院與6家檢察院共建合作機制 涉大運河案件快立快審快執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鄒強通訊員楊萌)日前,由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法院牽頭,大運河蘇州段沿岸沿線的相城區、虎丘區、姑蘇區、吳中區、吳江區及蘇州工業園區六家檢察院,共同簽訂合作協議,建立深化大運河蘇州段生態資源司法保護“1+6”合作機制。簽約儀式上,“1+6”成員單位就深化大運河生態資源司法保護合作機制的落實進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討,表示將在案件審判的基礎上,共同推進大運河一體保護,促進“1+6”合作機制落地生根,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加強協調配合,深化交流協作,築牢大運河綠色生態屏障,發揮司法合力助力大運河保護。根據相關協議,簽約單位將整合司法資源,加強協調配合,堅持一體保護,注重多元共治,對涉大運河的案件開啟快移、快立、快審、快執的“綠色通道”,嚴厲打擊涉大運河污染環境和破壞生物多樣性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辦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
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浙江杭州揭牌 12月22日,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浙江杭州市拱墅區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揭牌。
讓大運河文化活起來 2014年6月24日,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産項目。為大力宣傳我省大運河沿線城市在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上的成就,昨日,由浙江日報、浙江衛視、浙江之聲等省內新聞媒體組成的浙江省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集中採訪團來到紹興,探尋我市的大運河保護“密碼”。今年上半年,總投資15億元的浙東運河文化園項目在紹興正式開工,大運河正不斷被注入新的內涵。
山東省委召開文物保護工作、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題會議 原標題:《山東省委召開文物保護工作、大運河(山東段)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專題會議》‍。要統籌抓好文化遺産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一體推進文物保護、生態保護、文旅融合、産業發展等,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出席。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