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對話運河】專家建議設“大運河學術聯盟”各展所長避免課題重復

發佈時間: 2020-12-01 13:18:4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宋柏霖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中國網北京12月1日訊(記者 宋柏霖)聊城,歷史上曾因運河而興盛,明清時期,借助運河漕運之利,繁榮四百多年,被譽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運河沿線不僅有光岳樓、山陜會館、景陽岡、獅子樓、鈔關、鰲頭磯、舍利塔等著名古跡,而且遺留下濃郁的運河文化風情。近年來,聊城抓住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機遇,加強運河文化保護開發,加快了運河文化長廊建設。2012年6月,聊城大學成立運河學研究院,成為國內較早以運河及其區域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科研單位。11月25日,中國網記者來到聊城,相遇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

隨著2014年大運河成功申遺,運河沿線各地相關研究機構和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涌現。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專家胡夢飛告訴記者,目前,雖然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數量眾多,但研究對象和內容上各有側重,各有所長,彼此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導致課題重復、研究交叉現象嚴重。從人才結構上看,研究運河歷史和運河本體的學者相對較多,真正投身運河文化遺産研究的學者相對較少,服務現實能力有待加強。

聊城運河博物館內運河展示圖

針對這一情況,胡夢飛建議,應在政府的統一安排與籌劃下,聯合沿線各省市相關研究機構,成立“大運河研究學術聯盟”,加強溝通和協調;組建最優秀的人才隊伍、設計團隊,綜合不同專業優勢,既要突出不同運河城市的特色,又要尋找其運河文化的共性,使中國大運河的文化內涵得到充分體現;劃撥專項資金,加大對運河相關研究機構和課題的支援力度,促進研究成果向現實社會轉化,更好地促進運河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與利用;通過編輯、出版相關書籍和刊物,提升運河研究的理論水準,調動研究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運河研究走向深入。定期召開國內外運河學術論壇、文博與非遺展覽會、運河文化主題講座等,努力擴大運河研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大運河融匯了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地域文化,孕育了漕運文化、水利文化、商事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形態,是我國文化和旅遊資源高度聚集的地區。隨著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在大運河沿線城市的開展,也出了同質化競爭的狀態,難以展現運河遺産的魅力。

對此,胡夢飛建議,要深入挖掘沿運地區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結合當地實際和文化特色,設計旅遊産品和旅遊線路,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品牌;緊緊圍繞“運河文化”主題,積極發展與大運河文化相關的數字創意、數字藝術、線上視聽等特色文化産業,策劃運河主題公園、會展中心、商貿服務場所、影視創意基地等大型文化産業項目,促進運河文化産業又好又快發展;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創新展示方式,不斷提升博物館展陳水準,豐富展陳內容,打造一批運河精品博物館;緊緊依託沿線地區文化資源優勢,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美術、攝影、書法、雜技等文藝作品,生動講述大運河故事;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多媒體現代資訊等手段,實施大運河文化數字化展示工程,促進運河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據悉,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擁有山東省社科規劃重點研究基地“運河文化研究基地”等科研平臺,目前,該研究院承擔相關國家級課題12項(含國家社科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並與民政部地名所合作橫向課題“運河地名文化數據庫”等項目,正在為中國大運河的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推薦閱讀
【對話運河】棗莊:運河中流之地的文化繁榮與創新 棗莊,位於山東南部,京杭大運河自此由江蘇進入山東。在棗莊,自明代開鑿通航400多年來,大運河昔日的繁忙景象仍在延續,故有“黃金水道”“活著的運河”之稱。
十部門:深化“網際網路+旅遊” 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 文化和旅遊部11月30日消息,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文旅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未來兩年和五年發展目標,並明確了加快建設智慧旅遊景區、完善旅遊資訊基礎設施、扶持旅遊創新創業等八項重點任務。
【對話運河】專家建議設“大運河學術聯盟”各展所長避免課題重復 聊城,歷史上曾因運河而興盛,明清時期,借助運河漕運之利,繁榮四百多年,被譽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運河沿線不僅有光岳樓、山陜會館、景陽岡、獅子樓、鈔關、鰲頭磯、舍利塔等著名古跡,而且遺留下濃郁的運河文化風情。
新時代大運河文化發展高端論壇在滬舉辦 本次論壇主會場設在上海交通大學,同時舉辦線上論壇。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胡昊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上海交通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大運河城市與文化研究的機構之一。在主題報告環節,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士林教授發佈了題為《江南運河的發展現狀和對策建議》的研究報告。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